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教材分析与处理

 lztiandi 2016-07-06

摘要:通用技术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具有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数量多;教材内涵深广,可拓展的教学空间大;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能力明显不足;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要求高而课时数少等特征。本文以该节教材为例,以课标为依据,正确分析教材和通技课程的教学实际,立足课标的“能识读”、“能绘制”要求,提出“抓住重点、控制难度、准确取舍、课后发展”的原则,从整体上对该节教材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本文对授课时数偏少而课程内容庞杂的通技教材的分析处理,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 通用技术课程 教材分析处理

 

前言:按教参设计的教学计划,通技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分配课时3节。与其它章节一般每节2课时相比,似乎不算少,但这节教材非同一般。你若仔细阅读这节教材,会被它内容的海量与庞杂所震惊。在对这节教材作具体教学设计之前,如何从整体上对教材加以把握和处理显得特别重要。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征,若以章节为单位作比较,在必修1教材的全部章节中显得特别突出。

1、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数量多

  本节教材页码多达22个,比全书的七分之一还多。全节分为6个目(其中四个目共包含11个小节),并有4个教学栏目(2个“拓展与应用”,1个“练习与活动”,1个“知识窗”)穿插其中。

2、相关教材内容内涵深广,自成体系,可拓展的教学空间大

本节(二)“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五)“机械加工图的识读”,(六)“电路图的识读”等,各成知识体系,所涵盖的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便是知识要点也决非一、二节课教师就能讲清楚,学生可能掌握。

3、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能力明显不足

   本节“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在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电路图的识读”,教材所列的6类共36种电工常用元器件符号,其中只有少数几种是初中电学所学过的,其它大部分的元器件符号,不要说它们的工作原理,仅是名称就已经让学生茫茫然。

4、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要求高

课标要求“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如草图和二、三视图的画法要领,机械加工图、电路图的识读等,必须安排足够(或者说至少有一定)的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练习。如果只是教师一般性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根本不可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处理设计

1、教材分析和处理的依据

本节教材具有上述四个特征,实际授课只有极为有限的3—4个课时,因此从整体上对教材加以分析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依据什么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呢?

    这次实施的新课程,所用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一种全新模式。各地根据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通过审查的通用技术教材有多种版本,但课程标准只有一个。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所用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应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只有以课标为标准,才能面对教学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谈得上对教材正确进行分析处理。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的“内容标准”和“例”为:

内容

标准

(1)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2)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交流对象,采用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方式进行交流

技术语言包括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2、对内容标准的解读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有口头语言、文本语言、技术符号、技术图纸、图样图表、模型、网页和计算机演示等多种,但其中的“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有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技术图样图表等,就没有实质上的设计交流。每种设计和交流的技术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知识技能体系。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属于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其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不追求某一技术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怎样才能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区区几节课中达成教学目标。本节的“内容标准”给出了正确的、符合教学实际的要求,可概括为二个“能”。

(1)“能识读”

内容标准中所述“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什么样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技术图样,可说是“一般的”,“常见的”?

受多方面因素限制特别是受课时和教学深度所限,“一般的”,“常见的”的含义可具体为:与学生实际经历有关或与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当的零件图,电工图图样。如机械加工图可简化为选用形状比较简单的模型图或零件图、而线路图可在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上选用电路相对简单、元件较少、功能单元和总体框架比较单纯的电工图。

(2)“能绘制”

内容标准中所述“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草图绘制达到什么水平? “简单的”的三视图简单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题、模型、课堂练习题等,在课时极为紧张的条件下,除有限的课堂练习外,更多地辅以必要的课后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画法要领。教学实践表明,必修1第二章的“综合学习活动”6、8题,体现了课标“能绘制”教学目标和要求,也为我们对课本练习题取舍与设计补充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题。

3、教材处理的原则

以课标为依据,立足课标“二能”要求,在正确分析教材和教学实际基础上,本文提出“抓住重点、控制难度、准确取舍、课后发展”的原则并对该节教材进行处理。对这些原则的解释是:

(1)“抓住重点”

