分享

通用技术的预设与生成

 lztiandi 2016-06-30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我认为,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通用技术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通用技术课堂是真正的生命课堂。

     新课程呼唤生成性课堂,然而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学生的语言得不到发展,技术素养得不到提高,其人文素养只能永远徘徊在低谷之中。我认为,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周密的预设,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师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预约的精彩。

      但在上课前,我们不可能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如此细密周详,不可能都“预设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框架,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意外,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应尊重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有的情怀。教师应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非知识的容器。惟有如此,师生之间的对话才能是活泼的、深入的、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的《流程与设计》时,我举了端砚的制作流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我发现了有位同学是端砚世家的子弟,于是我就引导他把端砚的制作流程详细跟同学们描述,效果很好。

 

来源:http://blog./64092/1079609.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