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有哪些地方远超清朝?

 汉青的马甲 2016-07-04



作者 | 我方团队张嵚


历史提问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跟清朝一样,处在一个闭关锁国的状态之下,当时的日本有没有一些地方胜过清朝?如果有,都在哪些方面超过清朝?


非常多。


很多近代人士都捶胸顿足:为什么近代通过维新变法,走向民族自强的,竟然不是号称文化底蕴深厚国力强大的清王朝,相反却是鸟不生蛋,要啥没啥的日本?


除了清王朝自身的短视无知外,看似弱小的日本,好些清王朝不可复制的优势,同样也是关键原因。


清王朝与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一个直接的差距,就是看世界的眼界。别看同样是闭关锁国,可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


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是真个关起门来过家家,就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中国人跟洋人学个外语,都是里通外国的大罪,外国人在广州坐个轿子,就是汉奸。外国传来的新鲜玩意,在中国士大夫眼里,做一个奇技淫巧,右一个雕虫小技,横竖就是瞧不起。


简而言之,就是清王朝以二百年的奴化统治,完全封闭了中国儒家知识阶层的眼界胸襟,培养出一群闭目塞听的精英阶层。所以鸦片战争开打前,清王朝还是盲目自信,就算见了英国的坚船利炮,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陆战必赢,英国人全都生理残疾,腿脚都不能弯曲。直到战场上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趴下,才腿肚子发软,慌不迭签不平等条约。



可哪怕签了条约,好些清朝精英还都不懂自己输在哪。像洋务运动等改革,其实步伐非常小,都基本是在骂声中顶着干。以李鸿章的自嘲说,就是干裱糊匠。


比起清朝来,日本这一条,却真是进步得多。日本虽然也锁国,但出发点和清朝不同,日本是出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清朝则是出自对外部世界的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在外来文明上,日本哪怕在最闭关锁国的幕府时代,也比清王朝要开通:每一艘来日本的外国船只,甚至每一个外国人,都要给日本幕府送“风说贴”,你来自哪个国家,你们国家有什么历史故事,优点是什么,都要清清楚楚说明白。


于是在对外来文明的了解上,最封闭时代的日本,也走在了清王朝的前面,比起清朝的俩眼一抹黑,他们早就知道西方的工业文明,我们还看不见的时候,他们就看的清清楚楚,日本明治维新前夕,那一代精英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哪怕号称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也确实不如。


这个差距折射的,其实正是清朝和日本幕府两个王朝,整个社会体制的不同。


日本人不但眼界看的远,而且他们的态度,也要比清朝人更务实,清朝人哪怕在已经战场被打的满脸开花,签了一票不平等条约后,好些的清朝官员,依然倒驴不倒架,比如派驻驻外大使,清朝使节过去后,满眼都是看人家的缺点。但日本人看到的,却是人家的优点,第一批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工厂后,态度却是“始惊,次醉,终狂”。真是结结实实承认人家厉害。


日本人的这个心态,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但是被打服后立刻犯贱,而且是一心一意,谁打了我我就拼命学谁,非学到手不可。


但更重要一个区别,就是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和清王朝的中国,变革前的动力是不同的,我们洋务运动的动力,是一小部分开明知识阶层,这些人在清朝的精英队伍里,只是一小撮,如果不是借了太平天国的东风,想出头更是难。曾国藩李鸿章他们打太平天国战争刷足了功劳,办洋务却依然千难万难,干什么都被骂,以曾国藩的叹息,说是办丁点洋务,都比打下太平军三四个城池难,李鸿章更自嘲,说自己就是裱糊匠。



而日本却不同,日本幕府,号称啥都学中国,其实好些东西都学跑偏,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没学,他也不具备这个条件,长期没个中央集权政府,国家管控力弱,稍微有点新思想,底下就是疯长。而且德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武士也变得不值钱,类似《聪明的一休》里那些武士,当年吆五喝六,明治维新前却基本吃糠咽菜,所以做梦都要废了幕府,一听说要维新,四只脚赞成,形成滚滚洪流,真个就把幕府干翻了。


而除了这些我们熟悉的不同外,还有另一大不同点,也是被中国人长期无视的:日本坐享了明末中国思想解放的成果。


明朝灭亡,以朱舜水为代表的一批明朝学者,宁可去日本做侨民,也不给清朝做顺民,他们在日本得到了隆重礼遇,捎带手就把明朝先进的思想文化,在日本岛上大量播撒,阳明心学流行,后来日本明治维新那批领路人,几乎全是王阳明的信徒。还有朱舜水,不但广收弟子,更提出“尊王”主张,成了二百年后明治维新的旗帜,还把明朝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全弄出日文版,手把手亲自教,日本的生产力,整个叫他提高了一大块。


看到这里就知道,一批读明朝先进思想成长起来的日本精英,城市里读点书都会谈王阳明的日本,对上一批腐朽阉割理学教育出来的清朝精英,谁能成功?谁能自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