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藏品赏析(一)

 文山书院 2016-07-01

  

台北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清 西元1644-1911

碧玉金絲盤

全高1.9公分 厚0.24公分 口徑22公分

來自北印度的痕都斯坦玉器,工巧精緻,在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眼中,無論裝飾與雕工皆優於同時代蘇州專諸巷產製的中國玉器工藝。此盤中心及邊緣鑲嵌之金絲和紅玻璃,展現出北印度蒙兀兒帝國特有的裝飾技法和風格。


  

清光緒 西元1875-1908

周樂元

玻璃內繪行旅圖鼻煙壺

全高6.0公分,寬4.4公分

十七世紀末西洋的鼻煙和鼻煙盒進入中國;盛清時期,西洋各國及羅馬教廷常以鼻煙和鼻煙盒進獻朝廷。鑒於以鼻煙盒盛裝鼻煙並不十分理想,於是當時人將明朝人用來裝平安散、驅風油一類的斂口小藥瓶加以改良,成為我們現在所見的鼻煙壺形式。瓶蓋用軟木塞塞緊,軟木塞中間插上一根小長把細匙,好舀出鼻煙,或盛在小碟上,或盛在手心裡,再捻出一些入鼻嗅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就有一段晴雯生病,頭疼、鼻塞的症狀,靠賈寶玉的鼻煙,通了鼻塞的描述。有清一代,隨著鼻煙的風行普及,鼻煙壺相當流行,盛清時期就有各種材質製成的精采作品,嘉慶時期在鼻煙壺製作上的重大創新,就是內繪技法的使用。在小小的玻璃鼻煙壺內壁作畫,想來就是一件極度困難任務,先以金剛砂和小鋼珠倒入壺內搖晃,讓表面變粗糙,顏料容易附著,再以特製有弧度彎頭的細尖竹筆,伸入口徑往往不到半公分的壺內描繪。此件作品描繪鄉野景緻,人物、建築的精細繪製,山石甚至作出渲染的效果,一面近頸處有工匠署名,「寫於冬月,周樂元作」,此壺為清宮舊藏,周樂元活動於十九世紀末,因此此件鼻煙壺應屬十九世紀末地方上貢的作品。



  

清雍正 西元1723-1735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高6.5公分,徑2.2公分

雍正朝的琺瑯承繼康熙朝而發揚光大,其特色主要為構圖的錦地開光式、題材的傳統花鳥畫、色調的彩黑色錦地及款識的吉祥物邊框。 本器胎為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器形仿竹節形制、青黃地上繪翠竹綠枝及鮮活的蜘蛛,是極富文人畫氣息的清雅主題。在三截段的仿竹外皮上,更擬作了斑竹上的點點淚痕,十分逼真傳神。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彩繪雙蝶蓋與牙匙,彩繪相對雙粉蝶,在黑地上更增鮮艷動感。蓋緣金邊一週,有富麗之象。底部錦地上開光,以吉祥圖象──靈芝為款書外框,在白地上朱書楷體「雍正年製」四字。 此鼻煙壺印驗了雍正朝鼻煙壺的各項特色,十分珍貴重要。雍正十年造辦處活計檔記載當時玻璃廠作品中有「涅白玻璃畫琺瑯竹瓶」,疑即此件。



   

清乾隆 西元1736-1795

茶葉末六聯瓶

高24.2公分

此品造形奇特,分別由五隻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環繞著中央的主瓶,共同構成一件獨立完整的作品。其實經由透視,得知瓶肩以下六瓶的器身彼此相連,肩部以上的細長頸則隻隻分開。特別是周邊的五管長度齊平,而中間的主瓶長度稍長,正好強調它是由六隻瓶子所組成的一件作品。瓶頸的外壁各出現一周細稜,器身無紋,表面罩施茶葉末釉,濃釉積聚處顏色較深,釉薄處呈現黃綠的色澤,底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傳世的雍正官窯已經出現像雙連瓶、四連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組合完成的作品,至乾隆時期,御窯廠再加以發揮,盡力燒造「雙管瓶」、「三級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同時融合技術與想像為一器的新瓶式。透視六連瓶的構造,發現其組合相當別緻。即六聯瓶中間的主瓶瓶身從上而下分別開挖出五個穿孔,每一個穿孔又各與周邊環繞的五瓶相通。因此,六聯瓶雖然由六隻瓶子所組成,其實瓶身卻彼此相連、互通。最難得的是周邊的五隻瓶子,大小近乎相等,於黏貼過程又必須對準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見乾隆官窯悉心照顧細節的特色。


如您希望了解更多中国古陶瓷学习鉴赏的相关知识,敬请登录人民瓷坛(http://bbs1.people.com.cn/ci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