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书单? ▎清末民初的新词语研究

 RK588 2016-07-05

  微书单

shudan

微书单旨在就某一论题提供可供参考的论文和著作。欢迎各位读者就自己喜欢或研究的论题征求或推荐书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单仅仅是编订者个人认为值得阅读的书目如您认为仍有需要补充的论文和书目,请在书单下留言,平台会设为精选及公开可见。

17
本期主题: 清末民初的新词语研究

论文

  1. 定宜庄.清末民初的“满洲”“旗族”和“满族”[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2. 黄晓蕾.民国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名词使用审定初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第1期).

  3. 孙晓娅.如何为新词命名?:论民国初年的“翻译名义”之争[J].文艺研究,2015,(第9期).

  4. 秦方.新词汇、新世界:清末民初“女界”一词探析[J].清史研究,2014,(第4期).

  5. 杨联芬,Chen Si.“恋爱”作为关键词:清末民初新性道德与新文学(1900-1920)(英文)[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4,(第4期).

  6. 吴昌.“公园”: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语言折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第5期).

  7. 陈建守.近代中国概念词汇之研究与展望: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例[J].东亚观念史集刊,2014,(第6期).

  8. 李恭忠.晚清的“共和”表述[J].近代史研究,2013,(第1期).

  9. 方维规.“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

  10. 李里峰.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5期).

  11. 屈文生.和制汉语法律新名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以清末民初若干法律辞书收录的词条为例[J].学术研究,2012,(第11期).

  12. 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J].学术月刊,2011,(第6期).

  13. 冯天瑜.近代国人对外来新语汇的“迎”与“拒”[J].河北学刊,2009,(第5期).

  14. 张蕾.都市新词语与社会生活变迁——以清末民初的上海(1843-1925)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3期).

  15. 罗晓静.清末民初西方个人概念的引入与置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

  16. 黄兴涛.清末民初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论“思想现代性”与现代性“社会”概念的中国认同[J].天津社会科学,2005,(第4期).

  17.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J].美术研究,2003,(第4期).

  18. 冯天瑜.清末民初国人对新语入华的反应[J].江西社会科学,2004,(第8期).

  19. 冯天瑜,邓新华.中、日、西语汇互动与近代新术语形成[J].浙江社会科学,2002,(第4期).

  20. 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J].民族研究,2004,(第6期).

  21. 方维规.“经济”译名钩沉及相关概念之厘正[J].学术月刊,2008,(第6期).

  22. 黄克武.新名词之战:清末严复译语与和制汉语的竞赛[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第62期).

  23.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开放时代,2003,(第4期).

  24. 罗志田.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J].历史研究,2001,(第6期).

  25. 方维规.东西洋考“自主之理” 19世纪“议会”、“民主”、“共和"西方概念之中译、嬗变与使用等[J].中外法学,2000,(第3期).

    著作

  26. 黄兴涛著. “她”字的文化史 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10.

  27. 刘禾著;杨立华等译. 帝国的话语政治.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08.

  28. 冯天瑜著. 新语探源 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 北京:中华书局, 200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