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味:追求根本的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7-01

第十四卷

孝行览

本味

追求根本的问题

 

【原文】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得贤之化也。非贤,其孰知乎事化?故曰其本在得贤。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1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贤主,无不行也;相得然后乐。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固不独,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则名号必废熄,社稷必危殆。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

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2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3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4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汤得伊尹,祓5之于庙,爝6以爟7火,衅8以牺猳9。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10,酸而不酷11,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睺12。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13之翠,述荡14之挐15,旄16象之约17。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18民所食。鱼之美者:洞庭之鱄19,东海之鮞20,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菜之美者:昆仑之蘋,寿木之华,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余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阳檏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21,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22南海之秬23。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白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24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上石耳。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王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译文】追求根本,十来天必然得到;追求末梢,劳而无功。功名的建立,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得到贤人的教化。不是贤人,有谁知晓事物的变化?所以说根本在于得到贤人。

有侁氏的女子采桑,在中空的桑树中捡到一个婴儿,把他献给君主。君主让厨师哺育这个婴儿。并命令调查这个婴儿的由来。厨师报告说:“他的母亲居住在伊水河上游,怀了孕,梦见神灵告知说:‘石臼里出水就向东走,不要回头。”第二天,她看见石臼里出水,就告诉邻居,向东走了十里路才回顾,村邑已是一片汪洋,于是她化身成为一株中空的桑树,所以给这个婴儿命名为伊尹。”这就是伊尹生于空桑的缘故。伊尹长大后很贤明。商汤王听说了伊尹的贤明,派人请求有侁氏,有侁氏不答应。伊尹想要归附商汤王,商汤王于是求娶有侁氏女人为妻。有侁氏欢喜,就让伊尹作为陪嫁奴仆送给商汤王。所以贤明的君主求取有道路的人,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有道路的人求取贤明的君主,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互相得到然后欢乐。不用谋划就能亲密,不用约定就能诚信,互相殚精竭虑,承担危险劳苦,内心以此为乐,这就是功名能够成就的原因。顽固而不独特,读书人如果孤傲而自恃,君主如果奋力而喜好独自作主,那么名声必然会毁灭,社稷必然会危险。所以黄帝树立四面贤人,尧、舜得到伯阳、续耳然后成就王业。

凡是贤人的规律,是有缘故才能知晓的。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是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这琴声就像那巍峨的泰山。”片刻之间,伯牙弹琴心里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好,浩浩荡荡就像流水一样。”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弹琴如此,寻求贤人也是这样。虽然有贤明的人,而不以礼相待,贤人怎么又能尽忠呢?就像御手不好,良马也不会自行千里。

商汤王得到伊尹,在宗庙举行祈禳仪式,点燃烽火,杀取公猪取血涂抹祭祀用品。第二天,设置朝廷相见,从食物的味道谈起。商汤王说:“可以照你说的做到吗?”伊尹回答说:“君主的国家小,条件还不具备,成为天子后才能做到。那三种群体的动物,居住在水里的动物味道腥,食肉的动物味道臊,吃草的动物味道膻。虽然腥臭难闻,但都可以成为美味的食物。凡是味道的根本,水是最本味的。五种味道三种材料,九次煮沸九次变化,火为纲要。时而大火,时而小火,灭掉腥味去除臊味去除膻味,必然以沸水取胜,不会失去这个道理。调和味道之事,必然以甜酸苦辣咸味,先后多少,剂量虽然少,但都从此而起。鼎中的变化,非常精微巧妙,口不能说,心里也不好比喻。就像射箭驾御马车的微妙,阴阳的变化,四季的天数一样。所以食物长久而不会败坏,熟而不烂,甜而不浓厚,酸而不浓烈,咸而不减味,辣而不刺激,肥而不油腻。最美味的肉有:猩猩的嘴唇,獾的脚掌,燕子的翅膀,述荡的前腿,牦牛大象身上的腰肢部位。在流沙河西岸,丹山的南边,有凤凰的卵,曲沃的民众会吃它们。鱼中的美味是:洞庭湖的鳟鱼,东海中的鱼苗,还有醴水中的鱼,名叫朱鳖,有六只脚、吐珠、各种碧色。还有雚水中的鱼,名叫鳐鱼,形状象鲤鱼而有翅膀,常从西海夜间飞翔,游到东海。菜品中的美味是:昆仑山上的蘋草,长寿木上的花朵,指姑东边,中容国中,有红色树木、黑色的叶子。在余瞀南边,南极的山崖上,有一种菜,名叫嘉树,颜色如碧玉。还有阳华山上的芸草,云梦湖中的水芹菜,具区湖中的菁草,浸渊中的土英草。调料中的美味是:阳朴的生姜,招摇山上的桂皮,越骆国中的香菌,鳣鱼鲔鱼制成的肉酱,大夏国中的盐,宰揭山中的露水,颜色如碧玉,以及长泽的鸟蛋。粮食中的美味是:黑山中的禾谷,不周山上的粟米,阳山的糜谷,南海的黑黍。水的美味是:三危山上的露水,昆仑山中的井水,沮江边丘陵上的泉水,名叫摇水,白山上的泉水,高泉山上的泉水,上面还有涌泉,是冀州水的源流。水果中的美味是:沙棠树的果实,常山北面,投渊之上,有各种水果,先帝们都喜欢吃。在箕山的东边,青鸟栖息的地方,有甜橙。还有江浦的橘子,云梦湖边的柚子,汉水边上的石耳。这些都可以得到。马匹中的美者,是青龙马,遗风马。如果不是天子,不可能具备这些。天子不是勉强可以做到的,必需先知晓道路。道路止于他人而在于自己,自己成就道路而就能成为天子,成为天子那么各种美味才能具备。所以审查身边的事情就能知晓远方的事情,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圣王的道路之精要,怎能费力去做许多事呢?”

