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高三老师和十年前高考失利的女儿,聊聊高考这件(小)事儿

 ynhnzp 2016-06-30

??

人物介绍

 

父:高中英语老师,教书33年,教过上千名学生。目前在一所知名学校任教。


女:高中毕业10年,曾经高考失利,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目标滑到了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待过携程旅行网、阿里巴巴,现在是自由创业者。


父女对话

(黑字是我,蓝字是我爸)


这届学生考得怎么样?



挺优秀的。英语最高分144分。几十个学生已经被国外名校录取。



打电话给你的都是考得好的吧?考得不好的,想对他们说什么?



报喜不报忧的多。想对考得不好的同学说,到了大学,重新洗牌。像我女儿一样。这个社会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还是要看能力。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有学生咨询报考志愿甚至工作的事儿,你会怎么说?



我们的角度主要是让他们填的志愿能上,去分析这所学校的历史录取分数,图个稳当。但是我觉得,更应该从兴趣爱好和行业趋势上去判断。但是在这点上,说实话,我们高中老师跟社会有点脱节,可能没有大学老师,或者你们工作的人更了解这个社会。


你说得没错。但我觉得根据兴趣爱好还是有风险的,因为大部分孩子这10多年根本没有很好地接触社会,没有释放天性,也不了解专业背后对应的工作是什么。懵懵懂懂的,那时的兴趣是伪兴趣,经不起推敲的。像我、我妹妹、我闺蜜,我们当年都喜欢园林设计。我们以为园林就跟田园生活、跟花前月下、跟游山玩水息息相关,其实根本不是。我当时懵懵懂懂选了国际贸易专业,现在做的事儿跟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而我妹妹和闺蜜虽然坚持自己学了园林,但毕业后都转行了。我会觉得好浪费大学的时间。



高考期间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



我们有个家长群,高考那几天,群里炸翻了锅,他们比学生更紧张、更慌乱。很多事,想做又不敢做,想问又不敢问。想送孩子去考场又怕孩子分心,只好偷偷摸摸到学校,目送载着考生的车子驶出,自己再驾车尾随。等考生进了考场,他们在外面等几个小时,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人在场外,心在考。考完,大门打开的瞬间,家长围满门口,小心翼翼不谈及考试情况,所有的关心都变成了“你想吃什么,你想喝什么”。


还有个家长,人在成都市区,孩子在郫县校区参加考试,相距40多千米。本来已经决定晚上不去看孩子的,但是晚上孩子打电话给父母说不用担心,反而勾起了父母的思念。父母赶快买了两斤最好的车厘子,孩子最爱吃的,驱车送去,在校门口隔着围栏说了两分钟话,又依依不舍离去了。来回一个多小时,却只见2分钟,家长依然非常满足。当该家长把这个心情在家长群里说了后,又有坐不住的家长赶快买上孩子最爱吃的水果,风尘仆仆赶去学校。


还有的家长在外地,不能来送考,就委托我们老师拍各种照片发在群里,上考场的、上自习的等。


昨晚高考成绩出来前,群里说得最多的词是“望眼欲穿“度秒如年”“一夜没睡好”,父母甚至不敢和孩子待在一个房间里。



你教过那么多学生,按概率来说,几年后,成绩好的混得好还是成绩差的混得好?



这个很难说,混得好主要还是看综合素质,以及大家对混得好的标准。



那么高中初中,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吗?



大环境上来说,是没有的。高考这根指挥棒让人无暇去考虑。“分分分是命根,考考考是法宝”。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孩子在大学再好好发挥。


但中国的大学其实很多人是虚度的,很松散。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应该座谈下、衔接下。



你理想中的教育是怎样的?



