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日本人随时都在读书?

 真友书屋 2016-07-04


前两天,有个泰国网友在FB上发了一张照片,一群日本孩子在喧闹的机场候机时,没人玩手机,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这里,我们无意去放大这样的行为本身。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书里看的是玛丽苏还是龙傲天,也许这么做的原因是机场里没有信号,唯一能确认的一点也许是,Kindle在日本市场的潜力不小。


但日本能成为一个每年人均阅读数超过40本的国家,有一点因素却是很重要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就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它决定了书籍的'尺度感',也无形中影响着我们阅读的体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现在的书越来越厚,越来越重。


板砖一样的书,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背在包里,到了人挤人的地铁上还得费尽心力地从包里取出,一个手还没法拿稳,引来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只能无奈再塞回去。


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下吧,书一掏出来所有人都盯着你的封面看,并快速给你贴上「喜欢鸡汤的蓝领民工」「喜欢韩寒的小文青」或者是「喜欢游记的伪中产阶级」等各种标签。


但其实,要是出版商贴心的递上尺度宜人的书,放包里感觉到微弱的存在,再给书穿上有设计感的外套,自然而然人们会习惯在无趣的时候掏出书来消遣的。


比如日本有一种可以放进衣服口袋的文库本,非常适合随身带,哪里有点空闲都方便看。



文库本一般适用于一开始销量比较好的书籍,相当于'再版',尺寸偏小,定价偏低这是由日本快餐类文学的极度发达造成的。比如轻小说,推理小说等娱乐类小说,在日本动辄可以卖出过10万的销量,哪怕文库本利润较薄,也能靠稳定销量获利。


而封面的设计,日本也同样有讲究。


比如下面这本是日本建筑师Yusuke Oono设计的可 360° 翻开的富士山“建筑书”,非常适合做送给小孩子的礼物。



又比如下面这位日本设计师,从春夏秋冬去提取元素和颜色,非常有趣。




而在去年,日本长冈市秋山孝海报美术馆(APM)更是举办了一项Book Design奖,专门颁给优秀的新兴书籍设计师。




下面这本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封面出自获奖者森本一平之手。看到那两只鲜红的大眼睛了没?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猫》是日本最早有意识地进行装帧设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籍。这本书最早的设计是由画家桥口五叶担当的,放到今天看依然毫不过时。



下面这本你能猜到是什么吗?其实这是大家都挺熟的《爱丽思梦游仙境》。




设计上上清凉太将书名、作者、经典台词这些元素一股脑塞进封面,施以黑底+烫金的冲击力配色,不禁令读者在一瞬间仿佛跌入原著描绘的那个魅惑无底洞。对了,你找到那对隐藏在英文字母中若隐若现的兔眼没?


而《老人与海》的封面,通常都是蓝色为背景色代表浩瀚的大海,再对“老人”和“鱼”两个形象加以渲染。




可市毛史朗偏偏不走寻常路,以黑色为天、红色为海,海天两色,他认为在海明威暮年的作品中,他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再为“坚韧”这个词作出任何解释,因为没有人是真正坚韧的。     


这是另外一些获奖的作品。



看起来有些中规中矩?其实好的图书设计,不能喧宾夺主,归根结底它是为内容服务的。


正如香港的书籍设计师陆智昌曾说的一样,“设计的目的不是用来炫耀设计者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而是围绕着内容,做恰如其分的事。”




关于留白、疏密、韵律等这些,日本的装帧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些。日本的书籍,无论它是否是设计、艺术类的书籍,排版、字体选择和留白都会让你对书本身加分,让你产生阅读的冲动。




在这个纸质读物「衰落」的今天,依然有如此精致用心的设计真是件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