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第一款——石崇

 花小鼠 2016-07-04

沧州第一款——石崇

也见过一些大款,也有一些大款觉得自己不离儿不离儿的。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说:牛什么牛?你和我们沧州第一款差远啦!那款儿就问:沧州第一款?谁?我说:石崇啊!你比得了吗?就有款儿傻乎乎地接着说:哪天你给咱引荐引荐?我就赶紧说:喝酒喝酒,别说这个!

是啊,咱们谁也见不着他老人家。这位南皮的老乡,早在西晋时,就不幸被别人砍了脑袋啦。

但是,人家可真是辉煌过啊。

沧州第一款——石崇

石崇像

(一)

石崇天生就是一个奇才。他的老爹石苞临咽气的时候把遗产分配了一下,基本上没有石崇什么事儿。石崇的老娘说:孩子他爹,你倒是给咱那小儿子留一份啊!石苞说:孩子他娘,你放心,我的儿子我还不知道吗?这小子能挣钱,甭管他!(润农按:兄弟分家,是农村纠纷的源头之一。你多了仨瓜,我少了俩枣,哥们弟兄打得不可开交,一奶同胞变成了乌眼鸡。对比一下老石,羞不羞?)

石崇成为沧州第一款——当时也是中国第一款——验证了石苞老爷子的眼光。

石崇文武全才,这是人家发财的基础。当然,他的“第一桶金”也不是容易来的。他自称“少有大志,跨迈流俗”,史书上也说他“年少敏慧,勇而有谋”,这八个字可不是谁都当得起的。敏是反应快,慧是心眼多,勇是胆子大,謀是有韬略。(润农按:现在有些人发财,就靠从国有财产里面捞。我们公有制的大锅里,好吃的东西多得很,相对于这口大锅,个人就好比是蚂蚁:大锅里掉出一点饭渣米粒,就吃饱了。不过反过来想,能拉关系,不怕违法乱纪也算得勇,善于托门剜窗也算得謀,什么概念都要与时俱进不是?哼,我也弄不明白了。)

好,既然这一条当代款儿们和石崇差不多,那就说写诗。一说石崇,大家都知道他是财主,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个才子。他的“才名”被“财名”所掩。但是他的诗文写得确实很不错的。比如他咏王昭君的《王昭君辞》写得着实不错: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沧州第一款——石崇

昭君出塞

今之写王昭君者,往往把王昭君写成自觉自愿去“和亲”的。出于民族团结宣传的要求,这可以理解。但是从情理上分析,石崇笔下的王昭君应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王昭君恐怕是痛苦的。(润农按:现在,嫁给洋人当然是一件美事,许多妞儿巴不得找一个洋老公呢。就连那些歌星影星什么星,也都纷纷远嫁番邦,当然也有不少嫁的不合适又离了跑回来的。特别是有些“星”,杂志上赞扬她的“跨国爱情”文章刚登出来,那里已经是“各回头,两摇手”说声“拜拜”的了。)

(二)

现在说说石崇的资本原始积累。我们喊得很响的一个口号就是“勤劳致富”。其实真正只靠勤劳,致富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我看过沈万三的一些故事,也到他的故乡周庄去过——周庄如今到处都在卖“万三蹄”,也就是猪蹄膀。一个东坡肉,一个万山蹄,我对这名字很反感,这不是拿着人当猪看吗。沈万三是很有代表性的富豪,当年朱老总吃饭,别人给他安排的菜肴丰富了一点,老总就发脾气说:“我们都成了沈万三了?

