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术

 虹72 2016-07-06


处世术


      识人是一门学问,相处又是一门学问。正确识别了对方,还要学会与对方融洽相处,才算是与人交往,才能正确做人做事。生活中,谁与我们发生联系是由生活环境和社会联系决定的,范围和对象大得多,也复杂得多,比如上司、同事、下属、邻居等。显然,一个人要和各式备样的人发生交往关系,处理好与这些人的关系,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的健康愉快和事业的成功。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处世艺术予以重视和研究。
      1.上司:保持沟通,领会意图
       愉快的沟通是避免误会的前提。——李嘉诚
      工作中,一方面要支持上司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机会,让上司了解自己,这都需要双方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与上司交流是一门学问,要摆止心态,更要学会技巧。
      具体来说,交谈的时候必须保持自信,在方式上要心平气和。通常上司不愿接受一般员工的越层报告,而且“大老板”会信任他选中的中层管理者;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不要直接去找上司的上司。
     当与上司发生误解时,切忌私下议论或传播对上司的不满。如果部门同事对上司有一致意见,可以联名致信“大老板”。私下议论于事无补,而且效率很低,向外传播简直就是自毁形象。其实,上司也是普通人,也要面对来自上层的压力,遇到问题小会故意刁难谁,而是希望大家更快地完成任务-所以,通过正常渠道沟通才是正途。
      更重要的是,沟通是领会上司意图的必要手段。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任务,少了沟通自然小成。缺乏沟通,只能使信息闭塞、导致错误发生。
      从做人的角度来看,与上司和谐相处需要我们善于抓住上司的心,这也是沟通的结果.通过了解上司的心理需求,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及人事关系,往往更能理解上司的意图、策略。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先行一步,做到棋高一筹,带动个人事业稳健发展。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与上司交往的过程巾千万不能自作聪明,采取蒙蔽的做法。当今世上,没有谁易被蒙骗。对于上司,如果有一句话小符合实际情况,那就必然带来上司的怀疑.日后没有一件事能得到上司的赞许。碰到难办的事情时,诚心诚意地向上司报告、请示,也是良好沟通的要义。
      与上司相处,离不开与人交往的—般原则。有时候想想,上司在自己的职位上可能也不总是称心如意,可能很难与员工有真正的沟通,不易获得朋友似的友谊。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充分体察上司的意图、追求目标、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气质性格等,并对上司的成长历程、事业抱负、脾气秉性和学识程度等也有大概的了解,那么就能极大地增强彼此的信任、理解、支持,对个人工作、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力。
      2.同事:相互帮助,和睦相处
      同官为僚,《春秋》所敬;同寅协恭,《虞书》所命。生各天涯,仕为同列,如兄如弟,议论参决。——《功忍百箴》
      同事是要与自已一起工作交流的伙伴,与同事关系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同事间关系融洽、和谐,大家就会感觉身心愉快,这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事业的发展。反之,如果同事间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打击报复,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交流,阻碍正常工作的进行,阻碍事业的发展。
      相互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亲友之间出现分歧矛盾,可以用亲情来化解问题,而同事之间是以工作为纽带的关系,一旦出现裂痕,创伤很难愈合。因此,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同时,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双方间的感情,使关系更加融洽。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合作,因为大家虽然不存在血缘关系,然能从不同地方来到一起工作生活,就应该互相帮助亲如兄弟,不要互相利用陷害。
      与同事交往要真诚。“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真诚是相互的,当你真诚地帮助同事时,同事必然真诚地回报你。这样长此往复,你们之间就可能达到情情相许,心心相印。
      同事之间只有和谐相处,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办起事来才能够互惠互利。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诸事都讲个缘分。其实,缘分只是与人相处的一种契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关键的是,要修练好自己,自然你就有缘分了。如果你自身修养很高,谈吐不凡,举止高雅,风度翩翩,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与你接近,并成为你的知己。
      3.下属:重视下属,身先士卒
      你应该愿意做你要求下属去做的事情。——格言
      工作中,当你对下属感兴趣并重视他们时,他们往往能够干得很出色。因为人总是对真正关注自己的人作出积极的反应。
      与下属相处,领导人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对下属表示这种兴趣和关注,了解他们工作中有什么是你感兴趣的。如果你没有积极的兴趣,下属的看法可能会变得狭隘,表现可能越来越糟,这是很危险的。
      领导人必须真正关心和重视下属,在他们需要时真正愿意伸出援手,而决不可假装对他们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视和帮助,可以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可以在技术难题上真心帮忙……通常情况下,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的办法、进取心、突发事件、部门关系、组织变动等,是下属感兴趣的问题。
