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征原来这样腹黑的人!

 山爷wzs0718 2016-07-04



众所周知,魏征,以善于进谏名留后世。但仔细读史后,你会发现,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今河北大名魏县)。这个地名需要解读,很重要。陈寅恪先生说,当时的山东豪族所在地就是这里。可是魏征并非出生在这里,他是“假冒郡望”,就如李唐假冒“陇西成纪”一样,其实是陇西狄道人。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普遍风气。


把这些搞清楚,以后就好办了。孔老师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风月君就是小人之学,写文章生怕读者诸君看不懂。

坚持“为己之学”的孔老师,教了一辈子书谁都听不懂,以为他藏着掖着不肯教


魏征“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啥意思,哥们虽然穷,但是很喜欢学习,志向远大。“隋乱,诡为道士”。就是说,假道士,没有道士资格证。大家都知道武松鲁智深,二人虽为出家人,但是杀人放火吃肉喝酒,一点出家人的规矩都不守,因此有人说他们是假的。其实人家不是假的,人家是有出家资格证“度牒”的。


这里纠正大家认识上一个误区,《隋唐演义》里把徐懋公弄成道士,其实是错误的。历史上真正的道士是魏征,不是徐懋公。其实隋唐演义里徐懋公的形象恰恰是真实历史中魏征的形象,也不知道编演义的人哪根筋抽住了,张冠李戴。我很怀疑他是故意这么编的。

 

道士徐懋公,懂得挺多


魏征开始给李密打工,是李密的军师,但计策常不为李密采纳,“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典型的谋士型人物。李密战败,他很幸运没被王世充俘虏,而是跟着李密来了长安,投降了李唐。


但是李渊对这帮跟着李密来的“山东豪杰”很不信任,不给安排任何重要职务。李密才弄了个管伙食的,别人可想而知。“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也就是说魏征跟李密到了长安,啥事没有,没人知道有魏征这么个人存在。


魏征一看老这么闲着也不是办法,于是跟李渊说,要去给李唐召集被王世充打散的瓦岗寨旧人,李渊于是给了他一个“秘书丞”的职务。秘书丞是干啥的,顾名思义,尚书省搞文字材料的。于是魏征就给驻扎黎阳的徐懋公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李密都投降了,你还坚持啥。赶紧也投降吧。快马派使者送去。

魏征主动请缨去招降徐茂公


其实这也可以解释李密为啥会死。因为就在魏征没有跟李渊自荐前,李密就已跟李渊说,他想去洛阳招抚旧部,而且李渊都答应了。


李密带着王伯当前脚刚走,魏征就跟李渊说他跟徐懋公很熟,可以搞定徐懋公。李渊一想,“山东豪杰”的实际领袖就是徐懋公,只要徐懋公投降了,就不用李密招抚别人了。再说了李密未必能搞定徐懋公,因为二人有仇。因此半路又招李密回来,李密不想回去,于是造反被杀。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魏征把老主子李密给卖了。

 

李密识人不明


徐懋公得到魏征书信,觉得有道理,就投降了李唐,李世民得了徐懋公,才有了征伐洛阳的底气。可以说,魏征功劳不小。


魏征于是一下成名,被李建成重用,“引为洗马”。“冼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魏征看见李世民拿下洛阳,功高震主,就让李建成先下手为强,赶紧把李世民干掉。但是李建成没听。

 

李建成


等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就把魏征找来,责问道,你为啥离间我们兄弟关系?现在要你好看。(“尔阋吾兄弟,奈何?”)魏征心想,这是死路一条的节奏,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太子要是早听我的,今天就死不了。史书上写道,“王器其直,无恨意。”

 

玄武门之变


其实这就是春秋笔法了。李世民恨不恨魏征?恨得要死。可是他不能杀了魏征,原因是为了统战太子李建成的人马。因为“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太子的人马马上就要叛乱,于是魏征又立了一功,“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要是不把这帮人安顿住,危险就在眼前,要知道当时突厥人已经兵临长安城下,形势很危险。


李世民说,那你去把这事办了。魏征的长处就是干这个,跟当年做徐懋公工作一样,单骑独马把这些人安顿住了。魏征为何能干这活,因为这帮人的根据地就是他的老家,换言之,这帮人都是他的人。其中的首领正是大名鼎鼎的罗艺。

罗艺


李世民很高兴,觉得此人用得着,于是“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魏征也“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至于魏征是怎么进谏的,李世民是怎么纳谏的,这些耳熟能详,风月君就不浪费大家流量了。说点有用的。


一次李世民跟一帮人喝酒,当时魏征在场,他却跟长孙无忌说:“魏征以前跟着李建成干,相当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但是魏征老是跟我进谏,我就不带搭理他。而且我说话他也不回应,这是咋回事?”


魏征当场回道:“我觉得如果一件事不对,所以就进谏,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怕你按照不对的方式做。”


李世民说,我想想不行吗。就得当场回答?一个问题不回复,你可以再说点其他的问题啊。魏征说,你一个问题都决定不了,我为啥要说下一个问题。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魏征下拜,您让我说,我才敢说。您要是不让我说,“臣敢数批逆鳞哉!”

 

李世民和魏征


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征跟李世民说,贞观之初,你总是让人进谏,三年以后,看见进谏的人还是蛮高兴的。最近一两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就是说心里根本对魏征的进谏不以为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勉强照着做了。


魏征死后,“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此时有人才把魏征的许多事情跟李世民说了,李世民听了大怒。主要两件事,第一举荐侯君集当宰相,第二把自己跟李世民进谏的资料给史官褚遂良看了,想让褚遂良给写到史书里。


为啥举荐侯君集李世民大怒,因为侯君集造反了。因此人们怀疑魏征和侯君集有勾结。这里就涉及到风月君文初说的魏征籍贯问题。

侯君集


陈寅恪先生分析道:“魏征出身于山东望族和山东豪杰的中间阶级,是沟通二者与关陇集团的中间人物。如果魏征在这三方势力中稍微偏袒那一方,那么他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而侯君集正好是关陇集团一员。李世民因此怀疑魏征作为山东豪杰派的中间人物与身为关陇集团的侯君集有勾结,这是李世民最为忌讳的。陈寅恪先生说,如果魏征不死,活到侯君集谋反,那么他肯定与侯君集一样被满门抄斩,绝对无疑。

 

陈寅恪先生


第二就是跟褚遂良说自己跟李世民进谏的事。其实这不用多讲,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清楚,这事能说吗。因为这是工作机密,许多事谁都不能知道。你跟史官说,意欲何为。就想说李世民不好,幸亏我给他提了耳根子。换你是李世民,你生气不。这叫“彰君之恶”,给谁都不能忍。


那么二人为何演这出进谏纳谏的双簧,陈寅恪先生给了八字评语:“太宗沽名,魏征卖直”。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也是魏征“妩媚”的原因所在。这种妩媚,只有李世民知道。

 

以善于纳谏留名后世的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本来想把女儿嫁给魏征儿子,现在也不嫁了。“停婚”。还把给魏征立的碑扑倒。为何,觉得被魏征玩了。


但是在征伐高句丽失利后,李世民又想到魏征,说到,要是魏征在,我可能就不会白跑这一趟吧。“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李世民对魏征真可谓弘一大师临终遗语:爱恨交加,悲欣交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