沧州第一款——石崇

周庄的沈万三塑像

沈万三发财的缘由有几个版本。一个说沈家一个水塘里发现了聚宝盆;还有说沈万三夜参北斗,有神仙给了他一些石子,天亮看是全是金子;还有说沈万三夜得一梦,神仙爷爷告诉他明日门前又一抚门环而立的女人,你家的钱全是她的,第二天沈果然看到讨饭父女在门,女人抚门环站着,遂让儿子娶了这个女人做媳妇,后遂大发其财。

石崇的发家史也有类似的故事。这故事被写在冯梦龙著名的“三言两拍”中。说是石崇本来是一个打鱼的,在一个月光很好的晚上,一个白胡子老头站在水面上求他:“季伦(石崇的字)救吾则个!”他说,他是上江龙王,明天要和下江龙王有一番PK。自己年老力衰,如何打得过他?。石崇允诺,第二天果见两条大鱼在江上争斗,一条在前面逃走,一条在后面追赶。石崇朝着那后面追赶的大鱼一箭射去,只见满江染红,一条大鱼翻了肚皮,已经死了。到了晚上,那个老头过来报恩还愿,送给石崇一船的珍宝。自此以后,老龙王隔三差五就要给石崇送一船金银宝贝,那石崇想不发财也办不到了。

毫无疑问这是胡说。石崇出身于“高干家庭”,老爹就是朝中的大臣。石崇自己也说自己二十多岁就上了仕途,一直很顺利的。史书上明明白白记录着石崇发财的原因:劫掠。《世说·汰奢篇》注文说:“石崇为荆州刺史,劫夺杀人,以致巨富。”《北堂书抄》说:“石崇为荆州刺史,数劫商贾。”《晋书》说:“(石崇)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这种身为地方官却要杀人抢劫的做法很荒唐,很难叫人理解。因此有些现代人在写到这里时笔尖就禁不住拐个弯子,说是石崇纵容部下抢劫。其实,哪里有这样事?不过大概石崇劫掠的对象都是外地人,那时候通讯又不发达,苦主的想象力再发达也想不到荆州刺史就是杀人的劫匪;石崇的手下和同伙得了好处,所以也不会告发,这就能让石大人得逞了。

沧州第一款——石崇

靠打劫,石崇挖到了“第一桶金”

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靠苦巴苦作、省吃俭用最多能当个肉头疙瘩户,发大财却是难而又难。当然,像石崇这样由官而匪,却也少见。(润农按:但是这起码说明,官匪一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

石崇初为修武令,后任荆州刺史,从县官而州官,靠贪赃也能发财的。石崇应该是嫌这种手段太慢,不能迅速填满他的欲壑。与其暗抢,何如明夺!石崇有勇有谋,勇则敢于干些绿林勾当,谋则好官我自为之,谁也拿他没有办法。郭德纲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石崇岂只是会武术,他有权有势有自己的一帮人马,当然非发财不可。

(三)

石崇发了大财,气自然就粗了起来。别的不说,就说厕所吧。(润农按:厕所乃五谷轮回之所,据说最能体现一地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某次一位下级官员到石家做客,中间要上一次卫生间。进得厕所一看,有床有褥,锦帐轻悬;进得门去就有婢女为其更衣,各种香膏香料散发出优雅的香味。咦,我怎么闯进人家内室来了?这位官员掉头就往回走。别人告诉他,没错,你进的就是厕所。这位官员摇头道:这样的厕所我可用不惯哟!

还有一次,说是皇帝得到了一种高级的布料,叫“火浣布”。这种布其实就是石棉布,穿起来并不舒服。但是,皇帝也好虚荣啊,穿了一身火浣布的衣服摇摇摆摆到石崇家去串门。石崇出来迎接。皇帝一看,石崇穿的普通衣服,心理还算平衡。好家伙,再看看石崇那些仆人,差点把皇帝的鼻子气歪了:几十个仆人一人一身“火浣布”!(润农按:现在,“的确良”之类的化纤制品是不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谁家姑娘出嫁陪送一件的确良的褂子,那简直是无比荣耀!当时我们从日本进口化肥,那化肥袋子是化纤的,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便拿这些袋子做衣服,染色时化肥袋上的字迹常常难以完全消除。老百姓有歌谣曰:“大干部,二干部,一人一身抖搂裤:屁股写着日本产,前裆写尿素!”现在想起那时情景,恍如隔世。)

