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山是个人物

 d大羊 2016-07-06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阳曲县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且武功卓绝,著述甚丰,学问深邃广博,被尊为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

  6月30日至7月30日,“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共展出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有不少作品是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

  此次展览以“真山难老”为名,“真山”是傅山清兵入关以后的号,反映了他反清复明的志节,也反映了他标举真率的艺术主张。“难老”两字是傅山在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的题字,“难老”意指傅山的书画艺术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秉承帖学正统,开拓碑学风气,形成磅礴大气、蔚为壮观的艺术风貌。

真山就是傅山,是清兵入关之后,变成“朱衣道人”的傅山给自己起的号。而这座“真山”还真就是一座艺术的大山、文化的大山、思想的大山、革命的大山,乃至是武术的大山、医术的大山。

傅山 历代名臣像赞册之王右军

  身上带有诸多“迷彩”的傅山必定迷人。人们总是有兴趣揭开“真山”真面目仔细品鉴大山的奇异、真淳、宽博、高峻、深邃、幽逸,在我有限的学术视野中,书画家被冠以思想家称谓的似乎只有傅山一人,所以,他又号“青主”是不是冥冥之中就有这层意思呢?“青主”的思想尽管非常驳杂,但反清复明的士大夫气节与国格始终是傅山一生的主线,对他的“爱国”评价也绕不开这条主线。梁启超曾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yong)、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爱国者”,作字先作人,人奇字亦奇。傅山的家训和古代许多圣贤教导没有什么两样,强调做人,然后才是为艺为官为其他。傅山的伟岸在于他不仅人做正了,并且天资英迈的他全方位地在书画领域开辟出一块属于他卓越耕耘的良田,任何人可以涉猎,却难以复制,就像他“阴阳不调”的古怪性情,“什么人都交往,喜欢骂人,骂人还特别会引经据典的骂,骂得很有水平,骂得非常苛刻”。傅山的书画,尤其是书法,岂止“四毋四宁”论能概括,人们真的相信他的“四毋四宁”,而看不到他的精工缜密就是上了他的大当了。傅山的书法五体兼备,每一种书体又能生发许多个性化的东西。每一种个性化的书体复又糅合了旁体的种种奇妙,多变、巧变、生变、熟变、诡变,变变不一,折射了他性情的乖戾、思想的芜杂、生活的动荡以及忧国忧民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傅山的压抑的内心深处,书法如游戏、如云烟、如悲欢、如冷热、如饮食、如风月、如呼吸,他的离经叛道又不越轨的碑帖融会的书法无不烙印着他强烈的玄密色彩,交织着生理、心理、法理、物理的交响,随便打开他的一件书法作品,背后便有故事、气息、学问、人格。他创作的不是书法,实在是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和一路风景的人生旅程。

傅山 大贤有卷舒(局部)

  傅山哪怕不搞书画,他窥探到的事物一踏进去都是个人物。人物是人才队伍间不可多得的人才,真正的大才才配得上叫人物。既然傅山是一个被书画界津津乐道的大人物,则他在书画方面的技术含量及思想渗透毫无疑问是超前和一流的。比如他对古文字、篆隶书的异乎寻常的敏感喜好,直接导致他的书法创作神秘的杂交优势,是他各类书体的最强大基因,剥离篆隶、古文字的通变,傅山书法密码便很容易被破解、被效仿。学王铎容易学傅山难。

  真山难老,青主常青!


转自美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