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存-2016-2

 退思斋1964 2016-07-02

16-2

人生定额---所谓冥冥中自有定数”,如果它确实存在,比如,定下吃”的总量,那么,谁细水长流,每天尽量少吃,谁就能延长寿命吗?问题恰在于,这是玄妙的天机。《圣经》云: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总括而言,有时”即上帝所定配额已满”之谓。

人这一生,年轻时宾朋满座,能把酒言欢的朋友多得数不清。随着年纪渐长,中年的人生便是在做减法,删繁就简,剩下三两个朋友,  成了一生肝胆相照的知己。

  是的,时光是一把神奇的雕刻刀,镂刻世间一切的情感,将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都舍弃了,无论友情还是爱情。钱锺书先生在《论朋友》中说:“假使爱情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可见,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友情从来是金钱买不来的奢侈品,漫漫人生,得三两知己,足矣。

 

在人际关系的交往当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法则,叫作钻石法则---

---不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是用别人喜欢的方法来对待别人。

给对方他真正想要的,而不是你认为他想要的,这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想睡觉,你只需为他提供一张柔软的床,倘若你非要给他一沓钞票,他是睡不着的。·

 

 


艾柏林悖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别人,舍弃了自己的喜好,结果却是个个都不开心。

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可否问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也陷入了艾伯林悖论?我们心里头可能觉得是为着某个群体或是某个人,自己委曲求全,处处退让,结果对方根本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到最后,你觉得你牺牲了自己的喜好或是意愿,对方却不领情。

很多关系,就是从这里开始走下坡路的。

一个集体里需要达成一致,不如大家一开始都做“小人,开诚布公,先陈述自己的真正所需。





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这就是说,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了,我绝不留恋它。



为什么男人们都爱看美女呢?英国的科学家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研究发现,男性在凝视美女的面部或身体时,会触动大脑的“满足中枢,这种快感相当于吃了美食或是赚了钱。此外,男人每天凝望美女10分钟,相当于做30分钟有氧运动,还能使平均寿命可延长4~5年。

 

 

 由于真实人生没有剧本,不能彩排,不能重来,所以最要紧的是活在当下,承担此刻的责任,让每一天都处在最好的状态,那么结局即使不完美,过程也没有遗憾了。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生命中最有趣的部分,其胜过演戏与做梦的地方,正在于它没有剧本,不能彩排,不能重来。

 

 

當今,在社會上流行的「心靈感悟」類書籍中,有很多就是這種「小資情調」。疲憊的現代人也許需要這樣「心靈的滋補品」,

 

但是,作為修行人,我們要警惕,這也可能是心靈的麻醉劑。

 

當暴風驟雨真正來臨的時候,這些真的管用嗎?世間善法本來也是好事,可是世間善法一旦披上了「佛法」的外衣而混淆視聽,對眾生慧命的危害恐怕要遠遠超過殺、盜、淫、妄等等惡法。

 

品茶賞月也可能開悟,但絕不能說品茶賞月就是禪; 佛法不離日常生活,但也絕不能說日常生活就是佛法。古德警示過:「心術在毫釐之辨」,「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我們的所作所為,究竟是把佛法融入生活,還是把佛法蛻變為小資情調的世間法,是每一個修行者都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修行不是某種時尚,也不是自我安慰的心靈雞湯,或者逃避現實的麻醉劑。修行是深入我們的內心、挖出煩惱;修行是面對生死無常,歷事煉心。

 

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多年還是不得受用?就是因為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地理解修行,把修行變成了虛偽的面具和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卻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
這應當引起我們每個人的警覺。(摘自《臨濟棒喝》)

 

富养孩子前,还是先富养你自己吧

 

什么是友情?友情的最浅白的定义就是谈得来…

 

“通常人为一件事付出得越多,对这件事的感情也就越深。”

 

烈日灼心-
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
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
法律更像是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人无所舍,必无所得

 

没输过的人,常常会输得一塌糊涂;
没摔过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来;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的中国思维 VS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美国思维

 

我们都习惯了用自己的人生观跟道德观去衡量别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际遇境况不一样,活法当然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身为女人,我觉得千万不要盲目地去照抄别人的活法,去想相信别人的话就是真理,包括我现在跟你们讲的这些话。你要在你独立的人生世界当中,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与人合作:人品第一,态度第二,能力第三!

 

 

以出世心态做人,以入世心态做事

 

我们很努力赚钱,不是因为我们多爱钱。而是这辈子,我不想因为钱而和谁在一起,也不想因为钱而离开谁!
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多么现实的一段话。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无论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的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我们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的美好。  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为什么要做当下正在做的事?虽然我们尽力去“了解自己”,但我们对自己的思维却知之甚少。就像查尔斯·狄更斯曾说过:“每个人对别人来说,都是深远的奥秘和奇迹——此事细想起来确实玄妙。”

 

这世上,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拒绝了父母的要求,就是不孝,从来不去辨别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也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拒绝了朋友的要求,就是不讲情谊,从来不去思考这个要求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于是,违心地答应,逼自己去履行,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耐心,原本想维护的关系不但没有因此保住,反而快速消亡。任何一种关系的维系,一定是你情我愿,相互体谅,所有勉强自己的行为,都坚持不了太久。

 

请记住:会令你为难的人,本身也不见得有多在乎你,如果一件事,一开始就令你不舒服,那么,越早拒绝越好,拖到必须解决的那一刻,也许你就只能断尾求生。

 

 

 

人其实就是生活在-相互麻烦之中,在麻烦之中解决事情,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烦,在麻烦与被麻烦中加深感情,体现价值,这就是生活!

 

莫提默·J. 艾德勒在他写的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朋友圈里的消息,林林总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似乎无所不包,很多人也乐于沉湎其中,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然而可怕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朋友圈里的这种阅读,只是一种表层阅读,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浅知,看似什么都懂,然则什么都不懂。许纪霖曾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中指出,表层阅读很轻松,也很愉快,因为它不会太耗费你的脑细胞,不怎么需要你思考,然而正是这些不过头脑也不过心灵的内容,激起某种愉快或某种情感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有每天都在获取知识的错觉,感觉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什么东西都懂,然而一旦这样的阅读习惯养成,你的专注力就开始丧失,思维就会凝固,思考也会逐渐停止。这样,你对事物多层的剖析能力就会失去,无法对复杂事物进行判断,从而做出错误决策…

 

 

 

我们觉得愤怒,不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公平,而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愤怒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我们许多人骨子里甚至是喜欢、迷恋、崇拜这种不公平的。

 

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写道:
“如果我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

 

 

《杂诗》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难道你不恐惧吗?--那样有用吗?--间谍之桥

 

学会自我治愈…生活中走得远的,都是自愈能力很强的人。

 

第一是尊重常识,第二是敬畏规律,第三是把握本质。

 

不犯懒不犯浑不犯倔~罗辑思维跨年演讲

 

后喻时代
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
“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
而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
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客观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社会”时代以及“后喻文化时代”。

 

有时候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太老了,这个老了和你的实际年龄无关,你老了说的就是新一代的基础设施你已经不会用了..

 

有时候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太老了,这个老了和你的实际年龄无关,老了说的就是新一代的这些玩意你已经不会用了..

 

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弱点。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就永远不可能战胜自己,不能战胜自己的人是无法战胜别人的。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抽一点时间来审视自己的,反省自己,然后弥补自己的不足与缺憾。要知道,不懂得自省的人,是永远无法获得成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