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力电器:对手疯狂全球扫货 格力正悄悄干啥?

 天道酬勤YXJ1 2016-07-05

海尔收购GE家电,鸿海收购夏普,美的收购东芝白电、德国

6月28日的公告信息显示,

格力培育外延增长点却把“例外”给了银隆

事实上,格力很早就已经开启了多方位的产业布局,但冰箱、小家电、手机等业务多是通过企业内部推动的方式进行扩张,而这次通过并购银隆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是格力在多元化道路实现方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日前,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依靠合资并购和技术引进无法成为强者。但同时,她也认为收购一个产业链确实能快速产生效益,这对企业个体来讲是有益的。董明珠这一段听起来“自相矛盾”的话,却在无意间展现出了格力目前的处境。

2015年空调市场库存高筑,格力的业绩出现了大幅跳水。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关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争论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二者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为了分散空调行业未来可能持续低迷带来的风险,格力需要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收购珠海银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格力对长期以来坚持的内生型增长模式的巨大突破。

虽然很多媒体和行业人士把格力收购珠海银隆的行为解读为跨界并购,但是董明珠却不这么认为。她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的布局实际上是协同发展。董明珠没有承认多元化战略,也没有因为收购珠海银隆而否定格力的“专业”性,拟推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拟推员工持股计划意在巩固专业能力

2015年6月1日,董明珠在

有股东给董明珠出谋划策,建议格力尽快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比如涨薪、股权激励等等。董明珠回应说:“高薪并不能拴住人心,拴住人心还是靠企业的文化。你提高薪酬,对方提得更高,这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且,董明珠还提出中国企业应借鉴“足球转会”模式,如果同行公司要从格力挖走人才,应向格力公司付费。

虽然“挖人”事件最后不了了之,但格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的思路并没有变,并且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激励模式。

员工持股计划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短期激励政策的不足。有证券分析师称,员工持股不像年终奖和其他绩效考核那么短期,可以让公司和员工绑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且可以让激励对象产生归属感。股权激励一般会有行权时间和行权条件,会促使激励对象为了达到条件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大被竞争对手挖墙脚的难度。

董明珠在

虽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