沧州第一款——石崇

河南的一个小村子,为石崇建了庙,说是要发扬石崇“白手起家,勇于进取”的精神

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十分有名,不可不说。

王恺是谁?那是晋武帝的舅舅,名符其实的“国舅爷”,也是一个腆着肚子充蝈蝈的主儿。知道石崇富有,就下决心较一较劲。他用饴糖水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他用彩布搭一个三十里的长棚,石崇就用绸缎搭一个四十里的长棚;他用花椒粉当涂料刷墙,石崇就用赤石脂当涂料刷墙……王恺老是比不过他。(润农按:古往今来,发财的人好像都是聪明的,发了财以后却常常是愚蠢的。我怎么也想不出,用糖水刷锅、拿蜡烛当柴有什么好?刷得干净?火苗美观?他们好像都昏了头。而且在这一点上,古今毫无二致。比如,大款们一定要吃发菜,弄得植被坏掉,是因为它好吃?营养丰富?真是毫无道理。)

国舅爷输了,多丢份啊。皇帝暗地里帮忙,借给王恺一棵珊瑚。这棵珊瑚高有二尺,枝柯扶疏,晶莹剔透,国宝啊。王恺把老对头石崇请到家里显摆,看我有这么好的东西。谁知道石崇顺手从旁边拿起铁如意,当朗朗把它砸了个粉碎!王恺大惊:这可是从皇上那里借来的!虽说皇上是自己的外甥,可也毕竟是皇帝不是?龙颜一怒谁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谁知石崇不慌不忙,说道:没有什么大不了,我赔你不就结了?于是领王恺到他家里,看他家收藏的珊瑚:嚯,嚯嚯!许多三四尺高的珊瑚,成色比皇宫里珊瑚还要好些!这下子王恺再也没有话说了。

沧州第一款——石崇

似乎在不经意间就把国舅爷的珊瑚砸碎了

(四)

石崇有一个很有名的园林,叫作金谷园。石崇在这里大宴宾客,写有《金谷诗序》全文如下: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沧州第一款——石崇

这就是传说中的“金谷园”

这篇序文显然不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写得好。但是,他开创了在序文中“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先河。而且,以后罚酒时许多人称“如诗不成,罚酒金谷斗数”,那个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润农按:中国人喝酒的本事越来越大,写诗的本事却越来越小。现在还有能玩石崇这种游戏的吗?怕是没有了。新时期的酒场诗歌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是“俩腿一站,喝了不算!”前几年有文章说中国人一年喝酒喝掉一个西湖,诗歌的海洋大概也被喝干见底——谁还关心那行子呢?)

再引一段诗,看看客人对石崇的饭局是怎么看的。把监狱里的犯人放回家去过年、有良吏之称的曹摅写过一组送给石崇的诗,其中第三首写道:

“美兹高会,凭城临川。峻墉亢阁,层楼辟轩。远望长州,近察重泉。郁郁繁林,荡荡洪源。津人思济,舟士戏舩。得厕大欢,屡蒙宾延。饮必酃绿,肴则时鲜。仰接温颜,俯听话言。嘉我乃遇,遭彼频烦。”

从这首诗里,我们不仅对金谷园的美景得到了印证,而且知道他们“饮必酃绿,肴则时鲜”,吃的喝的都很高级。富豪嘛,怎么会小气了呢?(润农按:老人家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如今有嘎小子恶搞老人家语录,说:“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要不就是做文章”。石崇请客手大,写文章手高,今日大款何人能比?!)

(五)

石崇最有看点的其实是他和女人那些说不清扯不完拉拉秧。若在今日,不知会有多少美女作家写作《我和石崇——不得不说的故事》、《在石府卖笑的日子里》或者什么《金谷园里的小蜜们》等等,也许会畅销。

