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需要缝纫的衣服会是未来的趋势吗?再不来了解这五位设计师你就要被淘汰啦!

 hanyilin1109 2016-07-06


左衽中国|文字/编辑:Y.


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设计师所设计的衣服不再需要缝纫时,除了3d打印,还存在着什么别的可能性呢?以下五位设计师给出了他们各自有趣的“玩法”。


荷兰鹿特丹设计师Martijn Van Strien



现居荷兰鹿特丹的设计师Martijn Van Strien带领几个来自安特卫普的设计师创建了The Post-Couture。在这里,顾客可以使用在线工具来定制服装,输入身体数据后,会将设计调整至最适应个人的尺寸。



此外,也可以单独下载数字设计文件,随意改变如衣长、裤长、口袋形状以及还有衣服材质等设计板块的数据。然后,顾客能够选择“就近原则”,在离自己附近的地方生产,面料被镭射切割为多个模版后回到了顾客手中,成衣最终的完成并不要求缝纫,而是需要顾客自己来“组装”,就像做一个相互嵌套的立体版“拼图游戏”。



同样来自荷兰,毕业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设计师Vera de Pont,则给出了另一种不需要缝纫且更为简便的“偷懒”招数。他表示说,在整个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花费最多时间的就是缝纫的步骤,所以他希望能藉与布料开发商合作设计的机会,通过不需要缝纫即可完成的“POP Up”系列服装,来节省时间和人力。只要打好版型,把布料沿版剪下,再经过熨斗整烫之后,不需经过缝纫的步骤就可以得到一件完整的衣服了。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毕业生Vera de Pont


Vera所开发出来的布料通过剪裁后,只要透过熨斗的加热即可将布料的边缘整烫固定,不须车缝也可以使布料长时间不变形。这就意味着每一块“POP UP”都可以由穿戴者根据现成图样和自己的身形来自行裁剪,既减轻了工厂的负担,也让顾客自己亲自参与进来,体验到动手创作的乐趣。



相比之下,这位来自悉尼的设计师Bolor Amgalan所创作的衣服则更富于肌理的创意,她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建筑中汲取灵感,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零废弃的环保理念,打造了名为“新陈代谢”主题的一系列不需要缝纫,仅靠各部件的联结搭接而成的衣服。


悉尼设计师Bolor Amgalan


设计师的原创设计值得肯定的原因,绝大部分在于其天马行空的独创性。因为往往你费尽心思所想出来自以为前卫的观念,可能早已经被前人玩过了。1994 年,当时44岁的三宅一生决定将品牌男女装主导权交给自己的大弟子 Naoki Takizawa,而他自己则潜心于布料研究与开发,开始著名的A-POC(A-Piece of Cloth)项目。就是如同字面上所表示的意义——一块布。


三宅一生|A-POC(A-Piece of Cloth)项目


事实上,早在 1977 年,三宅一生就萌生用一块布来制作衣服的概念。它利用了现代电脑绘图技术,将一件衣服或是裤子所需要的部分全部绘制出来后,再将所需图案或配色全部织在一块布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各个部分剪下后,然后依次缝制。



后来,三宅一生在保留一定空间感的同时,考虑到面料的浪费问题,用计算机进行精确编制,将服装制作成了圆筒状,模糊了结构的辨识。还曾经在衣服上画满了虚线,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而选择性对其裁剪,裁剪后的结果,就是高领可能变成圆领、U领或是V领...从而参与一件衣服的制成过程,如此理念下的服装还有了一衣多穿的功用,不仅促成面料、服装、人体三者的和谐统一,也表达了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前不久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毕业生Emmanuel Antoine Ryngaert,在名为“Meccano”的儿童金属插件玩具中获得灵感,用镭射切割的方法穿孔、解构版型,研制了一种不寻常的服装组合形式,从而替代了缝纫的工序,服装的各部位的“组件”还可以不断的连接、组装、替换,结果是创作了这个如同儿童玩具般有趣、好玩的毕业设计,他也向大众展示了其从手稿到制作过程直至完成系列创作的全过程,让人不禁十分期待,他下一个系列又会有怎样不守常规的设计着力点!


从手稿到成衣|Emmanuel Antoine Ryngaer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