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上再添花,他汀类药物的短期使用竟可降低青光眼发病率!

 龙在天中 2016-07-02

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来讲,也是人类与各种疾病对抗、斗争的过程。要想战胜病魔,一方面,我们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与研究应该不断的深入;另一方面,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很重要。因此,药物研发,往往被正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所期盼。

然而,药物研发,并非仅限于创造、发现一个具有新的化学结构的药物;很多时候,对应用多年的“老药”进行重新研究、再度发掘,进而发现该药物在原治疗常规疾病以外的新适应症和新用途,往往是药物研发领域更加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

这个过程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药物新用”。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氯丙嗪,最初被用作抗组胺药物,后来的研究使其成为了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并发扬光大;再比如西地那非,本来是按心血管药物研发的,但最终是以治疗男性勃起障碍药物上市而风靡全球;当然,最负盛名的还是“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其最初作为解热镇痛药使用时,表现就十分优异,当人们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时,最终成就了其一代“神药”的地位,而近年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这种“老树开新花”的故事在历史上上演过多次,而且依旧会是今后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翁--他汀类药物,或许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他汀类药物,是指一类结构相近,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进而可以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的药物。在临床表现上,这类药物能使血清胆固醇清除率增加、水平降低,所以一直被当作降胆固醇、降血脂药物使用。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以及匹伐他汀等。一般来讲,该类药物相对比较安全,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的今天,它在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地位尤为突出。

近期发表于美国顶级的眼科专业期刊--《眼科研究与视力学》(《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一项研究称: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青光眼的发病率!该研究共涉及583615名参与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使用比值比(OR)或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的评估方法,发现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为期2年)与青光眼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这项研究不足以成为支撑“预防青光眼”列入他汀类药物新的适应症的充足证据,因为它在以下两方面存在不足:

尚未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眼压之间的关联;

尚未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青光眼发病率降低之间的关联。

但是高血脂、高胆固醇症的发生人群和青光眼高发人群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很大程度上都是中老年人,所以依然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换句话说,他汀类药物对已知的适用人群,可能带来预防青光眼发生的额外收益。

以上内容,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仅供参考。

药师360app下载

下载方法:

按住上图2秒钟,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一键打开下载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