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重读:1962年《当前形势感怀》

 昵称34784114 2016-07-02

资料图:杨伟名遗像

原载《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前言

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已八年有余,俯首回顾,百感交集,尤其在当前困难形势下,其所见所闻,势如汹涌狂涛,冲击心膛。每于激动之余,口述笔道,常至情不自禁。

这篇“怀感”不是向上级领导“报喜”,而是“报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曰之药”与“逆耳之言”。

这篇“怀感”于各节申述中,不少雷同重叠之处,所以然者,皆在不同角度,用不同比喻,反复说明问题。

这篇“怀感”属个人见解,或为“一叶知秋,异地皆然”。或为“坐井观天”而流于管窥之谬。而其所道所说系实践事实与亲身体验,真实程度,颇堪自信。

这篇“怀感”因限于个人水平,仅止“感情”认识的汇集,未“理性”台阶的推理,又因阅读不多而引证绝少。

这篇“怀感”,除“如实反映情况”并表达个人见解外,诸如锻炼、习写,亦在“原旨”之数。

这篇“怀感”拟邮寄有关领导单位及个人,作为研究参考之用,并望赐复指正是幸。

只将“怀感”所及,分别记述如后:

一 忆“撤退延安”

1947年4月间,我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以后形势的发展说明这一步骤是极其英明而果断的。当行将“主动撤离延安”的时候,有些同志思想搞不通,认为延安为党中央所在地……,一旦“撤守”,无论国际视听,人心士气都将影响很大,必须尽全力保卫才好。当时果真按照这样观点去作,不但保卫不住延安,并将于“被动撤离”之后,欲自图收复,诚为难矣。

目前我们已经承认“困难是十分严重的”。而“严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同是在党和人民政府英明领导之下,何今暗而昨明?这种情况,已经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用不着连篇累犊的再行分析了。

看来形势是逼人的。不过困难的克服,倒是很易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尽速的应用于当前形势,诸如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中小型工商业以“节制”代替“改造”,农业方面采取“集体”与“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等,都是可以大胆考虑的?见以下各节。关于“关于一类物资自由市场开放”问题前曾写有专题。

几年来,我们是朝着退的方向做的,并且收到效果。不过还未到家,应进一步就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方针作全面彻底的调整,直到困难克服而后止。

二 处方

医生对病者的诊断过程:始则“望、闻、问、切”,进而分析研究对病情作出判断,然后开“处方”以治之。在处方将用未用之前,处方的效果,尚属医生估计分析的可能性阶段;而处方之真正有效与否,需以病患者服药之后,病情如何以为断。处方未用前,仅属可能性的效果,过早的当成现实的效果,则是不妥当的,病患者病情的好转与痊愈,才是处方有效的验证,反之则反矣。

当患者服药之后,病情未见好转,或仅有好转而迟迟不能痊愈时,可尽快的重新调整处方,直至病情痊愈而后止。

同理,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我们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并且估计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当前克服困难会收到效果。而我们不能认为困难已经得到克服,我们必须密切注视措施应用的效果,发现不能解决困难时,就得及时的考虑改用新的方法,于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措施的应用和调整,则要到困难得到彻底克服而后止。目前我们已经采取的步骤“三大政策”……等,不能认为是克服当前困难应用措施的最后一步。

三 腰带

一个人勒条“腰带”,走起路来会感到紧凑轻便,不然就会觉涣散无力。看来勒条腰带倒是十分有用的。不过所谓有用也只仅是一条而已;如三条五条的把浑身都捆起来,那即使是一个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的人,也动弹不得。

再者,腰带的有用除了仅有一条而外,而缠在腰里的腰带,一定要松、紧适度,过于松了固然不行,而过于紧了,倒会令人气喘。

目前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形势,是否有气喘的象征?是否存在着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意味?果有之,只有解带松腰才能气和神安;只有腰间仅缠一带其余皆尽解,才能手动脚灵。

按国民经济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业自由生产,农村包干任务外的自由贸易,则为人身的手足。无人身,手足无依附,无手足,人身失所能,两者相依相成,关联互赖。理由明显,毋容赘述。

四 “改造”与“节制”

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市场供应情况,显得特别紧张。回顾一下这种紧张情况,是发生在1954年开始私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改造开头两年,还不太看出,这是因为原来社会商品有储存,继续维系着市场的供应的结果。而紧张程度的与年俱增,应看作是原有储存逐年消耗然(这与在农业合作化开头几年用单干时土地遗留下来的肥力长了几年好庄稼,以后则每况愈下的情形是十分相象的)。虽然说市场紧张程度的与年俱增,不尽属于此,但属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则是可以肯定的。

按说私营工商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生产力得到解放,产品逐年增多,从而市场供应亦当日渐充盈,但其结果,却正相反,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追求所以致此原因:首先改造的面过广,把还不适于“改造”的中、小型工商业都统统改造了。这样旧的生产关系破坏了,新的生产关系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迟迟不能形成(或是形成了而生产效率反不如从前),从而出现工、农业脱节现象。农业生产迟迟不前,不能给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关于第二个问题属“外在”问题,第一个问题则是“工商业改造”本身问题。就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看,除了较大的私人工商业可以采取改造的步骤外,一般中、小型工商业,只宜采取“节制”的方法(按即孙中山先生的“节制资本”),节制其使之不足以操纵国计民生,仅取其合法利润,这与“恢复单干”一节中土地到户,权归集体,既能促进生产,又可堵塞阶级两极分化是一样的。于是我们目前的工商业政策,应在一定程度上,用温和的“节制”方法代替“改造”的手段。

