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签名书 | 马伯庸:狗带、点赞不是新鲜词,流行语自古就有!

 易良义 2016-07-01



/马伯庸老师/


26日下午14点,字媒体(微信:zimeiti-sogou)邀请方文山、马伯庸和黄集伟三位老师,齐聚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举办了一场接地气又高逼格的文化讲座。



/一言不和就拍底下观众的亲王/


很多没能到场的小伙伴都在后台留言,问三位老师都说了些什么,今天分享马伯庸老师的演讲~~



/周日签到现场爆满/


演讲:马伯庸

    

我是差不多在1999年开始上网,一直在网上混着,所以说不算是第一代网民,应该算是网络走进普通人之后的第一批在网络上混的人。对网络语言的变迁也算是亲自经历过,虽然没有黄老师做的这么精致的学术研究,但也算是亲身经历过,从第一代的“大虾”、“美眉”这么古老的字到现在最新的一些流行语,等于是亲身经历了近20年的网络文化的洗礼。

    

我在5月份左右的时候去南京做一个签售,那儿有人卖一堆特别便宜论斤卖的书,我过去翻的时候,就翻到一本书,叫《怎样在网上聊天》,大概是在2000年到2001年出的书,后面附了三页左右的网络术语,当时我一看就是感慨万分,感觉好像买了一本古籍一样。20年虽然对文化来说是一个很短的年限,但是对网络语言来说已经是跨越了一个非常大的跨度。每一个网络语言的寿命其实是非常短的,但是其实这个短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交媒体,包括社交技术之间的交流频度非常高,我们网络语言会有一个迭代,会有一个变化,这些东西我是亲身经历过了。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在当时网络还不是很流行的时候。



   /马伯庸老师/


我在上海上学时,新民晚报曾经登过:网络语言污染中文,当然不是这个标题,但是它的中心意思就是现在这些网络语言不够好,非常的轻佻,非常的简单粗暴,这个对中文其实是个损害,包括它批评当时刚刚出现的网络文学,里面会有大量的网络词汇,甚至表情符号也都掺到里面去。

    

我们当时是经历过这些的人,所以说我们觉得很不爽,后来又过了一阵发现我们的下一代90后开始用火星文了。我们会嘲笑他们,我们说这些人用的文字多么幼稚可笑,我们当年用的网络语言多么高级。后来我才发现,仔细回想起来,真的是一代看下一代人都会有他的优越感和始终持批判态度。我生之前的都是腐朽落后的,我生下来的这10多年是最伟大最经典的,再过了这10多年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是愚蠢而幼稚的。每一代人都会有这种迷思,后来我也是渐渐从这个里面脱离开来。当我对火星文终于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可以接受态度的时候,它已经消失了,没有人再提这个事了,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直以来外来语对于网络语言,很多人会认为是对中文的污染也罢,是对中文的损害也罢,或者是会说中文中毒了,一直会有这种观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从两方面说:

    

第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或是其他文字,它一定是一个活的语言。用老舍先生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我们当下人使用的语言。如果是像拉丁文那种大家开始不用的话,它自然慢慢会消亡。网络语言其实也是中文的一部分,中文的变化很多,他们一直保持着变化,始终还是我们在口耳相传。我们新一代的老百姓,新一代的年轻人,在网络上用的语言,实际上也是中文进化中的一环,只是它发生在网上而已。

    

如果单纯地指责网络语言,对中文有损害,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事。我们也听黄老师说过,有很多网络流行词汇有它变化的规律。有一些是压缩的,有一些是迭代的,有一些是扭曲过来反译的,其实这些东西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称为网络流行语,只能把它们叫做流行语,因为纵观历史来看,这些东西都不是新鲜东西。

   

我们以前的中文里面也有完全一样的文化现象,可能只是它的频度不高,或者说是它因为经历的太长时间,被我们理所当然当成一种古典文化,其实这些东西和现在的网络语言的产生规律以及他们表现的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换句话说,我觉得网络语言,它不比中文其他的一些文化流行语要低,也不比他们要高,它就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


这个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有一次我去坐公共汽车,我坐公共汽车时就没事喜欢听别人聊天,当然是偷听(全场笑)我就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姑娘拿着电话,声音特别大,大到根本不用偷听,中心意思应该是骂他男朋友,骂他各种事,男朋友那边声音我听不见,估计也没声音,一直被她骂,骂到后面她停了一下,我估计那边男朋友说“行你说得对我以后听你的!”,女生狠狠地回了句:“你都听我的我耳朵有那带宽吗?”


