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都告诉我要放手,可我就是学不会

 昵称30501711 2016-07-05

写在最前面的话

Before you read

本文原载于公号“繁荣成长工作坊”(FlourishingParty)特别感谢作者授权转载。文末附作者及公众号介绍。

这是Joy Liu讨论“丧失”系列的第二篇(系列的第一篇是《我还学不会“放手”|我们需要给丧失一个“完结”吗?》,可以在历史消息中查看)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系列,是想请大家跟掌柜的一起深度感受这个话题。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讨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希望这个系列完结的时候,我们都能学会勇敢地面对和接纳生命中的那些失去。



之前跟大家讨论了面对丧失时,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结”这个主题。


今天我想更深入地邀请你探索,当我们失去一段重要的关系(比如离婚,分手或者是失去一个好朋友)时,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你为什么还没走出来!?”



如果你因为失恋或者结束一段关系而很痛苦,并且几个月之后你还是很痛苦,那么你十有八九会听到周围的朋友或者家人说:“你为什么还没有走出来?” 似乎这个“走出来”,已经成了一种我们对于丧失后反应的社会期待。


如果我们在丧失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走出”哀伤的情绪,周围的人就开始给我们施加压力,当然这个人,很可能也包括我们自己。


尤其是当一个人反复跟我们讲述那个已经几乎要定义她的故事时,我们好像变得特别不耐烦。我想到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跟一个她喜欢的男生勇敢表白了2次,但是都被拒绝了。似乎之后我好像也一直在期待她“走出来”,所以当她跟我说要再等等他,要等他过完生日之后,再决定接受这个“他其实就是不喜欢你”的事实时,我好像变得很没有耐心。


后来她大概是明白了他真的不喜欢自己,而我好像也开始“放心”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的微信背景,用的竟然还是那个男生的照片。这个时候我有点崩溃,我内心有个责备的声音在说:“为什么你还是没走出来?”


但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闪过了我妈妈,我发现那一刻的我跟她像极了。如果有一个我还挺有好感的男生出现在我生命中,但是后面我发现他并不喜欢我,我会忍不住把这件让人难过的事情跟妈妈讲。她会在第一次的时候听我讲,但是如果一个月之后还在谈论这个男生,她就会说:“不要再想他了,他根本不配。” 或者就是那句经典 “为什么你还在想着这个人?”


从前我也一直认为我们“应该”在某个时间跟某段关系“告别”,主流文化的声音也在告诉我:“只有跟错的告别,才能遇到对的。” 其实这个建议听起来也挺不错的,可问题是我们要怎样告别,告别是不是要有个“应该”的时限?


我渐渐发现,其实这个告别,是一个过程,甚至它根本就没有终点。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完结”这件事情其实在心理上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是被我们的文化构建出来的概念。当我们要求自己或者别人“走出来”时,我们似乎要要求一种完结,我们在要求对方把过去“完全放下”,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带着对我们丧失的哀伤,也带着从前喜悦的记忆,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呢?那些来过我们心上的人们,并不用被我们“驱逐出境”,而是让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节奏,慢慢整合到自己的血液和灵魂里,让那些哀伤和喜悦都能在心里流动,慢慢到我们可以继续生活,可以在这些经历中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建立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连接。


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所有的丧失仍旧让我们感到痛苦,所以我想首先邀请你一起探讨,在丧失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我们在丧失中到底失去了什么?



我们之所以会强迫自己或者其他人“走出来”,是因为每一个关系的结束,都像是一场死亡。而在每一场死亡发生后,我们都遇到充分的时间哀悼-丧失必然伴随着哀悼和哀伤,而这样的哀悼和哀伤,实在是太痛苦了,是我们都不愿意去体验的。


为了更好地明白我们在这份丧失中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我们在丧失时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在一段关系结束时,到底失去了什么。


1. 我们失去了原来的身份,甚至是原来的自己


失去,这个词可能是世界上最悲伤的词汇之一。


从后现代咨询流派的视角来看,我们所谓的“自我”都在人际互动当中被构建出来的。我们在每一段重要关系中,都不断地构建出新的自我。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从最开始的“我”变成“我们”,我们的自我已经被这段关系重新定义了。


