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那么刻苦却成不了专家?

 起步121 2016-07-01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这样的:《为什么有人工作十年仍不是专家,有人两年就足够卓越了?》

大体的意思是这样的,一个人能否在一个领域拥有伟大的水平,获得卓越的成就,主要因素不在于天分,也不在于刻苦,而更重要的是:刻意练习。

文章并没有看完,只是浏览到刻意练习这几个字的时候就深有同感,而我认为单单如此并不可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断破冰。

从去年9月份开始学习到现在已经学习300天了。在这中间经历了很多从来没有过的感受。而如今也开始点评学弟了,在点评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改变和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如果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在最初接触到这句话时,几乎奉为神谕,也笃信通过数量级的积累一定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直到自己真正的开始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某一领域从小白到专家一定会经历不断进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以下几点是不可或缺的。

1.向高手学习借鉴

2.不断的做突破性的思考

3.把思考来的成果变成日常动作,加以练习,成为习惯

4.继续不断做突破性的思考

5.更新动作和习惯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单纯的靠数量级的累积和练习不能让一个人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只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

这一点从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经历都能看出来,某领域的专家也就那么几个,我们能说其他人都没有数量级的累积吗?显然不能,很多人每天累死累活的就是在重复的做那几件事情。然而蒸包子的就是个普通的蒸包子的,护士还是个普通的护士,技工还是那个熟练的技工。

其次,向高手学习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理论上说它不是必要条件,但是确实非常便利,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在这么做。

因为我们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到专家的地步就从头到尾的研究所有的细节,有很多公认的细节问题其实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比如青霉素,比如牛顿定律,比如氯化物有毒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就就必须要向更厉害的高手学习,比如陈景润,他从学于华罗庚,那么他的数学起点就高,有很多数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普通的大学教授比不了的。

同样,这也提醒我们一点,我们做事情,首先要选择一个本领域水平较高的人作为标准,而不是水平相近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人,那只会把我们的水准拉低。然而恰恰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所以我们团队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同期学员间点评,小白点评小白能点评出什么花来?!如果做房产的向森哥学习,做奢侈品的向肖学长学习,做管理的向强哥学习,自然比跟自己同事学习要有用的多啊。当然,你的同事是企业巨头或者行业领袖就当我没说。

再者,向高手学习借鉴,这是一个捷径,但绝不可仅仅如此,如果你仅仅满足于此,那么你的成就最多也只能像你借鉴的高手一样了,因为他限制了你的瓶颈。最好的做法是在向高手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总结思考这样做的本质,不断的反思,总结,激发我们自身的优势,去除一些无用的糟粕,最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注意,这里一定是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绝不能满足于已经获得了某某的真传,如果这样,也只能停步不前了。同样以陈景润为例子,如果他只是满足于像华罗庚一样的水平,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桂冠;如果杨过满足于向各路高手学来的绝技,他永远不可能创出黯然销魂掌这等绝学,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最多就是个悟性不错的娃娃罢了。所以,不满足的心态,和不断突破的思维,是成为专家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第三点,把思考的成果形成日常动作,练习并成为习惯。我们不否认有很多人悟性超群,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只有很少人做出令人满意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实际操作的动作,就是不知道如何落地。其实很多思想的火花在转化成直接落地的执行计划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扰,我们必须要突破这些困扰,才能使我们思考的成果真正落在现实中,而不仅仅是理想。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一定是首先有了灵感,有了思路,但是到底哪一种材质更适合做灯丝,却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这就需要他不断的执行,尝试,纪录数据,登记日志等等,这些动作也正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实干家的标配!所以说,把思想落地执行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

而第四点和第五点,只是重复以上的过程罢了,剩下的就是数量级的积累。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再去看那些工作了很多年仍然在技能上无所突破的人,就能明白他们的问题所在了。那么我们做事情也应该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当然,首先你得确定自己是否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