这个话就很有意思,它是一个非常鲜活的,能够用在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表达的语言,因为带宽是典型的属于我们现在用的方式,它用这个来比喻他男朋友的耳朵根本带宽不够,根本下载不了它所发出的指令,这就是一个活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它是网络语言,或者说它是一个段子,但是它也是属于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马伯庸老师/    


这个其实在古代很多,比如刚才方文山老师说的很多外来语,举了的例子:

    

一个是古代佛经的引入,一个是日本在近代词语进入,补充了汉语很多词汇。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很多,最早在汉代的时候,像葡萄、琵琶这些是西域语系里面过来的音译,到后来佛教传入以后,刚才方文山说了菩提、净土这些也是外来语的传入。


我这里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唐代有一个诗人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瑟瑟的意思不是说嘚瑟或者是抖动,这个瑟瑟其实是一个外来语,它是波斯语的发音,波斯语形容碧绿色的宝石用的是瑟瑟,这个词现在听起来很学术很研究,其实在唐代这个就是一个流行语。


我们在很多的唐朝的诗文,包括墓志铭、当时的很多公文里面都能看到瑟瑟这个词,它其实就是当时唐代所谓的网络热词,白居易就把它写到诗里之后,我们现在看过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学形式。我们并不会觉得它有多低或者怎么样。



/现场观众/    


如果你们知道北京话的话,北京话里面有一个姥姥,这个词其实它跟姥姥没有关系,其实这个词是从满语里传过来的,它的意思是不满、不屑,慢慢进入到北京话之后,慢慢演变,最后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很奇怪的词。


但是如果搁到现在,也算是网络粗口的一部分,但是它最后终于进入民俗变成了我们现在习惯的一个语境下的东西,我们知道现在其实也有类似的比如说狗带,也是属于音译的一种,我们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从琵琶、葡萄,到瑟瑟、姥姥、狗带,其实他们是一脉相承的,文字的产生,就是从逻辑和原理来说的话,文字产生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它指的是在不同的时代,我们用不同的话来说。

    

包括像刚才黄老师说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这些新的词的产生,这个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我们现在有一个点赞,这个词只有在最近5年来我们才能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搁到6年前可能大家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你懒得跟他留言,你就点一下赞,表示我关注过你了。有一个词叫点赞之交,也算一个新成语了,表示我们关系没有那么好,就是朋友圈而已。其实这种东西在古代也有,就是古代有很多这种因为当时的生活形式,所演变出来的一个词,慢慢的它变得很流行,变成一个非常流行的话。



    /马伯庸老师/   


其实现代的词和古代词的构词法的产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像刚才黄老师说的所谓压缩、误会,这个词其实也不是新鲜东西,古代有很多的成语,其实它的发生都是和这个有关系,有一次就是一次误传,甚至是说了一个段子,这个段子结果流传下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典故。


比如说都知道日本有一个作家叫夏目漱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是来自于中国的成语叫做“枕流漱石”,就是枕头的枕,把溪流当作枕头,这个漱是漱口的,拿石头来漱口,这就是来自于古代一个著名的段子集叫《世说新语》。


这个里面讲一个叫“孙楚”的人见他的朋友王姬,说起来我要枕石漱流,我头枕在石头上睡觉,拿溪水漱口,代表我风餐露宿在外面一路的辛苦,结果他说错了,王姬就问他说,哪有你这么说话的,“枕流漱石”你这么说不是有矛盾?


他说其实这个我给你解释一下,他说枕流是为了洗耳朵,让我的耳朵能够听到更多的好话,漱石是为了磨牙,让我的牙齿更加尖利,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一下它的这种志向和雄心,所以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成语,后来还被日本人拿过去当笔名用。

    

像这种成语严格来说,也是网络流行语,它是从一个误会的口误开始,变成了一个段子,然后从段子又变成了一个文学典故,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网络语言,其实是属于汉语在不断变化的其中一环,我们并不能够否认它是在毒害汉语、影响汉语的纯洁性,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汉语其实也是一个从古至今不断变化,不断吸收新的语意进来,不断地通过这些人民群众的发挥变成一个新的,让它适应当时时代的新面貌,所以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排斥这些网络用语,我觉得是一个螳臂当车的事。这个语言不是你能规范出来的,或者你能规定出来的,只要他是活的语言,他是我们普通人、普通用户一直在用的语言,它一定有生命力。


