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育者之惑 2011-05-28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两级分化,教师课堂教学漠视差异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的差别,由这些差异因素综合起来的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好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而他们也会逐渐滋长自以为是、不求进取的思想,养成懒懒散散的习惯,玩游戏、聊天、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学困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这在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尤其突出,信息技术课堂由于设备的相关性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业水平差异,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城乡差异特别大,城区的学生70%的家庭拥有电脑,而家在农村的学生家庭电脑拥有数不足2%,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缺少调查研究,在教学设计中漠视这种差异。

2、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课,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经常要在讲台电脑上进行板演操作,由于有电脑的阻隔,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另外,家长经常上网玩游戏、聊天,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就经常不能抗拒周围事物的吸引,而QQ、MSN、网络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能信手拈来,学生不玩才怪了。

二、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一)、要注重并做好课堂组织的各环节,以课堂教学有效、有序为目标

1、重视开始组织上课这一环节

信息技术课一般在机房上居多,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很多教师往往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或流于形式,很多则连形式也省了,觉得在机房没必要这么做。其实这是误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细节决定成败,当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你的心情自然舒畅。

课堂中间要密切注意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延长第一段学习的时间,接着必需有学习方式的变换。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已开始分散,要么想办法让他坚持,要么变换学生的活动方式,无论如何不能漠视之而以内容没讲好为由继续活动,因为那种情况下的效率是随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

2、加强制度约束,技术引导

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打游戏,发出声音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要严加管束,要制订机房上课条例,设法与班主任、政教处联系,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学习下降、学而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让他们的游戏情结淡化。通过监控技术对机房进行管理,减少学生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适当加大课堂检查与监督力度,减少学生玩游戏的机会。适当介绍一些游戏制作软件,让学生体验到“制作游戏”比“玩游戏”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更能体现自我价值。在把学生玩游戏的注意力转移的同时,加大了技术的学习与运用,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二)、合理预设,优化任务设计,巧妙生成,提高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可以认为是一种经精心设计的艺术表演。许多方面是要设计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评点等都要设计,至少是事先准备的。有效的预设,离不开有效的预测。尽量甩开个人经验,模拟学生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重视观察,接触,去了解他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其次,有效的预设,离不开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为什么要如此这样,先说服自己。

合理有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预案设计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有“弹性区间”,设计的重点应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水到渠成即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无准备的话很多,甚至离题太远,就是没有这种观念所至。特别要注意或经常出现的是概念教学上表达不准确,不能用多种角度表达或体现这个概念,临时想找一个例子,但想不出或很不恰当,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教育教学理念,使之科学化合理化,同时还要增加学生执行任务的趣味性,体现教学任务设计的艺术性。毫无疑问,有效的任务设计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主地投入到任务之中,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设计。

1、任务分层,注重操练性,精讲多练

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解决好学生吃不饱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同时,学困生有更多的时间让他完成任务。

2、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产生创作灵感,或通过展示优秀电脑作品激发学生思维等,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在创设的有效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自发地产生“我想做些什么”的问题,形成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并且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建构知识,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注重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怕学生犯错误的,因为错误就是教学的资源。更何况很多操作也是容易出错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呢?教师要在课堂上对错误资源有效利用,首先要重建错误观,去尊重学生、理解错误,营造一个真实的、相互支持的课堂,让错误有生存之地;其次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千差万别”的错误成因了然与胸,才能精心预设,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对课堂的“错误”慧眼识真金;课堂上有预设生成的错误资源,也有非预设生成的错误资源,有效利用这些“错误”,将再生资源,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获得发展。

(三)、搞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教师要做到自律,在课堂中不能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课堂中教学要民主,不要以主人对仆人的态度或封建家长式的对待学生;人格上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搞好关系不是为了让学生接近你而放弃教师的形象。命令式的语言和训斥式的语言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在学生不听劝阻,影响他人学习,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动不动就训斥,挖苦或听之任之都是不对的。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上问题行为虽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正确引导,是可以减少、控制的,教师要把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为已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