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商业领袖的关键词:应变

 zsfruyi 2016-07-03

     2009年商业领袖的关键词:应变

      本文首发于《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0月27日 C2版。 

 

  2009年或将是经济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年,年初时的经济形势如黑云压城,现在似乎云开雾散了。一年之中,G20的全球峰会,各国总理的办公会,各公司的董事会,还有普通家庭的悄悄话,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危机和应变。

 

  讨论危机是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应变是决策,善变者胜出,惧变者淘汰。最残酷的还是美国华尔街,雷曼兄弟等公司惨遭淘汰,高盛、大摩等公司成功转型,一场腥风血雨在华尔街悄然落幕,如今不少人开始怀疑金融海啸的“百年一遇”是真的吗?往事如烟,痛定思痛,无论是在全球、国家、企业,还是家庭,决策的最大挑战就是应变,而领导力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理论分支,研究的主题就是领导者的价值判断与应变能力。

 

  领导者的应变能力在商海风云中决定企业的成败,这是无数案例所证明的事实。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要理解企业和企业家的分离,因为企业的成败不等于企业家的成败,企业的目标不等于企业家的目标。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假设了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把企业组织定义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这是企业管理理论的误区之一。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前提忽视了企业家的个性,忽视了企业家和资本家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而领导力的理论研究,首先是承认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中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次是承认企业家在不同的企业中有不同的决策应变。所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相同,但是在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和经营环境中,差异化经营的关键是企业家的应变能力和价值取向。

 

  一年一度的商业领袖奖评选,像影视明星的奥斯卡颁奖一样吸引观众,谈笑之中,却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中国商道讲究的是“藏而不露”,如孔子曰:君子深藏若虚。这里所谓“君子”讲的是商人,在商业史上,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富不过三代,商不留青史。在我看来,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商道只承认“东家”之商,不承认“掌柜”之业,换句话说,就是不承认企业和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利润是资本的人格化,体现为东家的商业传承,而企业的价值却不完全等于资本和利润,所以有了股票市场,让股票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在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中貌合神离,呼风唤雨。在股票市场中,价值投资更多关注的是管理团队和交易价值,因为股票市场不是在交易过去,而是在交易预期,企业家的应变能力则体现为:在预期中经营预期,在交易中创造交易。

 

  历次商业领袖奖评选的标准都必然包含企业的社会责任,然而最大的误区之一是把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混为一谈。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两个层次:首先是依法纳税和创造就业;其次是保护环境并回馈社区。企业来到世间,从一开始就要与人发生冲突,所以企业的“企”字拆开读为“人+止”,人到此为止!但企业家却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有独立性的社会职业,所以他们必须要弥补企业制度非人性的缺失,这就有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与企业责任不同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一是基业长青,其二是利益平衡。基业长青就是要想方设法让企业活下去,“活着”是硬道理,因为“活着”才能使企业不断地依法纳税,创造就业,回馈社区。利益平衡就是要克制资本的逐利本性,用企业的人性约束资本的反人性,用企业的长期成长来约束资本的急功近利,使资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人格化。

 

  2009年即将过去,蓦然回首,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场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危机让我们重新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而在应对危机的决策之中,我们看到了商业领袖的经济智慧和应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