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的起源

 率我真 2016-07-05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祖先创造并广泛使用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汉字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逐步演变、定型的,从简单的图画、符号到定型,经历了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逐渐成型的过程。

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先人们就已经开始在陶器上刻画符号,这已是汉字的雏形了。殷商时期,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1),笔画有细有粗,多方折,字体大小不一,布局已有章法。虽然还存在着一字多形的异体现象,但已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假借等明显的构造规律可循。可以说,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国汉字的发轫,也是汉字书法的开端。

殷周时期,出现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将这种文字叫做金文。周继殷而王天下,统治达八百年之久,所整理推广的文字已是当时流行极为广泛的正统文字。周初的金文,从笔画到结构都与殷商甲骨文比较相近,可以看出是从甲骨文传承而来,但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文字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西周昭王以后,金文逐渐进入成熟阶段。这一时期金文的特点是笔画圆匀、结体紧密,更有规律性。其代表作有“虢季子白盘”铭文、“大克鼎”铭文、“毛公鼎”铭文(2)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文字异形,书体多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丞相李斯即奏请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沿袭西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就是小篆。小篆的特点是书写线条圆匀、结构统一定型,书体呈纵长方形。在汉字发展史上,小篆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节点。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当数“泰山刻石”(3),现仅存十字,只有八字完好。

 

                                                        文字的起源(一)

 

.图1.


 

文字的起源(一)

 

.图2.


 

文字的起源(一)

 

.图3.


 

文字的起源(一)

 

.图4.


                          (原文刊登于2014年第12期《集邮博览》。作者:安徽:李忠)

 

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c93fe0102v9xg.html

 

本博相关博文链接:《李斯:中国汉字书法的先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8d5a70102e41x.html

 

 

博主注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成王时期营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後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秦代,已有大量使用隶书的现象(称古隶或秦隶),唐代《书断》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隶书不仅在秦朝民间广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隶书书写,但重要的诏书仍用小篆书写,所以隶书在秦代又称“佐书”。在秦代竹简和里耶秦简(图1)上,虽然所书文字个别笔画还有一点小篆的痕迹,但基本上已是隶书了。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写的典范。到了两汉时期,隶书已基本定型,文字学者把隶书的定型过程叫做“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隶书的风格为字型扁方,中宫笔画收紧,由中心向左右舒展,横画长,似蚕头雁尾,点如楔,竖如柱,撇为波,捺为磔,既庄重严整,又劲挺若动,具变化之妙。汉代隶书的代表作有《石狭颂》、《石门颂》、《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2)等。

在汉代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汉兴而有草书。”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解散隶体粗书之。”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古人误认为先有章草,后有今草,即唐代《书断》称:“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其实不然,从出土的汉代竹木简牍和帛书中可以看到不少章草和今草混用的例子,实物证明,章草和今草同时孕育于草写的篆书和古隶之中,产生于古隶之后,广泛运用于两汉。可以说,章草和今草是一对孪生兄弟。

至于行书,北宋《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间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爰自东汉之末有颖川刘德升者实为此体而其法盖贵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按此说法,行书也产生于两汉,至两晋时行书成熟,作为一种独立书体盛行,并以“二王”为代表空前繁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图3)是行书和颠峰之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字的起源(二)    

.图1.

 


 

文字的起源(二)

在汉代,楷书也已萌芽,在标准隶书形成之前的汉人书迹中就有了楷书的雏形,隶书在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就孕育着楷书(也叫真书)。楷书定型于魏晋时期,在魏甘露元年的《譬喻经》中,隶书的笔画很少,基本已是楷书的风格。魏钟繇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他的楷书冲破隶书规矩,方正平直,以真书的横取代隶书的“蚕头雁尾”,形成规整隽秀的楷书风格。楷书的鼎盛时期在唐代,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楷书名家,代表作有《宣示表》(图1)、《贺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由于楷书笔划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在汉字的演变进程中,新中国对汉字进行的改革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千年以来,汉字一直是繁体字,很多字的笔画过于繁琐,既不利书写,也不利辨认。新中国建立后,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对一些难写难认的汉字进行简化。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发布,1964年审定通过了《简化字总表》,实行汉字简化字,使得学习、书写、使用汉字变得更加容易,这在汉字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文字的起源(三)

 

 

图1.《宣示表


 

(原文刊登于2014年第12期《集邮博览》。作者:安徽:李忠) 

.图2.


 

文字的起源(二)

 

.图3.


 

文字的起源(二)

 

.图4.



 

                                    (原文刊登于2014年第12期《集邮博览》。作者:安徽:李忠)

                                        相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c93fe0102v9xg.html

             

本博相关博文链接:《书坛并称多父子,果真齐名唯“二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8d5a70102ed56.html

 

 

博主注

     里耶秦简,200267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对于里耶秦代简牍发现的意义,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极大地改变和充实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