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还是创业?一句话就整明白啦

 易良义 2016-07-01

| 孟庆祥

 

很多职场中很成功的人出来创业都不怎么成功,有更多的在职场混的人想出来创业,但举棋不定,真要是出来了,也怕踏空,搞不定。

 

“平台太重要了,离开平台,我们啥都不是。”在大公司干过的人,又体验或者观察过外面各种不易的人发出这样共同的感慨。

 

在职场混和自己创业或者合伙创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好多次,我认为最近终于搞清楚了,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说的范围是有很强的自控力,职业能力很强的人。这是一个入门条件,如果缺乏自控力,业务能力又很一般就免谈了,打工搞不好,单干根本就没戏。有人说,某某明明业务能力很差,就靠会给领导溜须拍马在职场混得还不错。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不如想象般的那么多,很多人其实是有业务能力的,只是你不知道或者被你低估,心理学大量统计事实已经证实低估别人,高估自己是人的天性。退一步说,就算一个人真的只擅长溜须拍马爬上去,那也是有较强自控力的人。

 

关于职场和创业或者说打工和单干的区别,我琢磨过各种可能性,然后一一剔除,最后就剩下一个单词——创新能力

 

说到创新,读者不要想象所谓创新一定要做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产品或者很明显的新服务。创新其实无处不在,比如我写这篇文章以前没有,就是创新。就算再古老、再传统的行业,多数都包含着创新元素。租一个铺面卖货,你要租到合适的地点卖合适的货物;开个饭馆,要考虑做什么样的菜,怎么样才能招揽到更多的顾客;搞个培训要琢磨讲什么顾客才愿意听,如何获客。我考虑许多行业,真正不需要创新的是很少很少的。

 

所有创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不管成败都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路走通了,创业就走向正轨了,没走通,就死菜了。

 

在职场打工,对创新的要求相当低。职场就是在已经证实能够走得通的道路上前进,保持速度最多就是加速。职场做的事是产品或者服务有真实需求,获得顾客、服务于顾客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所以,职场只需要实现力,如果做到职场的管理者,再加上一个管理能力。

 

如果创业,路还没有找到。你想提供的东西不一定有真实需求,你绞尽脑汁的获客方法其实是无效的。这时,职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根本排不上用场。

 

只要深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甚至说在同行的公司中,每个具体的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方法或者模式,他们能够运行主要是他们的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

 

最佳的创业途径就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前些年我看过一个报告说在硅谷的创业者,七成以上是做原来在职场时相似或者相同的业务。这很自然,在熟悉的行业创业除了明白产品,有目标客户之外,更重要的创业者熟悉这个行业的“套路”,这个东西太重要的,一旦有了可行的套路,就是吃苦耐劳、执行的问题。我们前文说了,吃苦耐劳、有执行力是职场成功和创业的入门条件。

 

如果不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难度增加了许多许多,最主要的就是坑太多。大多数人永远都走不出这些坑,于是就失败了。有些行业是高度垄断性行业,就是通常说的门槛很高的行业,初创者已经无法进入,从这些行业出来的人,只能去做和原来职场不相关的行当,这就非常困难。华为现在离职员工大约有15万多人,创业的行业可谓五花八门,种类非常多,就是因为原来熟悉的行业基本无法进入。

 

创业公司通过摸索、试错、推理出各种途径,一旦找到一条有效的、可行的路,创业就初步成功了。是一条羊肠小道,就小成功,公司能平稳运营;是一条康庄大道,就有可能大成,等等。

 

不同行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开小卖店对创新度的要求低于开饭馆,前者卖标准工业品,后者有口味的选择问题。房地产行业对创新度的要求明显比高科技行业要低。低创新度行业更容易有百年老店,更容易搞成代代传承的家族企业;高创新度行业在一个人,一代人手上大起大落都是常态。

 

当你思量是打工还是创业?答案简明扼要,就是要扪心自问就是有没有创新能力。

 

很少有创业者不走弯路,就像数学和物理题一样,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答案。一个成功的立住的公司回顾当初的历程时,发现走过的路和当初设想的有很大区别。这种能够因地、因时、因应环境的修正能力就是创新力。

 

公司成长、壮大,从最根本的共性上说都是因为创新。一个公司找到一条道路就可以平稳运行了,通常第一条路都是羊肠小道,可以活着但无法大发。如果创新、探路停留在这个阶段,就成了小老公司,如果你能成功的开拓新的客户,新的产品,新的运营方法,就会上一个台阶。这里面的问题因行业的内在性质不同,有巨大差别。细说就要针对一个个具体的行业,就是本文就搞定的了。

 

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市一种天性,张三就比李四创新能力强。同时,后天修炼,通过各种方法也不是不可弥补和加强。固执、封闭、缺乏反思精神创新力就比较差,反之就比较强。多听、多学、多借鉴通常也能提高创新力,否则就很难走出青纱帐,等等。

 

我们这个时代,很时兴创业,固然有跟风、瞎整的成分。在客观上,确实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机遇,许多的行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型信息传播模式模式重塑、改写行规。企业和个人也比过去的时代更开放,更愿意接纳新事物,新尝试。但创业从来都是不容易的,这是经济学发现的那条古老的法则在起作用,需求大供应也大,创业环境好,创业者就会多,甚至过度进入,最终的存在都逃不出严酷的竞争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