所以失去了一段关系,其实是我们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死了。


Miriam Greenspan在[Healing through the dark emotions](从黑暗情绪中治愈)中引用了一位失去母亲的姑娘说的下面这句话来形容丧失的感受(我转述):“我的每一天都被粉碎了,我从这个世界被隔离。对我这个世界,我什么都不想要,也什么都给不了。当事情变得太糟糕时,这个世界对你来说都丧失了,整个世界,还有里面的人。”


其实任何重要关系的丧失,都会给我们类似的感受。我们在关系中构建的身份(identity),比如某人的伴侣或者密友,就这样丧失了。我们感到迷失,感到困惑,感到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也感到突然间跟这个世界失去了连接。


我有很多离过婚或者正在经历离婚的来访者都会告诉我:Joy,我感觉好迷茫,不再知道自己是谁。我当了他那么多年妻子,我一直在用妻子的身份定义自己,现在突然间我什么都不是了,就好像我心的某个部分被人挖走了。




2. 我们失去了生命中一种被期待的可能性


很多失恋或者离婚的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从前我期待着跟她一起去土耳其旅行,期待拉着她的手一起参加我们孩子的婚礼,期待当她老了的时候,可以在摇椅上跟她一起看日出,然后念那首叶芝的[当你老了]给她听......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我们每个人在进入一段关系时,都带着很多对于这段关系的期待。所以当一段关系结束时,所有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可能性,也随之灭亡。


当然最痛的,也许是我们在关系结束后,被粉碎了一地的终极幻想:得到无条件的爱和“悲剧都只会在别人那里发生,而不会是我”。


所有这些可能性的丧失,都让人觉得难以忍受。生命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残忍:当我们的每个选择,都意味着那么没有被我们选择的都将会是我们的丧失。所以选择结束一段关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都意味着我们将失去这段关系带来的所有可能。




3. 我们好像失去了一段生命历程的共同见证者


从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对爱情的诠释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跟彼此相爱,是因为我们被看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感觉,我们之间存在一种共享的生命感。我爱你,因为在爱你中,我遇到了自己。


可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失去一段关系时,我们就失去了一个能够“看见”我们的人,一个我们生命历程的共同见证者。


还记得[小王子]里狐狸说的那段话吗?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 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后来小王子发现,原来地球上有成千上万朵玫瑰,长得都跟他那朵玫瑰差不多。可是对他来说,他的那朵玫瑰是唯一的,因为用狐狸的话说,他们彼此驯服了。那些共享的生命历程,那些彼此的看到,让这朵玫瑰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朵。


就像情歌诗人James Blunt在[Goodbye my lover]这首歌里唱到的:


“And as you move on, remember me.”

当你继续前行,请记得我

“Remember us and all we used to be.”

记得我们和我们曾经的一切


“I’ve seen you cry, I’ve seen you smile.”

我看过你哭,也看过你笑


“I’ve watched you sleeping for a while.”

我如神地看过你沉睡的样子


“I’d be the father of your child.”

我本可以成为你孩子的父亲


“I’d spend a lifetime with you.”

我本可以跟你共度一生


那些我们曾经的经历,没有墓碑去纪念他们。我们的经历在彼此的心中,被另一个灵魂见证。当我们失去了这个灵魂时,那些曾经被见证过的,似乎就这么消失了。也同样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某个部分被掏空了。




我知道你如此艰难,所以请原谅我的焦虑和着急



我相信当我们失去一段重要关系时,也许失去的不止是我上面提到的这3点,所以也邀请你一起在留言处分享你的丧失。


此刻,我想跟我的那位好朋友道个歉。因为我明明很清楚,任何一段关系的结束,都是如此艰难,所以也许如果我不那么焦虑地让她“走出来”,而是更多地聆听她的难过,也许她会好过一点。


亲爱的你,我想告诉你,每一分丧失对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正在经历丧失的朋友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请你给自己,也给别人,多一点时间。


当然不要以为哀伤就只有坏处,恰恰相反,哀伤是最有价值的情感之一。并且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多数人经历哀伤的过程,就能够更好地知道自己可能将会面对的事情,并且给自己更多的耐心和信念,在这份黑暗中成长。


因为篇幅的限制,此处我还有一万字关于哀伤的价值和如何走出哀伤的话要说,只能下次跟你继续分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