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氏三杰后人——刘育熙教授夫妇回故里

 郭大真 2016-07-01
  6月1日,在张家港保利大剧院,刘育熙教授给港城广大父老乡亲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不仅让港城人民近距离感受了高雅艺术的魅力,还让他们一睹大师的风采。怀着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刘教授携其夫人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保税区(金港镇),回故里寻根探祖。
  刘教授一行首先前往了崇真中学(马桥旧址),并在殷家埭路驻足停留(马桥殷家埭是他祖父刘宝珊的出生地),这里留下了刘氏先人的足迹。
殷家埭
“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祖居张家港市金港镇柏林村殷家埭。殷家埭是“刘氏三杰”父亲刘宝珊的出生地。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资深钢琴教授刘玉和就出生在殷家埭。殷家埭因该埭殷姓居多而得名殷家埭,分前殷家埭和后殷家埭,东邻陈家埭自然村,南靠张杨公路,西接半埭头自然村,北与东塘坊圩自然村相连。
  随后,刘教授一行前往南沙中学进行参观。刘育熙本身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而重视教育亦是刘氏一族这一教育世家的优良传统。看到两所现代化中学在家乡崛地而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家乡热土得到传承,刘教授很是欣喜。
刘育熙教授夫妇一行来到崇真中学
刘育熙教授夫妇在南沙中学


  随后,刘教授一行来到了柏林村,这里诞生了刘教授的祖父刘宝珊先生,而刘教授父辈三兄弟儿时也经常来到这里,邻里乡间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刘教授在参观柏林村时说“三甲里,三甲里,儿时的我就经常听父母亲提到三甲里......如今终于回到了令我魂牵梦绕的故土。”通过一张张图片和文字,刘教授逐步了解了柏林村的历史发展,风貌现状,不由得感慨柏林这片土地人杰地灵,美不胜收。

1 2
3
刘育熙教授夫妇一行参观柏林村勤廉展馆
  在柏林村举行的座谈会上,刘育熙教授夫妇与前来相聚的刘氏族人后代重逢并亲切交流。刘教授座上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其祖父、祖母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他父辈三兄弟奋斗的辉煌成就,以及他个人作为刘氏后人、身负教育世家传承重任的风雨历程。刘教授由小及大,他说从刘氏先人不服输、不向强权低头、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和刘氏家族一样,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与帝国主义侵略者作斗争的中国人民,正是这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在座人员无不为刘教授的精彩发言感动和折服。作为最有才华的小提琴家,虽然早已扬名海外,但他仍然刻苦训练,精益求精,奔走在祖国大地和世界各国,用小提琴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外交流与友谊。而他不忘家乡,对家乡故土的这一份热爱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刘育熙教授的所言所行折射出一名优秀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所具有的对艺术执着追求、为人胸怀宽广的高尚品德。
  最后,刘教授满怀着乡土之情、故里之恋,将其父亲刘北茂的雕像、名家为纪念其父亲刘北茂去世的演奏曲CD,以及昨晚演出时乐迷赠送的鲜花一并赠送给柏林村留存,并欣然为柏林村题词,送上了对家乡美好而虔诚的祝愿。
  柏林村为了感谢刘教授对家乡的热忱关心向刘教授夫妇赠送了由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蒋才元老师书写的关于香山,三甲里的书法作品 。
  刘育熙教授重回故里,寻根探祖。带领我们重温其先人的奋斗经历和高尚品德,激励我们学习不服输、不低头的坚强品质,不断追求进步、科学求实的精神。刘教授亦用其自身经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学习“刘氏三杰”及其后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