语言这个东西就像是一种生物,它是不断地在进化,有些语言可能进化的长歪了,它可能就灭绝掉了,你像我们所知道的大量流行语比如说神马、浮云这种东西,可能就长了一年,立刻就不流行了,立刻就被掐掉了,可能进化的不行,但是有些流行语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它更适合这个时代,所以它的生命力比较强。比如有一个词正能量。这个词其实已经从网络语言渗透到现实中来,包括一些重要的媒体,包括一些正式出版物里面,都已经开始出现这些东西。

    

像网络语言这个东西,看他讲了这么多年,而且是越来越有生命力,创造这个词汇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这些文化现象是非常好的,而且它会保持着自己一个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让汉语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而且它自己会优胜劣汰,它就像生物一样,不好的会淘汰掉,好的会留下来,这个不需要任何人去操心,也不需要任何人去痛心疾首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危害。其实他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前后都是能够相接的,它并不特殊,也并不奇怪,如果今天主持人问我说,您对这个网络语言的观点是怎么样的,我就是生活在网上的人,我现在网瘾挺大的,所以对我来说,网络语言其实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后面刚才有一个同学也问我,你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用这些语言,或者你去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跟你爸妈聊天的时候会不会说这些语言?我说我不会。因为这些语言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些特定环境下我们可以说的很开心,有些环境下,我跟爸妈说他们也听不懂,我说了也白说,之前我跟他聊过,你知道什么叫微信,他们不知道,这个是最新流行的,你们去用,他们俩开使用微信,还加了我,从此以后你们要知道这个结局就很惨,每天会看到各种养生的文章。(全场笑)

    

当然这是题外话,但是我很高兴,我爸妈现在也慢慢加入到朋友圈里面,我建议不光是黄老师也罢,还是其他同学也罢,你可以发现当这些中老年人,加入到朋友圈之后,他们自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这个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但是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影响力,而且流行的非常广。


之前我和朋友做过一个测试,就是我们开了一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发的第一篇文章叫《活不到100岁是你的错:如何用Wifi养生》。因为我们当时有一个痛苦,就是每天收到各种奇怪的推送,别人收也就罢了,如果爹妈收到这种养生的话,可能每打开一个养生文章,我们在餐桌上就少吃一样东西。


这很痛苦,他们会说我们家媳妇儿怀孕了,这个WIFI有辐射,你别影响她,这种东西其实是无稽之谈,但是我们跟她用科学的方式他们不信,所以说我们在想能不能用错误的方式,用中老年人所喜欢的那种语境,去告诉他们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就试着写了这么一篇微信,里面就用了典型的中老年人的预期风格,你看标题就是“活不到100岁是你的错”。



    

这个标题就足够让所有这些人打开这个标题想看后面说的是什么东西,里面会讲到人的身体分成强碱性和强酸型,这个WIFI的波段会对酸碱性产生一些微妙的作用,活化你的细胞,促进你的血液循环,所以在家里你要多用WIFI,WIFI对身体是很好的,而且信号越强的地方,你的脑细胞的活跃度会越高。最后还要附一段箴言:吃亏是福、糊涂是福、开心是福,今年转过这条的人一定会发财。结果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当时转了有三万多还是四万多,后来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已经开始有点像钓鱼了,有点不太好了,后来赶紧这条删掉,也没有继续发,其实我们准备了很多。

    

这些中老年人在网络上也有自己的一套语言出来,只要有人的地方,他们都会有一套自己专门的语境和表达方式,这些方式有些会慢慢消亡掉,有些会持之以恒发展下去,尤其是网络发达之后,以前的文化速度很慢,因为古代的沟通速度和通讯效率非常低,但是现在因为网络可以加速我们之间的交流,所以会导致文化上的变化,会让我们亲眼看得到。


这个是非常幸运的事,我是第一代网络使用者,我亲眼看着一代一代网络流行文化,相当于看着一门语言,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可以让我们观察的非常清楚。所以说我觉得今天这个题目很好,能够表达的意思就是不要去害怕这些网络语言,也不要去拒绝,也不要因为他们对文化产生毒害而忧心忡忡。这些东西会自然而然产生,如果他们不好的话也会自然而然去消亡,如果你们觉得他们不好,但是他们一直顽强的流行下去的话,我觉得你最好检讨一下自己,今天时间关系,就简单说到这儿。



/马亲王和全场观众自拍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