我痛恨中国的教育制度!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孩子。幼儿园当小学生整,小学生当初中生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害了多少人!家长有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孩子补课,自己不情愿也要去补,管得非常死,培养不了创造力。


不过说实话, 当我是个家长时,我也很难管理自己的心态。


我理想中的教育,小学及以前都要玩,要培养孩子的天性、兴趣、爱好。


好,你的孙子咱们就这么教。


但是我还是担忧,大环境没有变的情况下,高考在中国还是相对公平的一件事。


对,以后还看脸呢。高考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


我知道很多华侨,想回到祖国,但是他们的孩子回来之后就是跟不上,学习倒数几名,他们根本不敢回来。


我要么就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哪怕不是主流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在社会上会有立足之地;要么我努力,让孩子成为富二代,让他有空间享受生活。当然这种富,主要是精神上的富。


你先给我结婚再说!



你们关心学生的幸福感吗?



心里关心,但是很少问。不敢问,问的话肯定是否定的。我知道他们很痛苦,99%的学生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我也认识很多学生家长,很有钱,但是并不幸福,所以我现在不会把经济条件当成是幸福感的标杆。



毕业时,送走学生时想对他们说什么?



把中国建设成民主、法制的国家,真心话。



当年我考得不好你是什么心理?



气愤、不甘。



如果父母在临终状态,会对孩子说什么?



不要太累,知足常乐,快乐就好。


是的,我想也是,这个时候不是让孩子去追逐什么,而是发自内心的最真的东西。我觉得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你有时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但是当我知道了你最内心的东西,我就笃定了我的选择。在某些事儿上我们的理想是一样的,只是我更特立独行地把它做出来了,而你们这一辈会更隐忍一些。


我的自白


我高考那一年基本回忆起来是空白的,因为生活真得很枯燥,我又是个多愁善感、想法很多的人。我每天只能在学校的生态园跟花花草草说说话。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不想读封闭的寄宿制学校了。


高考之后这10年,我很少回忆那段时光,删得干干净净。但是每当我工作中来了名校毕业的同事,我心里就暗暗鼓励自己一下,好像一点点在补回来曾经的失利。可是我现在很心疼那时的自己,包括现在的弟弟妹妹,背负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很多烦恼,反而我现在经历越多越豁达,越来越举重若轻。


我觉得我爸其实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当他看到学生不开心时他也是不开心的,他已经尽力在他能力范围内加入一些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而不是死读书的内容。


他是个理想化的人,但他很怕承认,他总是用现实来压我,回头又告诉我他的言不由衷。


但我觉得理想是对抗现实的盔甲。


不必担心给孩子一个理性化、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他就禁不起现实的风雨。相反,我觉得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童话,童话培养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一颗柔软的心。


一切智慧,最基本和根本的就是一颗柔软的心。


我记得高中毕业典礼上,有人发言“要改变这个世界”,当时很热血,可进入社会前几年又会觉得很荒谬。还改变世界呢,不被世界改变就不错了。不过现在又敢说了,我就是在改变世界,哪怕很微弱,但这个世界就是会因为我的坚持、我的感染、我的传播,会美那么一点点。


今天看到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蛮有深度,是我希望这个社会多给年轻人传达的。摘抄几段如下:


困顿于当下,容易导致思维的近视或心性的浮躁,流连于转瞬即逝的悲喜或毫无意义的追悔,丧失洞悉未来的远见。


“风物长宜放眼量”。


将对“自我”的关注融入对“世界”的观照中,在解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问题中破浪前行,让每一个平凡的“自我”都折射出“世界”非凡的意义,不断涵养浩然天地的气度


柴米油盐、上班下班、迎来送往……周而复始,这就是生活。在我看来,生活就是“当下”,就是“自我”,就是“小家”;而“当下”更新后的“未来”,“自我”映射出的“世界”,“小家”升华后的“大家”,则是生活的终极存在——生命。诗性是生命与生俱来的色彩,进入生活就是摒弃“眼前的苟且”去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将对个体生命诗性的追求融入人类生生不息的大生命中,实现人生格局的不断突破与重构。


多年以后,你已行过许多的桥,看过许多的云心中却只有一个永当青春的西财!


颇有一些禅意,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标题改成“高考这件小事儿


人生的第一天职,是做自己。其他,没什么大不了。


文来源:小马鱼的东方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