沧州第一款——石崇

石崇和他的美女们

石崇身边总是美女如云。但是,我怀疑他从来没有把她们当人看。他喜欢看苗条女子,便动员他的女人们减肥。他在床上撒沉香粉末,令女人们从哪里走过,留不下脚印的,赏给珍珠百粒;当然留下脚印的就只能今后努力减肥了。所以,那些女人们唱道:“非轻躯细骨,怎得百粒珍珠?”他还把女人们打扮得面目都十分相似,(润农按: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那一年,我到某地参加一个集体婚礼,只见百名新娘,在美容美发师的装扮下统统大同小异。我纳闷:这么多面目差不多的人,新郎官会不会搞错啊?)然而,头上戴的金钗不一样,身上配的玉佩不一样,喷洒的香水和涂抹的香料也不一样。他就靠这些来区分哪个是燕燕、哪个是环环。所谓“闻香识女人”,他都不要“识女人”了,就认这些钗环香水算了。更有甚者,他请客的时候,让这些女人出来给客人敬酒。把酒让下去了,好,站过一旁;让不下去,客人不喝,让酒的没有完成任务,拉出去杀了。你说他妈的这不是太拿人不当人了吗?!有一次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一起到石崇家里去喝酒,王导怕美女丧命,劝酒便喝,一会儿便酩酊大醉;王敦却不吃这一套,石崇已经连杀三位美女了,他还是执意不喝。王导说:喝吧喝吧,那里已经杀了三个人了。王敦却说: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我们有必要干涉人家的“家政”吗?(润农按:今日酒场上,劝酒不喝,杀人家饭店的服务员大概谁也没有胆量。现在通用的办法是“自虐”:你不喝?我自己喝一个!还不喝?我自己再喝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王敦面对这种情况说:你愿喝酒和我有关系吗?)

(六)

石崇的故事中,最出名的是他和绿珠的那段纠葛。据说文学创作有三大永恒主题:爱情、战争、死亡,这个故事把这三个要素占全了,想不红也不可能。古往今来,歌咏绿珠的诗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因为它太吸引眼球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我还何必再说呢;但是不说这段故事,就说不清石崇之死。所以,还得说。

沧州第一款——石崇

有一种说法,绿珠当了花神了,管着八月的桂花

石崇的众多小蜜中,最得意的是绿珠。绿珠本姓梁,白州人氏。当地最看得贵重的的东西,便是珍珠,梁美人名叫绿珠,自然是爹娘十分疼爱。石崇担任交趾采访使时,以十斛珍珠的代价把绿珠买了回来。就凭石崇的眼光,绿珠肯定是一等一的人物,闭月羞花、天姿国色之类的陈词滥调也就免了吧,应该是漂亮到无法形容。绿珠善于吹笛,又善舞,第一段里提到的那首《王昭君辞》就是绿珠经常歌唱并翩翩起舞给石崇观赏的。有一段时间,朝中赵王司马伦专权,而依附赵王司马伦的有一个小人,名叫孙秀。孙秀小人得志,便派人到石崇家指名点将索要绿珠。石崇把美女排成一队,说你随便挑吧。来人说,这些女人个个都够漂亮,可是我们领导说了,谁都不要就要绿珠。石崇说:谁都能给,绿珠坚决不给!来人鼻子里哼出一股冷气说:那您还是酌量着办吧。回去了。

没过多久,赵王伦就派兵来杀石崇。石崇泪流满面,对他的宝贝绿珠说:我今天的死可全是为了你啊!绿珠说:那就让我死在你头里吧!一跃从楼上跳下,一代绝色就此香消玉殒!这里有没有爱情?不大晓得。作为绿珠,也许有的吧;但是作为石崇,我觉得仍然未必。绿珠不过是石崇的一颗宝珠,我既然得不到了,那就谁也别想要,几句话激得绿珠坠楼而死。有书上说石崇救之无及,从情理上猜度,我不相信。《泰坦尼克号》中,男主角在自己死掉之前是要情人好好活下去,中国古代大量的爱情故事却是以“殉情”为主题。绿珠是“殉”了,但是她是不是殉“情”?我不知道。

沧州第一款——石崇

绿珠坠楼

一代大款就这样完结。如今,除了这些故事,他留下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就是这些故事,有多少社会意义,也难说。唯独石崇死前和抓捕他的人那段对话,可以传之千古。

石崇说:你们这些兔崽子,不就是看上我这几个钱了吗?

抓他的人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一点把财散了,做一点好事?!

迄今为止,这是所有关于石崇的事迹中分量最重的话。如果经验和教训都算遗产,这也是“沧州第一款”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全文完)

微信号:runnongdu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