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话题作文“平衡”思路导引及佳作示范

 江山携手 2016-07-03

高考话题作文“平衡”思路导引及佳作示范

【试题亮相】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衡是什么?
     平衡是跳水运动员优美的弧度;
     平衡是刘翔百米跨栏是高举的双臂;
     平衡是任长霞心中惩恶扬善的天平;


     平衡是什么?
     平衡是鸟儿的翅膀;
     平衡是船儿的双桨;
     平衡是飞机的双翼。

对于“平衡”,你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请以“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写好这个标题的文章,需要注意:

一要化空泛为具体。“平衡”一词很空泛,不易写作,可以通过添加词语使之具体化。如“心态平衡—人生需要心态平衡—创造美好人生需要心态平衡”“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创造平衡—给自己给他人创造平衡—给自己给他人创造平衡就是创造温馨”,等等。

二要化直白为形象。“平衡”一词,用直白的语言难以表达,可以结合自己的见解,用比喻等手段使之形象化。如“平衡是一架天平”“平衡是湖面落了石子,激起一圈圈的涟漪后的平静”“平衡是心境坦然的落花人独立,平衡是赏心悦目的微雨燕双飞”等等。这样,形象化的表达既能避免直白的干瘪,又能显示较好的语文素养。

【最佳范文】

平衡

朱如月

【请你思考】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平衡”密切关联?如果你来写,怎样做到选材的新颖?

“世界大着呢,孩子小着呢,诱惑多着呢,钱正少着呢,日子长着呢,俺正忙着呢……”哼哼叽叽,现代人就在这样的世界中忙忙碌碌,换来的却是身与心的疲惫,理想与现实的不平衡,支出与收入的不平衡,不平衡造就了不快乐的生活。万物造化求平衡,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平衡。

茶道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最早起源于陆羽的《茶经》,它的整个过程都追求一种人与人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境界。

茶本是待客之物,其本身的意义就在平衡客人与主人的关系,协调人的感情。与起相同作用的烟酒则或伤身或乱性,较之茶的平衡养性则远不及。

茶的沏泡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平衡的过程。《茶经》中有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山水则又取“其乳泉、石池漫流者”,这是一个追求动静平衡的过程。且煮汤以水珠如鱼目散布为嫩汤,如泉涌者为中汤,而水大汤为老汤,而以老汤为最好,这就是取自水的热与沸的平衡,这样的汤水沏出来的茶清香四逸,让人身心顿感舒畅。

品茶的人不在多,二三人足矣。追求的是既不清静,也不热门的平衡境界。品茶的人心境讲究“静坐无为”,既不心急火燎,也不沉郁苦闷,拥有这样心境的人才能品出茶中趣味。

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茶道文化,现代人在生活中不妨多饮些茶,少喝些咖啡,多些温和,少些急躁。

自然界中,如茶道般追求平衡的事物,还有许多。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其之所以类至极至,就是因其追求与天时、地利的平衡,不似梅般逆风雪而放,亦不似秋菊般顶秋霜而开,只是择春暖时开,随地势而生,因而牡丹美丽得倾国倾城。

自然如此,人亦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少些遗憾,多些踏实;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可以让我们的日子安安稳稳,简单快乐;你与领导、同事、朋友关系的平衡,可以让你如鱼得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花因与春平衡而美丽,雨因与夏平衡而热烈,我们因与生活平衡而快乐。

【思维路径】

这篇作文不好写,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老师说,宽泛的作文题目,可以添加词语让它具体一点。添加啥词呢?心态平衡?生态平衡?其他同学肯定早就想到了,再写就难出新意了。又想了几个,一个个的都放弃了。忽然想到读过一篇介绍茶道的文章,记忆犹新,从某种角度说,茶道不也是一种平衡吗?好!就这样!我最终确定文章主题为“茶道就是一种平衡”。

【名师简评】

这篇散文,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材料详略得当。作者重点选用了“茶道”来阐述主题,用了五个自然段,不吝笔墨,汩汩滔滔,让读者有了比较全面的感受和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又概要地使用了“牡丹”的材料,再一次阐发主题。材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显示出较好的驾驭材料的功力。

其二是内容贴近现实。现代人,物质水平极大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于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本文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有感而发,借“茶道”“牡丹”劝导现代人“多些温和,少些急躁”,达到一种“平衡”的境界。

平衡

李丽杰

【请你思考】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把“平衡”的含义传达得细腻生动?

平衡,是一种美。

平衡的美在于它的动,如惊鸿似脱兔;平衡的美在于它的静,如满月似处子;平衡的美在于它动与静的协调,似弱柳拂风,似娇花照月。

平衡的美在于含蓄与包容。巍巍的昆仑与徐徐的清风,涓涓的流水与汩汩的花香,相容相纳,平衡和谐共生,描画出了一幅绝美画卷!