【说明】本节《本味》,主要探讨的是追求根本的问题。凡事都要追求根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只注重末梢,必然就会劳而无功。但是,问题在于,根本都是很难抓住的,因此,作者总结说,只有贤能的人才知晓根本的所在。所以作者举出伊尹的例子,旨在说明,要想吃到美味的食物,必须先要了解食物的本味,只有在食物的本味上进行加工,才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如果在五味杂陈的食物上进行加工,那么得到的决不是食物的美味,而只是一锅杂味的菜肴。所以,问题的根本就是做好自己,只有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

【注释】1.烰:(páo)古通“庖”。厨师。《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其君令烰人养之。”

2.鼓:(gǔ骨)《易·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孟子·梁惠王上》:“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韩非子·十过》:“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这里用为泛指敲击、弹奏之意。

3.选:(xuǎn)片刻、须臾。《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覆以玉筐。少选。”《吕氏春秋·任数》:“选间食熟。”《古今韵会举要》:“选,少选,须臾也。”

4.汤:(tāng)《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诗·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庄子·天地》:“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这里用为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之意。

5.祓:(fú佛)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管子·小匡》:“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左传·昭公十八年》:“祓禳于四方。”《尔雅·释天》:“祓,祭也。”《韩非子·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国语·周语》:“王其祗祓监农不易。”《说文》:“祓,除恶祭也。”《汉书·外戚传上》:“帝祓霸上。”

6.爝:(jué爵)拔火。《吕氏春秋·本味》:“汤得伊尹,爝以權火,炊以牺貑。”《说文》:“爝,苣火祓也。从火,爵声。”

7.爟:(guàn)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生与之如国。”

8.衅:(xìn)《周礼·大祝》:“隋衅。”《管子·小问》:“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孟子·梁惠王上》:“将以衅钟。”《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说文》:“釁,血祭也。”这里用为古代杀牲取血涂抹用以祭祀之意。

9.猳:(jiā枷)古同“豭”,公猪。《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生与之如国。”

10.哝:(nóng)《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这里用为味道浓厚之意。

11.酷:(kù库)香气浓。《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曹植《七启》:“酷烈馨香。”司马相如《上林赋》:“芬芳沤郁,酷烈淑郁。”

12.睺:(hóu)油腻。《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睺。”

13.觾:(yàn)古同“燕”,燕子。《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

14.述:(shù术)述荡:古书上记载的一种动物。

15.挐:(rú如)直立动物的手臂,或是爬行动物的前腿。

16.旄:(mao)古通“牦”。牦牛。《左传·襄公十年》:“骍旄之盟。”

17.约:(yuē曰)指动物身上的腰肢部位。

18.沃:(wò卧)地名。春秋晋地曲沃的简称。《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19.鳟:(zūn)体侧扁,形略似鲑鱼,全身有显著的黑点。常栖海中,夏季上溯于河产卵,秋末又入海。肉可食,为养殖的名贵鱼种。

20.鲕:(ér)鱼苗、小鱼。《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洞庭之鱄,东海之鮞,醴水之鱼。”《国语·鲁语》:“鱼禁鲲鲕。”《说文》:“鲕,鱼子也。”

21.醢:(hai)《诗·大雅·行苇》:“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醯醢腐不胜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楚辞·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韩非子·难言》:“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鱣鲔之醢。”《广雅·释器》:“醢,酱也。”这里用为肉酱之意。

22.穄:(jì技) 作物名。跟黍子相似,而子实不粘,也叫“糜子”,可以作饭,亦指这种农作物的子实。

23.秬:(jù巨)植物名。古人视为嘉谷。《书·洛诰》:“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诗·大雅·生民》:“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诗·鲁颂·閟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管子·地员》:“其种,大秬、细秬,黑茎青秀。”《尔雅·释草》:“秬,黑黍。”《吕氏春秋·本味》:“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傺,南海之秬。”《说文》:“秬,或从禾。”这里用为黑黍之意。

24.栌:(lú炉)落叶灌木,花黄绿色,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家具,亦可做染料。通称“黄栌”。其果实称为甜橙。《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华枫枰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