教材重点应根据教学实际和“二能”要求确定,如本节教材关系到“二能”目标达成的知识基础是“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只有掌握了有关投影的知识要领,才为“二视图、三视图”的教学打下基础,才能顺利达到“二能”的基本要求。

(2)“控制难度”

本节教材各知识点难度起伏大,课标提出的“二能”要求为难度的把握定下了基准线。如本节“三视图的画法”的教学,应控制在通过简单模型的实际投影,重点学习投影基本概念和三视图画法要领这个层次上。在对课本练习题的取舍与习题设计补充上(包括课堂和课后),同样要把好“控制难度”这个关。

(3)“准确取舍”

    根据课标提出的“二能”要求,无论从教学课时数还是教学深度方面看,完全没有必要让全体学生涉足过于复杂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可把本节的二个《拓展与应用》栏目“轴承座三视图的画法”、“装配图的识读”留给部分对通技课程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课后学习研究。

(4)“课后发展”

“课后发展”有二个含义:

①受课时数限制,课堂上只能开展必要和简练的讲评、即时练习,而巩固、深化知识的大部分练习只能安排成课后作业,以教师批改作业赋以等级评定、小组内自评、互评、公布标准答案、作业展评等不同方式加以评价,为学生加深理解,消化巩固留下时间余地。

②根据新课标理念,通技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部分对技术与设计课程特别感悟且有兴趣的学生,可在本节教学中得到深入一步学习研究的指引,他们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对部分教材内容作“准确取舍”的理由。

4、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处理设计问题

习题是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通技课程而言更是如此。教材处理的四项原则要求,在习题的处理和设计上集中体现出来。如“控制难度”,教学内容过浅而习题要求过深,或前者深后者浅,都不利课标提出的“二能”要求的落实。再如,在“机械加工图的识读”中,比较复杂的工件、零件,对初中阶段事实上没有开设劳动技术课程,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没有相应基础,实践经历极为缺乏的学生犹如丈二金刚无从下手(有关本校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基础情况调查,见本文附录一)。针对这些教学实际情况,需要教师加强个人业务学习,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课本习题准确取舍并设计补充一批切合教学实际的题目(包括课堂和课后)。本节的习题处理与设计,详见本文附录二。

5、教材处理的设计

本节教材处理设计用下表概述:

目名或栏目名

小节名称或栏目内容

处 理 方 案

课时

分配

一、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及其作用

本目不分小节

系本节概述,突出技术图纸、图样在设计和交流的技术语言中的特殊作用,效果图直接选自广州日报·广告版

第一课时

二、机械制图

与识读基础

(一)投影和投影法

利用模型演示、实物投影、图片等,使学生理解投影和投影的基本特性

(二)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三)二视图

利用模型演示、实物投影等,组织二视图要点的教学

(四)三视图

在二视图基础上,拓展至三视图教学

三、三视图的画法

本目不分小节

通过简单实物投影和简练课堂练习,重点学习三视图画法要领,另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练习

第二课时

《拓展与应用》

轴承座三视图的画法

供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学习研究

四、草图及其画法

(一)绘制草图的概念

重点学习草图画法要领,另制练习卷作简单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继续练习

第三课时

(二)绘图的要求与方法

五、机械加工图

的识读

(一)读零件图的作用、方法、步骤

用简单零件模型重点学习读图要领,略去教材过于繁杂内容,另制练习卷作简单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继续练习

(二)一般切削加工零件图的阅读

《拓展与应用》

装配图的识读

供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学习研究

六、电路图的识读

(一)常用元器件符号

学习电工学最基本符号(另编选),例1编入练习卷,例2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学习,另制练习卷作简单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继续练习

第四课时

(二)电路图识读

(三)电路图识读举例

《练习与活动》

讨论、作图题 3个

用于“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教学的课堂讨论

《知识窗》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出示CAD设计的图片,指引有条件和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研究

 

附录:

一、本校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基础情况调查

1、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即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与初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初中的劳动技术课程为基础。实际情况如何?调查本校高二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共197人,初中所在的学校共计13所。

问题3:“初中时,有无听说过“劳动技术课”这门课程?

