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要成功的时候 最容易失败

 虹72 2016-07-05


快要成功的时候 最容易失败


 春秋初期,齐桓公即位不久就发兵攻打鲁国。鲁庄公派曹刿随他出战。

 当时,齐军兵强马壮,人多势众,而鲁国兵少国弱,处于劣势。为了保存实力,曹刿一直让军队避开和齐军正面交锋,一直采取守势。后来,他带领军队退到了长勺,这里是个容易反攻的地方。

齐军一到长勺,就先发制人,发动猛烈的进攻,战鼓声震天。鲁庄公一见受到威胁,非常着急,就要求击鼓反击,而曹刿却说:“不要着急,他们现在士气正旺,如果我们出击,正合他们心意。我们不要迎战,这样他们的锐气就会被磨掉。”就在齐军要冲进鲁军阵地的时候,忽然鲁军万箭齐发,齐军无法前进。他们冲了三次,都没攻打下来,于是人人都泄气了。

这时,曹刿发动士兵冲向齐军。鲁军士气高昂,一会儿就把齐军的阵地冲垮了。

鲁庄公见齐军败了,就要下令追击,曹刿拦住他说:“别忙。”他跳下战车,仔细查看了齐军战车的车辙,又站在战车上观察了齐军的旗帜,然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最后,鲁军大胜,把齐军赶出了国境。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鲁庄公对曹刿的军事指挥却很不理解。曹刿说:“齐国是大国,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实力。齐军开始溃退时,我怕他们是诈败。因此,我劝您不要立刻下令追击,以免遭到齐军的伏击,吃亏上当。后来,我见齐军车辙混乱,旌旗也东倒西歪,这说明他们军容不整,十分狼狈,肯定是真的溃败了。所以,我才请您下令追击。”鲁庄公听了这番话,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换位思考:

 即将胜利的时候,曹刿却不慌不忙,查看细节,确定不是诈败,才乘胜追击。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在最关键的时候依然关注细节,冷静分析呢?

 成长感悟:

越是快要成功的时候,就越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稳操胜券。

感悟: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搜索。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