你嗅得到远处的麦香,你听得到花开的声音,你感觉得到春天的温暖,你体味得到生机和释放。你平衡了周围的景与情,阳光与阴暗,花香与寒霜,便可信步人生,以容取舍。走得不急不徐,感知着一路的春色,放帆于沧茫的海洋。

平衡,构建了古典诗词的美轮美奂。一咏三叹,似余音之绕梁,三日而不绝如缕的美,蒹葭与清霜,在露作银裳的早晨,眺望着远方的伊人,她是如此的清韵柔秀,是自然而然的晶华,在这一幅画卷中,平衡了缺乏灵敏与缺少生气,可谓神来之笔。此后,悠悠千年,依旧出现在我们的梦中……

平衡,往往是不遗憾。花开一瞬的短暂与古老千年的恒久,各取所需。将生命中集聚的灵气在一瞬间释放,似绝美的荆棘鸟的绝唱,在一瞬间天地为之震颤。而后却是延缓了生命中的绝美一瞬间,将一瞬放大放慢,则历经千年,尚触于生温,晶莹圆润。人们感叹花开一瞬的壮美,也赞叹执著千年的永恒。

平衡,中和了夏的炎燥与闷热,舒缓了冬的严寒与凛冽,便诞生了清凉空旷的秋,似一幅泼墨山水,大片的留白与墨色结合,意韵悠然。

平衡,是斑驳的青铜,时间的痕迹与历史的痕迹相融相生,在幽幽铜绿间,述说着一段段过往,一段段传奇!时间的车轮在其身上轧过,非但没有毁灭它,反而构造了一种新的平衡,在一抹抹的古意幽香中,能探知到历史的韵味与芳香。

平衡,让大江东逝的豪放与梧桐夜雨的柔情互相唱和,让落雪苏州与滴雨小巷相融相知,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共存共荣……

平衡,是一种美。美在和谐与包容,美在无声与大度。似静水流深,蜿蜒地一直通向远方……

平衡,是一种美。

【思维路径】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平衡的典范,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就能想到平凡事物后面的“平衡”。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甜甜的麦香、绽放的鲜花、诗词的画面、水墨的山水……都是“平衡”的美妙表现。所以我在文章中选择许多看似平常的事物,表达“平衡”的含义。

【名师简评】

这篇抒情性散文,有以下两个亮点:

其一是语言细腻生动。文章的语言,取用多种修辞手段,且句式灵活。如第二段“平衡的美在于它的动,如惊鸿似脱兔;平衡的美在于它的静,如满月似处子;平衡的美……”,使用比喻和排比,把“平衡”传达得细腻生动。

其二是思考独到幽深。对一个事物的思考,最能显示出作者的思维功力。如“平衡,是斑驳的青铜,时间的痕迹与历史的痕迹相融相生,在幽幽铜绿间,述说着一段段过往,一段段传奇!时间的车轮在其身上轧过,非但没有毁灭它,反而构造了一种新的平衡……”,将我们可能模糊的感觉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多么独到!

平衡

荆振丽

【请你思考】

文章要做到有现实针对性,可以针对当下社会和人们的那些状况?这些状况该怎样和“平衡”相联系?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代表人的物质储备的左腿发育正常,而代表精神生活的右腿却没有正常发育。这幅漫画的题目叫“畸形”。看到这幅漫画,我深有感受。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过多地注重对物质的追求,却忽略了精神生活,致使我们的心灵世界一片荒芜。我们的物质与精神发生严重倾斜,心灵也因此倍受煎熬。

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闲适的生活。

多少游子走出故土,走进霓虹闪烁的城市,去追求物质生活的充实。然而他们的心灵却因此饱受思乡之苦。多少人走出了自己童年的栖息地,来到了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地方,心灵却因此被囚于无形的牢狱之中。物质的充盈无法填补精神的空白,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闲适的生活。

梭罗逃离了物质充盈的社会,来到了风景优美的瓦尔登湖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生活,自给自足。此时的梭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达到了完美。于是一本《瓦尔登湖》让我们学会平衡物质和精神,学会闲适地生活。

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和谐的生活。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如此美丽的画面已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欣赏,高频率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无心去关注工作以外的事物,然而长时间的工作却让人们倍受心灵的寂寞。此时物质与精神就已严重倾斜了。

走出你的办公室,来到充满绿意的草地,呼吸新鲜空气,仰望翻空白鸟,轻嗅照水红蕖,和谐的自然净化我们浮躁的心灵,也为心灵的绿地添置一份盎然生机。朋友,别总汲汲于物质的追求,学会和谐地生活,走出心灵的牢笼,贴近和谐的自然吧。

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诗意的生活。

北川一家幼儿园的地震后的废墟中,被困的小女孩任思雨忍痛唱起了儿歌。总叫人动情落泪。

我们应该守住一份净土,守住一份坚持,守住一颗诗意的心灵,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诗意的生活。陶渊明坚守一份淡泊,于是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海子守住一份纯洁,于是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希望;沈从文守住了一份诗意,于是有了凤凰涅槃的伟大……坚守诗意,让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当物质与精神平衡了,朋友,你是否听到了人生的美妙乐章?

【思维路径】

现代人,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不平衡,已是共识。忽略精神追求,追逐物质享受,已经造成很多问题。这种不平衡,就是不和谐的表现之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平衡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极其重要。我的文章,就准备叙述当代人“不平衡”的表现,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解决的办法。

【名师简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有以下特点:

一是层次清晰。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各有一个紧扣主题的中心句,三个中心句分别是“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闲适的生活”“平衡物质精神,追求和谐的生活”“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诗意的生活”。它们鲜明地标示了思考的层次。层次清晰,是思路有序的外在表现,也是考场作文一大亮点。

二是层层深入。文章首先呼吁人们“追求闲适的生活”,接下来呼吁人们追求“和谐的生活”。“和谐”就比“闲适”更进一步。最后,呼吁人们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意”又比“和谐”深入一层。层层深入的论证,使文章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