统计结果:回答“是”,110人,“否”87人。

问题4:初中时,有无学过“劳动技术课”? 如学过,内容是:

统计结果:回答“是”,8人,“否”189人。

对回答“是”的答卷核查学过的内容,均是个人的“手工制作”活动等,即初中阶段事实上没有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虽然调查范围极有限,但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句空话。也就是说,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初中相应课程为基础。

2、高中学生生活经历中常见工具(一般家庭可能拥有的工具)的使用经验?

问题5: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使用过下列常见工具:钳子、锯子、锤子、扳手、锉刀?

工具名称

钳子

锤子

锯子

扳手

锉刀

使用过

187

191

137

164

89

未使用过

10

6

60

33

108

调查结果与一般家庭可能拥有的工具有对应关系,最常见和方便用的钳子、锤子用过学生比率最高,而锉刀则相应用得少。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阶段要用到一批常用工具,只要模型或原型的选项适合,指导学生使用常用工具不难完成。

3、生活成长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的高二学生,具备多少对周围事物观察、思考、学习、研究的素质与能力?

问题8:自行车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力交通工具,你是否有过对自行车加以改进的设想?如有,请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并加以文字说明。

调查结果是,有过对自行车加以改进设想的学生只有34人,仅限于一般的设想。能基本表达清楚自己的设想并能画一点设计草图的只有4人。我市高中生源分成不同组别,学生综合素质相差甚远,以本校这个有限范围的初略调查,应认同我国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个状况急需改变。这正是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本意,也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光荣使命。

 

二、本节教学选用、自编的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A:用于第一、二课时

1、[课堂讨论题] 选用课本P60 –1、2

2、[课堂作图题] 现场摆放正三棱柱和长方体模型各一个,在绘图纸上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3、[课后作业卷] 请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构思和重现下列概念:

(1)平行投影法、正投影、视图;

(2)物体的线、面与投影面不同关系时对应的投影特性: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3)三视图三个面的位置、名称、表示字母;

(4)三视图中三个视图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5)三视图中三个视图的位置安排;

(6)三视图如何反映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

(7)三视图中那些视图之间存在着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4、[课后作业题] 直接在课本上完成P63-8

5、[课后作业题] 继续完成[课堂作图题]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6、[课后作业题] 课本P63-5:找一个酒杯或茶杯,在绘图纸反面画出它的三视图。

B:用于第三、四课时的[课堂综合练习卷],课堂上只做小部分,其余作[课后作业题]

第二章第三节草图画法、机械加工图识读、电路图识读练习
一、草图画法练习  
1、画直线(参考课本P50图2—28):
   要领:手腕靠着纸面,沿着图线方向移动,眼睛注意终点方向,便于控制图线,将线画直。画短线,用手腕运笔。画长线,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运笔。为便于运笔,可将图纸微微左倾,自左向右画线。画铅垂线,由上向下运笔。画斜线,可转动图纸,使所画斜线正好处于顺手方向。
(1)画水平方向短平行线10条;          (2)画水平方向长平行线10条;

(3)画铅垂方向平行线10条线;          (4)画与水平方向成45°平行线10条。

 2、徒手画圆(参考课本P51图2—29):

   要领:先确定圆心的位置,通过圆心画出2条中心线。画小圆,在中心线上按半径目测定4点,再徒手连点。画较大圆或圆弧,除截取4点外,可过圆心增画2条45°的斜线,在斜线上再定4个等半径点,过这8点画圆。

(1)画小圆5—8个;           (2)画较大圆3—5个。

3、徒手画圆角、椭圆及圆弧连接(参考课本P51图2—30):

   要领:尽量利用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相切的特点。

(1)画圆角5—8段;         (2)画椭圆5个;      (3)画圆弧连接5个。

二、机械加工图识读练习

1、读模型房机械加工图的标题栏,你可以知道它的那些信息?

模 型 房

比 例

1 :2

图 号

GZKFQZX-1

数 量

1

材 料

发泡塑料

制 图

(签名 年 月 日)

广州开发区中学通用技术实验室

审 核

(签名 年 月 日)

答:

2、根据模型房的三视图,在三视图右边虚线框内画出它的效果图(不需标注尺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