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川古城的美,惊艳了时光(组图)

 行摄天下者 2016-07-03



当东山顶上微微出现鱼肚白,剑川古城又一次从沉睡中醒来,和六百多年来的每一天一样,勤劳而又内敛的白族古城居民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据忘年交的朋友介绍,剑川历史上还曾有过两座古城,一座叫罗鲁城,另一座叫望德城,最后的这座古城才叫剑川城。剑川古城始于元代,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原有的古城墙巍峨壮观,但在1952年,古城墙、樵楼已被拆除。现四门护城河、壕桥犹存,古城墙基础清晰,明代建成的街巷道路走向不变,格局不变,历经风雨,古貌依旧,沿着古城的涓涓细流,似乎还能寻得那靓丽的身影。

古城魁首——西门街



剑川古城中最早醒来的是西门街。这里流水潺潺,古道悠悠,信步漫游,别有情趣。


西门街西起古城墙西门,东至现在恢复重建的伽蓝桥,长约320米,是古城东西贯通的最长的街。街路由三条长长的石板与弹石相间铺就,中间的石板宽两边的石板窄。按照士大夫等级观念,正中的青石板路面只准老年人、达官显贵、读书人行走,其余人等只能靠边。通常所说的西门街,就专指这320米长街两侧,而广义的西门街则指西门及营盘和西门外三个区域。西门外潺潺的溪水入城流经长街两侧,古老的西门街被一股清泉悄然激活,充满了灵动的生机。这时,若站在伽蓝桥往西眺望,青山绿水,古屋新居……让人不禁沉浸于西门街的妙曼优美而不可自拔。


西门街集中了剑川古城最多、最漂亮的老房子,成为古城最美的区域。这里矗立的古老建筑群,透出明朝的古拙与大气,清朝的精致与富贵,以及民国的朗秀和端庄……在这里,无论是明时官至太仆寺卿的何可及故居,还是张家即已故民盟中常委、政协常委张纪域故居,简朴而大气的建筑中都体现了当年白族工匠们的心思真是至巧之极。还有两处建于明代的木牌坊,很让西门街自豪。一处叫“五马牌坊”,一处叫 “昭宗祠牌坊”,都居于何张两家西侧不远的西门街腹地。它们和周遭的普通民居一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载着西门街的传奇。

如今,西门街昭忠祠、何可及故居等九处明代白族古建筑,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久远的西门街因此魅力陡增,步入其中也就更多了几分安然和高雅。



古城商业——丁字街


日上三竿,剑川古城热闹起来了,而此时,最热闹的当属古城的丁字街。


古城有两处丁字街,一处是文照街和西门街、早街的交汇处,另一处是南门街和东门街、早街的交汇处。如今,这两处早成十字街了。


据老人们回忆,两处丁字街都是古城最热闹的地方。南门丁字街居县衙门口,大照壁上张贴有县衙的各种“告示”及各种商业广告,成了老百姓经常去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古城菜市之一。


古城民国时期的商业布局、商铺最集中,最热闹的地方,当数早街。天成号,长庆源,天德昌,渐丰号,回泰号,复泰号……早街号铺集中,还有没挂牌经营的,这些商铺中有杂货铺,绸缎布匹铺,银匠铺,药铺,及其它所有商铺。


东门街上段也有一些商铺,南门街商铺较少,开号经营的只有北段学门口一带。有些古老的商铺字号已淹没在了历史的记忆中,然而在现代装饰的掩映下,似乎还能寻得些许古朴的记忆,在耄耋老人祖辈传下的故事中还能慢慢还原出这里集市的曾经繁华。如同影片中的一幕缓缓拉开——民国年间,或是明、清时代的某一天,随着四个城门“吱呀”开启,踏着鸡鸣声,沙溪、羊岑、东岭、巩北等四乡八寨的赶街人,都向古城涌来了……


如今,时光虽已流过几百年,但历史的某些片段还在这里驻足。早街还是古城中最热闹的商铺集中地,这里聚集了剑川众多白族妇女的聪明和才智,成为了白族布扎、绣品、工艺品、服饰等特色产品一条街。

东门街和文照街依然开着各色或时尚或传统的商铺。只是南门街和北门街的商铺随时间的推移,已慢慢隐身而去,只在依稀尚存的沿街老屋寻得几许曾经繁盛的景象。

商业的格局已经跨出古城,在城外新区开枝散叶。古城依旧在悠闲的时光中行走,越过六百多年,历过无数沧桑,却老而不衰。



夜读古城


暮色来袭,剑川古城的美越发显得浓郁。夕阳从金华山文风塔慢慢隐落,古城氤氲在了一片暮霭之中。繁华和喧嚣属于城外,古城安静了。安静却绝不寂寞,这就是夜晚的剑川古城。


也只有在夜晚,才能更深入地去回溯剑川的历史名人和文化。一直以来,剑川古城文风极胜,如今的金华山文风塔就极好地彰显了剑川古城的地灵人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末著名白族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书法家赵藩的这幅对联,曾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扬;近代爱国诗人、史学家赵式铭,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周钟岳,著名林学教育家张海秋等文化名人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白族党员张伯简等成为了剑川古城深刻文化内涵的代表。而今,深受古城文化熏陶的新一代剑川人沿着先人的足迹正走着一条崭新的道路,正使“文献名邦”的美誉声名远扬。


此外,经过2000多年汉文化的渗入,藏文化的习染,剑川古城呈现出既复杂又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白族本土文化。白族原始崇拜认为,天是“母”的,为母系神灵;地是“公”的,为父系神灵,称“天母地公”。这一观念在古城文化中相当突出,本主“白姐圣妃阿梨帝母”至今仍供奉在北门街仁里巷北的本主庙中。剑川佛教“阿吒力”修行方式比较简捷,信徒遍布城乡,法事频繁。农历二月初八的太子庙会热闹非凡,吸引无数中外游客……


一日之间,行游剑川古城,脚步丈量着不大的方寸,心灵感悟着万千的过往。似在一朝中越过了千年,犹在一夕间留在了昨日。




图文:剑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