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构建学生乐学的生态课堂

 美文云中飞 2016-06-30


编者按

教师始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构建乐学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式教学”。例如,讲解古老的伊索寓言故事“狐狸与乌鸦”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喜欢狐狸吗?大部分学生会特别肯定地回答:不喜欢。但也有学生会小声嘀咕:我喜欢。这时,如果让这种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往往会说:狐狸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很聪明,也会说很多好听的话……这种个性化的观点能够引起争辩。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结论,而是给学生更多讨论与思考的空间,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要努力构建体验式课堂。体验式课堂不是教师一人在讲某个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参与和投入,通过课堂体验促进教学气氛轻松活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较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科学探索活动——浮力”时,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讲解这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搬进课堂,给出他们一些具体的物体:硬币、塑胶积木、泡沫板、玻璃弹珠等等,让学生先讨论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猜测,去亲手操作,加以验证。学生通过自身的摸索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的单一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要善于生成一种发展式的课堂。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既定意愿,刻意控制学生的发言和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学生的头脑不应该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及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育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起一个话题:假设你身边出现了恐龙……这样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恐龙如果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会怎样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再去给学生讲解恐龙的生存与灭亡史,这样便生成了新的课堂。生态课堂就是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五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