五 “恢复单干”

近来农村中不断有“恢复单干”的传说,这种传说我们不能认为是“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说它是目前农民群众单干思想倾向的反映,则是比较妥当的。如果目前农村群众在思想卜有的存在着恢复单干的愿望,那么他所希望恢复单干是否就是合作化前那样的单干呢?就目前群众的认识水平和交谈情况来看,多半数“是”,少半数“不是”;属于是者,这里且不必说,属于不是者,却有必要提出讨论。

目前有不少的人在认识上觉得现在再要恢复单干,就不必恢复合作化前那样的单干,而是以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形式出现。这种单干,其所以有别于合作化前的那种单干,正是因为:土地虽分到户,而地权仍归集体所有,牲口农具可以私有,但不能买卖,也不能出租,劳动致富,生产发家,剥削行为概不能有。

就目前农村客观形势来看,社员集体观念太差,近两年来,更是这样。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生产队一级干部领导水平过低,远不能适应生产队工作需要,任务过重,力气过怯。

按:社员集体观念太差,干部领导水平低,看来是个教育锻炼问题,而锻炼和教育,则是长期的,而当前存在的问题,却要求“立竿见影”。

按:新的单干形式,既能适应当前客观条件,又符合按劳分配杜绝剥削的社会主义原则,堵塞了农村阶级的两极分化。至于将来如何适应机耕问题,他们认为不必采取酒席摆好,还没有客的等待办法(土地老早就连了片迟迟不见机耕来)。领导集体生产的基层干部等条件都具备了,然后根据群众自愿,因势利导的朝着集体促进。

按:“分田到户”,不是要求一律单干,而是愿意单干者,可以允许,愿集体者可以另行自愿结合,这样集体与单干两种形式,同时并存。估计这样因皆出于个人自愿,生产是会搞好的。如在合作化时虽说“入社自愿”,实际多为“大势所趋”,现在采取自愿,正是补救了过去的不自愿。农业合作化以来,生产所以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初多数不是出于真正自愿有关。

有人虑及分田到户于国际视听有碍。其实人民公社依旧保留,分田到户仍归公社领导,为公社社员。至于集体与单干之间的领导关系――单干到户,归队领导,还是归公社直接领导,可以另行研究。

六 “过”与“退”

据医生朋友们谈:人所患病症中,有所谓“并发症”,即如患麻疹引起肺炎,患“急性高热”引起脑症状――昏迷、抽风等,以上两点皆为“并发症”,又据谈前者病之“本”,后者病之“标”,治疗之道以治本为主,标则兼而治之。把这与克服当前革命工作中的困难比较,道理也是一样的。目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是很“严重”的,而这“严重”困难的造成,自有其根本的渊源――“病之本”。而目前存在诸如粮食困难,市场供应紧张,并由此产生的走后门、投机倒把、盗窃事故、逃荒迁移,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怨声一片,不安心工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谊情寡淡等不正常的精神表现,统属于“病之标”。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如何设法消除,则属于兼而治之的事;要希望问题能够尽快的获得根本的解决,那就只能是探索渊源而治其本了。

现在进一步我们要问:目前严重困难产生的渊源是什么?而克服的根本办法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必多所引证,只就“过”与“退”二字略作申述。

所谓“过”与“退”者,如某甲赴某村,距十里,行之十五里过五里,退三里,犹过二里,退十里,复又不及五里,终退五里始抵村境而止。想来我们目前严重困难产生的渊源是走“过”五里路的问题,因之克服困难的根本办法,也就只是退五里的问题了,几年来,总的形势我们是在退。至于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退了几里?还需再退几里?这是我们所要提出进一步共同讨论的问题。

我自己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这个既穷又白的薄弱基础上,由1949年解放起到1955年合作化为止,仅只六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任务,就真的完成了吗?答复是否定的。并且要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把一个具有六亿人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新民主主义的强大的工业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想象的事。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当两步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那么如果说,我们第一步没有走好,第二步怎么会走好呢?

按说新民主主义建设需要二三十年,由新民主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又需要二三十年,由此看来,像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犯了客观规律。

从上述情况看来,回答我们需要再退几里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工商业政策方面,大体遵循孙中山先生“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的原则。农业方面,按照集体、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的原则。这是养鸡取蛋,有别于杀鸡取蛋,这是釜底抽薪,有别于扬汤止沸,这是根本之道,有别于治标之法,这是我们要退的终点。

七 “走后门”

“走后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人都很明白,就不再说了。走后门这回事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大家都还记得,是从1958年开始露头。从这以后,逐年显著,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了

因为“走后门”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前次在工商企业中还大力地反过一次。从这以后,走后门的事,比起从前少了些,不过采取这种反的办法要收到绝对的堵塞后门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至于如何彻底消灭走后门的问题,下面好来说它。

近来自行车标价六百余元,大量出售,顾者虽亦不少,而排队争购之局,已见敛迹。何以至此?缘自用者购之,欲之渔利者却步使然。

“高价”自行车的出售情况,给我们提示走后门这件事的根源,以及消灭走后门的根本办法,这就是:①牌价与黑市价格差距过远,暴利过大,把这与目前群众觉悟水平结合起来,有如“风流少女”与“贪花浪子”,欲求不玷污,是不可能的;②凡出售给农村的一切工业产品,皆以高价出售,农产品及原料收购以高价付之,统购派购的农产品任务,以满足农业以外靠工资吃饭(设目前工资不变)的各行业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度。

这样以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