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以数学辅导为例

 老爸的修行 2016-07-04

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要做练习,认真努力,付出汗水。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枯燥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掌控,帮助孩子自律。于是,很多家长常年陪伴在孩子旁边,用“提醒”、“诱惑”、“恐吓”等方式掌控着孩子的学习行为。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警训指导着孩子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许在短期内,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终究是没有好的体验的,孩子反抗,家长烦恼。而且长期来看,随着孩子反抗的力量越来越强,或者离开了父母的督导,学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弱。很多朋友也认可这样的道理,可是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这一切。

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说到学习,不得不提到一位心理学的大师,皮亚杰老先生,皮老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学习过程是心理建构的过程,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为了避免理论的枯燥,我们来用小学数学加法、乘法做一个例子来说明认知理论的核心意思。

图式:

皮老说,图式是认知结构,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那我们的例子里什么是图式呢,数学开始的图式是“点数”,孩子用手点着物体,数数。这个过程,孩子认识到具体物体的增加与数学1,2,3,4,5……数列增加的联系。

这就是一个数学的“图式”。

同化:

皮老说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继续上面的例子,在点数的练习中,孩子开始积累更多的例子,比如+2就是增加点数两次;+3是增加点数三次。慢慢的孩子的点数的图式,从具体感受成为抽象的概念,于是有了1+1=2,1+2=3,2+2=4……

顺应:

皮老说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继续上面的例子,当开始学习乘法的时候,孩子必须创造新的图式来理解这个数学的规律。于是我们将2+2+2,3+3+3,这样原有的图式赋予新的含义,让孩子用原有的加法来学会计算2*3,3*3。

平衡:

皮老说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乘法刚刚出现在孩子的世界时,平衡便被打破了,我们用加法对乘法的解释(需要借助实物的推演,帮助孩子去理解规律),不断的积累和联系,当孩子掌握了乘法这个图式时,便重新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备注:

对于儿童,身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抽象的数学,可以借助教具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推演游戏,从感受中学习,也从感受中体会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对于小学的学习内容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事物进行感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