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分复杂,量化细节

 虹72 2016-07-06


拆分复杂,量化细节

 


    有些事看似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其实只要静下心来,理清思路,量化细节,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公司管理者在谈到内部管理时,往往会大谈制定多么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如何严谨,工作手册有多么全面,其实他们疏忽了内部管理的精华,即管理细节的量化。缺少“量化”意识的管理者时常会认为下属办事不力,让下属照办的事没照办,让抓紧的事却放松了,总之未能达到料想的效果。究其起因,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布置工作或制定规章制度时没有应用可量化的标准,最后就会出现一个人心中一个标准,最终丧失了效率,延误了工作。
   
 大家兴许会感到细节的量化是件繁琐庞杂的事,甚至一不警惕还会跌入“量化陷阱”:呈现偏差的量化、大而全的量化、琐碎细节的量化。其实,做细节的量化并不须花太大的本钱,关键要看你能不能去做。李素丽有一句名言:当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件做好。这就要求团队领导者必需专心做事,加快培育细节量化意识,不断翻新细节量化制度。这样将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足的施展,而且产品跟服务质量也能得到不断改良。
   
 细节量化可以帮助企业在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所提升,量化是管理细节、服务细节的最有效方法。
   
 泰国的东方饭店堪称亚洲之最,据说不提前一个月预订是很难有入住的机会,而且客人大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东方饭店的经营是如此成功,到底他们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看客户王老板的体验。 王老板第一次下榻东方饭店就感觉很不错,第二次再入住时,他对饭店的好感迅速升级。早上,他走出房间去餐厅时,楼层服务生恭敬地问道:“王先生是要用早餐吗?”王老板很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姓王?”服务生说:“我们饭店有规定,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姓名。”
    
 王老板走进餐厅后,服务小姐微笑着问:“王先生还要老位子吗?”王老板更吃惊了,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在去年的68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王老板听后兴奋地说:“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着问:“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王老板已不再惊讶了:“老菜单,就要老菜单。”
   
 其实,东方饭店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将细节量化了,如:让服务员熟记顾客的姓名,查看顾客以前坐的位置和以前点过的菜单,让顾客处处体会到饭店的细心服务,相信这样的服务一定会让王先生成为这家饭店的忠诚顾客。
   
 “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工作中必须求精求细,对每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精细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忽略,从小事做起,把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细节都认真对待,精益求精,用心做好,并把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
   
 我们在工作之前,应该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谋划,细致安排”,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要求,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肯德基、麦当劳凭着细致周到、严格规范的产品制作工艺和服务程序将分店开遍了全世界……类似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法现在正逐渐地涌入我们的视野。
  
 为什么国外能产生一批实现了“管理精细化”的著名企业,而中国却很少有呢?深入探究起来,应该是受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与制约,中国企业总体还处在工业文明的初期,不少人还保留粗放式的农业思维,而且我们还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
   
 其实,中国曾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具有精细意识的国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古人有关道德细节的教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则是对生活细节的要求;“童叟无欺”、“卖鱼赠葱”等则是对经营细节的描绘……只不过现代商业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
   
 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人们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市场竞争也日渐理性,人们逐渐变得讲究起来,细心起来。精细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精细化”是对科学管理的执著追求,是一种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大众思维模式。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要实现精细化,一方面,管理者要有精细意识,要强化精细意识,推行精细意识;另一方面,培养教育员工接受、实现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最大要旨,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尤其对骨子里中庸之道当家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但在精细意识方面,与其他优秀民族相比,显得不足,忽视细节,缺乏理性、科学、精确、严肃的态度已给我国的不少企业,甚至现代化建设的大业造成不少的损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缔造真正的百年名企,就要强化精细意识,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着眼,脚踏实地,把每一细节做到“零缺陷”,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真正了不起的事业。
   
 自我管理充电站
    
用数字量化你的工作
    1.
数字是最好的语言
   
 所有老板都喜欢用数据量化工作,只有数据才是最清晰不会撒谎的语言,和老板沟通的关键就是让他看到数据,只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才能让老板清清楚楚地知道你创造的价值。
    2.
学会将工作量和工作成果量化表述
  
 如负责几项工作,要清楚其中短期任务占百分之几,常规任务占百分之几,现已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结果会清晰明朗很多。梳理清楚后,不仅自己看着很有成就感,上司看到后更是一目了然。
   3.
为自己制定工作量化表
  
 一个工作量化表基本包括这样几个项目:时间、事件、完成过程、完成时间、完成结果、岗位职能等。将这些细节整理清楚,就会对自己做过的工作及工作成果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总结。

来源:张秀娟《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感悟; 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把小事做细、做到位,执行力的成果才会凸显出来。在本书中,我们把细节与执行理念融为一体,提出“细节执行力”的概念,并将影响细节执行力的因素总结为五个层面:能动力、持续力、精进力、沉淀力和思考力。和单纯地强调细节和执行相比,细节执行力蕴含的效力更大,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一个企业中,任何创新、市场活动、战略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整个执行的过程中细节是否执行到位,则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细节靠制度来约束,是不可能的,再全面的制度也不能概括在工作中遇到的千变万化的情况;细节靠监督也是不现实的,监督一个人完成工作的人力成本,比直接由监督者完成还要高。开启细节执行力的金钥匙在人心中,细节执行力的标尺也在人的心里。因此,归根到底还是人,还是人心所向,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企业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用心”二字。有些人常常认为,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工作,完成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会在工作中用太多心思的,那细节执行力也无从体现。一个人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工作更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