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吧!

 俯仰自得享生活 2016-07-05

两个人共同经营一段没有血缘的亲密关系,唯一的方法就是共同开始觉察、学习,为生命中重要的情感关系投入精力——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

当我们离开父母逐渐长大时,我们会寻找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并渴望与之建立核心家庭。这个寻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创建和经营家庭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从法律上讲,当一个成年男人和一个成年女人结合成为一对夫妻时,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权利,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人,他们将承担与另外一个人共同经营家庭、抚育孩子的责任。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吧!

不同国家法律对于结婚年龄有不同的规定。中国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结婚,这是法律从生理基础上对于组建家庭的约定。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生理成熟的成年男女,如何经营婚姻和亲密爱恋关系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探讨的是生理成熟的两个成年人如何心理成熟地走向婚姻,走向亲密关系。

曾经看过一则笑话,一个3岁的女孩对一个4岁的男孩说:“亲爱的,你看我如此爱你,你一定要对我好哦,一定要像电视里的那个男人一样好好爱我哦。”4岁的男孩听女孩这样说,拍着胸脯挺着肚子承诺:“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白头偕老。你这么不相信我,拿我当3岁小孩呢?”

这个笑话实际上是现实中许多心理并未充分成长的成年人的写照。我们都参加过盛大豪华的婚礼,聚光灯耀眼闪烁,婚礼进行曲辉煌奏响。红地毯尽头,女孩的父亲搀着女孩的手,缓缓地走到新郎官面前。女孩父亲托着女儿的手,放到新郎官手中,说一句差不多全天下的岳父都会说的话:“从今天开始我把女儿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她。”老爸这样说时,眼里甚至闪着一些泪光,新郎官往往挺胸抬头,大声发出承诺:“您放心吧,老爸,我一定好好照顾她!”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女孩则幸福地依偎在男孩怀里,憧憬着属于他们的甜蜜生活。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吧!

这个场景是婚前生活的一个定格,却并不能代表和证明婚后生活的幸福程度和婚姻的持久性。“白头偕老,天长地久”的承诺,在每个婚礼的当下是真实的,可它不能代替男孩和女孩理解对方、悦纳对方,共同建立起相互连接的“我们”。

这是婚姻给予双方的共同的课题,更是双方在婚姻这个学校中需要学习和面对的课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豪华别致的求爱方式、婚礼仪式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的,却是一个又一个令我们措手不及、扼腕叹息的婚姻的解体。

一个又一个打着“我爱你”“你爱我”旗号的年轻人,甚至还没有细细反思“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就带着憧憬和梦想进入了婚姻殿堂。于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多婚姻失败的消息正在击碎人们对于爱情的梦想。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吧!

我们是否应该相信爱?这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些都在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人们要么为情所伤,要么穷追不舍地追求自己想象中的幸福和爱情,却少有人检讨自己对爱懂得多少,反省自己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经营婚姻。于是常常有女生结婚之后,大骂自己丈夫是伪君子、说话不算数,明明承诺要对自己好,可结婚后却没有任何自己所期望的表示,因此怀念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怀疑自己瞎眼看错了人。有些女生甚至接着会用各种方式保卫自己:进行财产公证,个人空间界定,进而发出“女人不再相信男人”的慨叹。但同时,她们又无限渴望被爱。

男生在进入婚姻之后,也突然惊觉太太不再如婚前那般温柔可人,而是变成了锱铢必较的小心眼女生或悍妇,需要他们无限度地宠爱。她们不满意了就会抛出“我在家就这样”的口号,拒绝为自己所爱的人改变。

被宠大的女孩、被照管的男生,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特有的家庭游戏。也许是你追我逃,也许是互相冷战,又或者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两人同处一室,双休日或年假日各回各家、各见各妈。他们用一种看似独立的、有界限的方式逃避着夫妻磨合中可能出现的困扰,保持着“苹果皮式的和谐”。“我不愿意为你改变”“我们没有能力创建属于我们的共同价值和目标”,是这些男男女女们内在隐藏的信念。

本来,男人和女人结合是因彼此不同而相互吸引。“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的比喻,亚当、夏娃的神话故事,都在暗喻着男性和女性本来是一体的。曾经的分离使彼此渴望更深的连接,渴望融为一体。有人说,婚前彼此吸引是因为相互的不同;婚后彼此争吵,也是因为彼此的不同。男人和女人们因不同而吸引,却又因不同而分离。

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吧!


作者推荐: 《孩子,我拿什么留给你》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吴文君写给企业家父母的教育心经。在书中,作者凭借自己多年一线亲子咨询的经验,对企业家父母的现状做了准确细致的分析,引导人们从调节自我情绪开始,接受自己,接受孩子,一步步与孩子连接,与爱连接。事实证明,只有父母做到有效而充分的陪伴,孩子才能从小感受到来自家庭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从而勇敢自信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男性和女性性别、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都不同,分属于完全不同的家族系统。所以,一个不同的“我”加上一个不同的“你”,不会简单地构成“我们”。双方都需要有自觉和主动性,愿意放下“我”的一部分,去与“你”共同创造“我们”,包括创造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和信念等。如果说婚姻得以形成是因为彼此对未来的共同期盼,那么这份期盼能否得以实现,则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愿意放下“我”独有的一部分,创建属于我们共同的部分。

比如,一南一北两个人结成了夫妻。生长于南方的男士喜欢吃米,生长于北方的女士喜欢吃面。假如两个人总保持着自己的方式不变,则很难同吃一锅饭,共同的东西就会少许多。如何保持各自独立又共创“我们”呢?两人也许可以约定:星期一到星期五吃各自喜欢的面和饭,周末的某一天则一起去吃一顿饭。男人陪太太尝一碗她喜欢的面,或者女人陪先生尝一碗他喜欢的饭。做这些时,双方应该是欢心的、喜悦的,愿意为共同的“我们”做出改变的。

以这碗面和米为例,他们可以在生活情趣、休闲、沟通等多个方面创造共同合作的机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我们”,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和空间。这份共同会让他们连接得越来越紧密,认同越来越广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婚姻的和谐与美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