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研修(海南班)简报

 lztiandi 2016-07-06
责任编辑;徐道安 曾德春
  ———————————
  研修动态
  5月18日上午,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山东教育学院常初芳教授作了《通用技术课程中有关学生评价的问题》的讲座。在讲座中,她重点讲了“课程四要素”,“通用技术的三级评价”,她分析了香港《科技概论》考试大纲和考试试卷,使学员对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教研员段青进一步就通用技术课程学生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讲了“终结性评价的设计与分析”,使学员出通用技术书面考试试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员研修感受
  (海南华侨中学 徐道安)

  这是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激情燃烧的五月,在我工作的美丽的椰城,迎来了一次盛会——通用技术国家级研修学习。我和来自海南乃至祖国黑龙江、福建等地的同仁、专家一起研修通用技术课程,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这次为期10天的国家级研修,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派教育专家送教上门。学员现场聆听了学科顶尖专家的专题报告,经过专家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的解析,再加上与同行们的交流、探讨,使自己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就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新的。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通用技术教师,我们急需理论引领,需要教学实践的指导。
  正如顾建军老师所说的,优秀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支持。如果没有理论或者理论基础不够,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是“盲人骑瞎马”,我们就不会有优秀的实践,而且自己也无法判断实践是否正确。
  通用技术老师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石,就会觉得心里没底。陈凡老师、史金飞老师、常初芳老师、段青老师、于慧颖老师的讲座对技术的发展史、技术的本质、有关的技术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析。这让我们提高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使我们能更自信地站在高中通用技术的讲台上。
  通过学习,使我们理解了“课标的思想基点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核心目标,技术素养是对技术的理解、使用、评价和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一部分人谋生的手段,更应该成为大部分人舒适、顺利地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生活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使我们体会到应该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2004年下期任教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以来,我对课程的理解总是飘忽不定,时而把设计操作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时而又把对学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引导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段青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解析,使我体会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动手实践,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设计,它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等等。相对而言,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试验与创新,更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结目标。
  通用技术课的老师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是课堂教学的实例、案例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最感头痛的是教学资源的缺乏。关于教学资源问题,程镐初老师通过他的实物展示告诉我们,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制作的教具可以用来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的缺乏的问题。
  程镐初老师告诉我们,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且要有较强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中多用模型、实物、演示、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制作,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或只是演示一下,就达不到课程的目的。
  这次国家级研修培训,收获还不在通用技术课程研修本身,通过短短10天的培训,使我们学到了专家们的敬业精神。如果说专家们博大精深的知识,拨开了教师们心中的疑惑,引领我们走进了通用技术课程,提升了我们的课程理念。那么,专家们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每个学员,也增强了每个学员不断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亮点,是新生事物,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通用技术课程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通用技术教师,只要我们爱岗敬业、奋力拼搏,一定能够开创中国基础教育美好的未来。
  
  研修体会
  三亚榆林八一中学:钟进清

  国家级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骨干教师二期培训共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根据研修日程的安排,共进行“课标深化研修、技术基础知识补充、必修内容解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教学资源开发、教师与学生评价、校本教研与总结”等主题的深入研修。研修涉及面之广、专家讲解之深入、时间之长,是目前通用技术培训规模最大的一次。
  陈凡教授所做的《当代技术发展趋势与新的技术观的建立》的报告,使我认识到人类技术演进的历史,当代新的技术观是如何建立的。为通用技术的授课奠定了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东南大学史金飞教授的报告《系统、信息、控制与技术设计》,则从更深层面阐述了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知道系统论的诞生实际上是多个学科综合产生的结果。有了对这些理论知识背景的理解,能使我在讲授《技术与设计2》其中关于系统与控制的相关内容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能指导学生从系统的观点看问题,而且懂得各种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常初芳所做《技术与设计1—内容解析》,段青所做《技术与设计2—内容解析》,则更加侧重于从教材本身对两个必修模块进行深入剖析,使我对教材理解更加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体会出作者的编排用意,而且能紧扣课标深入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至于对教学方法与策略问题的探讨,我能够很好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方法在很多学科都具是有共通性的。我虽然身处一线教学,但对通用技术课程则是一个全新领域。经过与专家、老师为期几天的研修,我都能够明白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所具有的方法和特点,并且能够借助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继续为通用技术的教学服务。
  程镐初老师做了关于如何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报告,重点介绍了通用技术实验室的仪器配备情况。明确通用技术教学在必修模块和选取修模块应当配备什么教学仪器、材料。各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合理的配置,并且实地参观了海南国科园学校的配置情况,供老师作为一参考的实例。
  研修的最后一天,则重点介绍了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问题。我聆听了国科园学校教导的汇报。他们的做法是通过过程性评价(作业、考勤)、学生作品、终结性测评(试题)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这样既体现出了过程性评价,也兼顾到了终结性评价。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很合理,而且操作简单,是可行性较高的一种评价方式。
  通过这次培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教学上,我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常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需是一桶水”。希望这次的培训,能给自己,同时也给学生都是双赢的结局。
  
  
  研修体会
  澄迈县第二中学:曾德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本是文科教师,临时受命参加“通用技术”课国家级二期研修,原本想“通用技术”课只不过是高中“劳动技术”课,看看教材,照本专科讲一些劳动技巧就行了,但通过研修,感触颇深,体会到“通用技术”课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是通过教材的载体来培养人们技术技能和发展技术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要教好这门功课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听取了课标组专家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如何把握教材能力的传授,帮助我们提出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使我们对“通用技术”课的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学分的评定和对学生终身评价的评定有了充分的认识等。这种亲切的关怀和帮助,使我终身难忘。
  通过听课、评课以及参观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我的视野大开,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把握教材。与同行们互相讨论、探究,对怎样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提出许多有见地的和很有价值的意见和观点,为我今后上好“通用技术”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用技术》课教学需要合作的力量
  屯昌中学:叶秀芬

  我有幸参加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听取了课标组专家的报告,使我对“通用技术”课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统领教材,把握教材,驾驶教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专家们谆谆教诲使我今生难忘。
  在没有研修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通用技术”课就是高中“劳动技术”课,在教学时传授一些劳动技巧就行了,其实不是, “通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发展技术潜力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各门学科技术知识的综合体。课标组专家对教材设计与编写的剖析,帮助我们提出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如何把握课标,根据课标怎样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以及怎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技术设计”课等等,这种面对面手拉手无微无致的关怀和帮助以及殷切的期望,无时无刻在我大脑中浮现。
  听了凌水中学王秀老师和华兴学校石坚老师“通过技术”示范课和同行们的评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显神通,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切入点,使我感触很深,领悟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上好“通用技术”课应具备什么条件,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我想:如果今后每上一节“通用技术”课都有这么多同行与专家们一起来探究,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水平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过程肯定会达到课标的要求,“通用技术”课肯定会得到学生的喜欢。
  “通用技术”课教学需要合作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