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城中村

 圆角望 2016-07-06

◎ 霍无非 (深圳 酒店从业人员)

在深圳这座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仍保留许多老旧的“农村”,不仅是地名乡土气息尚存,例如“水围村”、“田面村”、“沙尾村”,而且还表现在建筑景观上,矮矮窄窄的自建房,和四周气派的大厦相比有些寒碜,这种城市包围农村的格局,被唤作城中村再形象不过。

城中村最大的特点是拥挤,因为是自建房,寸土寸金,地尽其用,楼与楼挨得近,到处可见光线难入的“握手楼”、“一线天”,这家打喷嚏,对面听得清,楼下通道两人相遇要侧身而过。但有一处场所相对宽敞,是村里的宗祠,建得古色古香,供族人祭祖祈福,很是神圣。另一个是欠缺隐私,大小管线附于墙外,横七竖八,不加掩饰。万国旗式的大小衣物,晾挂在防盗网或窗台上,非常招摇。或平整或坑凹的街面,洁净与龌龊参差不齐。除去建筑拥挤,还有人的拥挤,几乎所有的房用来出租,罐头似地塞满东西南北游来的“鱼”,楼密人多,被列为消防治安的重点区域理所当然。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特区的开拓者们,都有住过城中村的经历。面对待开发的荒丘野岭,哪儿有今日这么多的高档住宅,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只能租用简陋的“农民房”栖身,有的是几家合租一户,那时特区高楼不多,还不叫“城中村”,房主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进入本世纪,在城中村租房的人前赴后继,供求两旺,致使租金水涨船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展现城市经济的一个侧面。

城中村何以经久不衰?照我看来主要是由于接地气,它集廉价、物多、便利为一体,面向打工阶层,有适销对路的市场。即便房租上涨,与中高档的楼宇相比还是便宜,适合收入有限,要算计着花钱的流动人口住,这是个量非常大的消费群体。别看白天行人不多,狗儿四处游荡,到了夜晚,楼下到处聚着摆“龙门阵”的人,四川话、湖南话、河南话等粗犷混杂,生意经,唠家常,啪啪脆响的甩牌声,传递浓浓的乡情。

这里的门店铺头扎堆,挨肩接踵,虽没有大的超市卖场,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足不出村就可买到。数一数,店铺最多的竟是餐馆食店,菜香不怕巷子深,深巷里面有乾坤,麻辣烫、砂锅粥、乌江鱼、火锅鸡煲、炭烧生蚝、沙县小吃、川渝面点、潮汕卤水……一色的外朴内实,物美价廉。还有临时摆出的排档,档主在呼呼火舌上翻炒青黄绿白的粉面,锅勺交响,也是一道诱人的好夜景。城中村的美食,早已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顾客纷至沓来。或许是租金及进货渠道的原因,村内的菜价普遍比超市便宜,菜店营业得晚,快收档了,推出更贱的特价菜,这时,有人在菜堆里挑挑拣拣,去劣留好,装入大筐,那是精明的食店派人来扫货。

千万不要小看了城中村,它是由草根走向成功的驿站,多少功成名就的人士,就从这里打拼而来。貌似土气的城中村,不乏阳春白雪,住在草埔城中村一批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是外来劳务工的孩子,虽然家境拮据,要帮父母做活,但不影响他们对芭蕾舞的爱好,参加公益的小花朵大梦想艺术团,得空就因地制宜在村中水管、家中阳台上压腿练功,希望将来当一名芭蕾舞家,在大剧院演出。城中村,既有成人的一份企盼,也承载孩子们的美好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