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胆大的都撑死了?!

 好读又读1856 2016-07-03

收藏,胆大的都撑死了?!


齐玉新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英雄出现。


今年,很多画廊和代理商都在喊“市场太不好了。”其实,每年都有人在这么喊。因为,每年都在淘汰着一批一批做不下去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行业所具有的功能----自净。的确,今年整个经济运行有点低迷,如同万里长征,遇到了暴风雪,于是淘汰有开始了。那些跟风的、瞎搞的、没有头脑的、骨头软的就出局了。也只有这样,活到最后的都在开国大典上封侯了。


事物就这个样子在发展,据哲学家说,这就是自然法则。



大家都不容易啊,要努力!


那么,艺术品收藏这个行业要一蹶不振了吗?据哲学家说,肯定不会。事物都有轮回(这句不是哲学家说的,可能是我说的,但不一定是原创)。


今天,但说说英雄是怎么炼成的。注意往下看:


前些天遇到一个多年没见面的收藏家,有司机开车,大奔驰吉普,时刻跟着一个小弟拎着包,他也满面红光、大腹便便。我很诧异----卖馄饨赚了这么多钱?



可不,没想到胆子比技术还重要!



他一脸不屑的告诉我说,这些年他在别人的指点下,把卖馄饨赚的钱都买了字画,所以现在不用卖馄饨了,就是每天躺着睡觉或者跟家里的菲佣在游泳池泡着。


原来,他也不懂这个行业。但他朋友懂。于是朋友让他买啥他就买啥。于是,当代中青年的书法、绘画、印章,只要觉得价格合适,一买就是一百张(个)。


十年前,徐正濂的印章大概2000一个,现在两三万一个吧;十年前陈忠康书法四五百一尺,现在万八千一平尺吧,石开那会儿一千多平尺,现在一万多一尺吧。。。。。。就这么地,我这位不懂的朋友手里几千张作品已经保守的统计翻了十几到几十倍。可不,还卖啥馄饨啊,他在水池里泡着,字画在箱子里就自由的疯涨。



做不到吧?那还是卖馄饨去吧,那个保险


还有一个朋友,原来是贩卖水泥的,赚了点钱。后来,建筑行业三角债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某次喝酒认识了一位眼力很好的收藏界大佬。于是,在人家的忽悠下,开始把卖水泥的钱开始买画,十几年前,他就开始买何家英的画、范扬的画以及当时在国内刚有名气但还不是特别厉害的那批画家,一买就是几十张、上百张的买。现在,人家已经身价几个亿了。每天,除了喝茶就是睡觉。李四在墙角嘿嘿一声“那他的钱谁给他数?”“这心操的,有人给他数钱,还管看着呢!”



咋了?以为我在讲童话是吧?


还有个朋友,不说是谁了,大家一定也能猜得到。十多年前,还是小伙子。人家就和几个朋友每人凑了几万块钱现在叫(团购,那时候叫批发),一批一批的买当时刚露头的青年书法家作品。慢慢的有了钱就开始买曹宝麟、陈忠康这些;又后来钱多了就开始在拍卖会不断地买近现代的,比如白蕉、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这几年重点买明清,比如王铎、张瑞图、董其昌这类的。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不服气:他们有钱。



你说你没钱,没钱你穿五层裤子!


其实不是,比如2000年的时候,你也可能有一万块钱,可是你敢把一万块钱都拿出来买字画吗?你敢借钱买字画吗?


或许你又说,那谁能保证买的都是绩优股?


其实,买股票谁能敢说你买的每只股票都会涨?当你买了十个人的东西,有一半人厉害了,那还不行?!



听得心里很苦是吧?我也很苦啊,整天写文章,打赏的都是一块的。。。


在中国书法超市(可以搜索一下是啥机构)这十几年,我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收藏家,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小心谨慎,有的像大鳄狂吃。最后,成为庞然大物的基本都是那些最像鳄鱼的人。小打小闹的,也就赚点零花钱,够每天洗个脚啥的。


我不相信拿着5块钱炒股的人能赚大钱。有一天,我和一朋友游玩,在半路上朋友看了一下手机,然后蹲在路边笑抽了。我很诧异,他说今天股票赚了300多万。我靠,你多少钱在股市啊?他说不到九千万。我靠!本钱大,当然赚得多。按这个比例,你拿一百块钱炒股,只能赚3.75元,这么算对吗?



我说的都是真的,就怕你听不进去。。。


所以,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一个规律:至少书画收藏行业是这样----撑死的永远是胆大的!


此时你应该环顾一下四周,你听过或者见过这类的人和事吗?


你或者说,好时候都过去了。。。切!韭菜不是一茬一茬的长吗?长江不是一浪一浪的催吗?任何时候,心里只要有,哪里都有浪!



好东西分享,是一种胸怀和善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