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点教育研究005

 变通致久 2016-07-02

差点教育研究005

(2013-11-15 13:09:10)
标签:

教育

分类: 差点教育

基于差点教育探讨班级特色的建构

李春苹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摘  要】班级特色的研究正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的形成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差点教育视角来从班级常规组织、教学和评价三个角度来探讨班级特色的建构,提出建构班级特色的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差点教育;班级特色;建构

 


秦玉友教授探讨过教育的三次浪潮,一次是教育的普及,二次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次则是教育的特色发展。就微观而言,班级的完全出勤率已经基本实现,教育质量也在不断的加强,而班级的特色发展依然是值得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何为差点教育?

“差点教育”是由吉林省第二实验黄宝国副校长基于芬兰的“差点制度”以及其教育制度,通过思考研究首次提出,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他认为“差点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主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差点教育”的核心,体现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情商、智商以及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学生差异、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追求。

“差点教育”强调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差异,共享学生差异,缩小学生差距,促使每个学生都都能够绽放自己的人生光彩。美国国民教育的奠基人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所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是要尊重学生性格的差异,也要尊重学生天赋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学生接受理解程度不同的差异,同时也是更多关注学生的纵向比较,与自己的预期目标比较,而不仅仅是与其他同学做比较。缩小差距,是由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一个阶段内的学生发展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教育应该能够促使后进生达到基本水平,让一个阶段内的学生都能实现其应有的发展。

 

二、何为班级特色?

   班级特色,指在长期的班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优质、稳定的班级个性风貌,是“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的班级特色。它或者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或者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优势特长的,或者是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特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班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班级特色的发展,也就是学生特色的发展。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训班规,有自己的班级文化,而这些就组成了自己的班级特色。

 

三、基于差点教育如何建构班级特色文化?

    教育就是培养能生活、会生活的健康的人。差点教育真正意义上践行了这一理念。在差点教育中,教师就要“美人之美”,让学生“各美其美”,实现“美美与共”。本文基于“差点教育”探讨班级特色的构建,更多是从“因生而宜”的视角来研究的,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班级的水平不同,班级的文化也会有所差异;班级学生的个性特色不同,班级的文化特色也不同。笔者主要是从班级组织、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从班级常规组织中凸显班级特色

常规组织在班级特色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班级常规包括班级目标的确立,目标一定要明确清晰。当然班级所确立的目标必须是依据班里的特色文化设定的,是所有孩子共同讨论确立的,符合所有孩子的共同心愿。其次,班规班训的制定。班规班训是指导学生行为规范的一个准则。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悦纳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条标语就是笔者非常欣赏的,和昨天的自己做比较,昨天自己不会做的事情通过努力今天能做好了那就是进步和成功。

(二)从教学中建构班级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体现班级的特色。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差异呢?教师就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备课,既满足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满足那些优等生的拔高要求,既让擅长运动的同学有话讲,也让擅长音乐的同学能表达,尽量让课堂丰富一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上课过程中,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课堂的旁观者。这里的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在掌握知识程度差别对待,在知识的解释度方面也要差别对待,给学生适合他们的教育。

当然,即使是一个老师给两个班级上同一节课,也要依据班中的不同孩子、不同班级文化特色予以不同的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每个班级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文化,作为教育者要顺着纹理来进行教育,这样比较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依据班级的特色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孩子的发展。做到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三)从评价中建构班级特色

“差点教育”理念强调关注每个学生个体,促进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强调纵向发展、学习内动力、自我超越、鼓励支持。差点教育中的评价不是以选拔为标准,而是以促进发展为目的。评价基于学生的前期水平和努力程度,是与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这样的评价更尊重个体间差异,同时这样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更加的悦纳自己。此外差点教育的评价也更为多元,不仅仅以学习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多角度、全方位来评价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进步和建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评价中,我们要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程度、地区文化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全面考察孩子的背景,对孩子进行一个最合理最有利于促进孩子发展的一个评价。

差点教育理念在构建班级特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差点评价如何体现出班级特色呢?笔者认为在班级中作为教育者要定位好所任班级的特色,学生的具体发展特点,学生兴趣的方向,以此来制定班级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比如在评价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评价指标,如在学习上,语文学科中可以针对朗诵、作文、书写等不同方面进行分别的评价,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针对反应灵敏度、做题速度、做题准确率等分别评价,当然在美术、音乐和科学等方面也应该进行具体方面的评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最爱劳动、最爱卫生、最爱助人等方面的评价。总之,力争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让每个孩子得到符合其自身的发展。班级不同,评价指标也会有区别,这样就要凸显自己的班级特色。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差点教育理论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科学化的教育理论,这是一种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弘扬个体差异、缩小个体差距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基础为班级特色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在班级常规组织中、教学活动中、教育评价中来践行班级特色的建设。这种大胆的提法也许比较新,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敢于去探索、去创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更加的拥有活力,才会办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生评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5):41-43.

[2]曾文婕、谢立清.班级特色建设: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3(03):29-32.

[3] 陈芝串.构建班级文化凸显班级特色的实证研究[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10):70.

[4]]李天朴 .如何创建班级特色[N].广元日报,2011 -9 -27 ( C04 ).

[5]黄宝国.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吉林日报,2013-4-19(10).

[6]鹏程天宇.细化-领航差点教育[N/OL].新浪微博,2013-5-20 (2013-1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633c4d0101g550.html

[7]秦玉友.教育发展浪潮与中国教育政策的多层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4):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