      当你对下属表示出兴趣时,你们双方会创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氛围。你就有能力帮助下属,而下属反过来也能帮助你。
    此外,对下属表示关心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关键时刻,领导人要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感化对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正展现你形象和风范的是,上司在危机时刻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力量。
      越战期间,一位美军指挥官说得很经典:“了解你的士兵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是达小到这一目的的。要真正了解士兵,要想让下属接受你,你只有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你应担当艰难任务中你所应担的部分……”
     当上司真正地对下属表示兴趣时,自然就会了解下属。这样,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上司就能够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而当上司身先士卒时,往往能极大带动下属的工作热情。这些都是与下属相处的做人做事的学问。
      4.亲戚:不分亲疏,常走常新
      不走不亲,常走常新。——俗语
      按理说,亲戚之间都应该一样亲,但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由于各人的思想观点、生活态度、情趣爱好、职业地位、性格特征和经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住地相隔距离远近的影响,有的来往密切,有的不来往或很少来往。来往密切的,自然就亲近些;来往少的,自然就陌生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陌生和疏远不同,陌生是因为很少来往,互相了解不够;疏远是一种态度,一种不欢迎对方的态度。
      生活中,有些人与亲戚之间是以贵贱贫富而论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反映了这一实际情况。亲戚间交往应带着浓重人情味,如果受金钱、地位的影响,亲戚关系必定会变得不正常。
      从一些富贵的亲戚来说,可能有一些穷亲戚,上门来请求物质上的帮助;从一些有地位的亲戚来说,少不了有亲戚上门来请求帮助办事。一般来说,亲戚有难处来求助,应该热情接待,表示愿意热心帮助的态度。不能显示自己的尊贵而慢待对方,更不应因为亲戚有事相求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坚持“不分亲疏”的原则,与亲戚经常走动,就会常走常新。有人认为,“我不缺吃、不缺穿,何苦经常往来自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亲密的亲戚关系不只是物质交换关系,还有更重要的精神交往关系,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亲情关系。只有建立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问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在生活中,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到家里做客,利川自己的空间和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时间一久,亲戚之问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亲一些人,疏一些人.在富贵的亲戚面前唯唯诺诺、必恭必敬、低三下四,在贫贱的亲戚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是为世人所摈弃的带市侩、小人味的社会现象。主动地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而不是看重对方的财富、地位。要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5.老师:消除恐惧,尊师爱师
       月亮万万千,太阳千千万,若是无良师,依旧是黑暗。——格比尔达斯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影响下,尊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自觉地将此作为一种处事原则,但因此造成的一点点负面效果是:学生由尊生惧,久而久之,害怕与老师打交道。即使成年了,许多人仍然摆脱小了对老师的恐惧,无法与老师正常的交往。
    为此,我们要尝试着多与老师交往,而不能敬而远之。比如,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老师,而不足一味地担心什么;多与同学交流,了解老师的个性。经过努力,我们就能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发展融洽的关系。
      其实,老师对个人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师出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而且小泽在功成名就以后还在向他学习;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贝多芬曾经跟随莫扎特和海顿学习音乐: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旗下弟子也是屡夺世界冠军。
    一个人拜师后,往往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不仅业务能力提高了,通过老师接触到的社会交往圈子,也拓展了他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业内就很有可能如鱼得水。
      比如,大学里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有不少仍然保持一点中网传统的老师(师傅)——弟子(徒弟)关系。当一位导师的学生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无形或有形的小集体后,以那位导师名字为旗帜的“门户”就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同门的学生之问以师兄弟相称,犹如一家子。
      “一朝为师,终身为父”,步入社会以后,我们要注意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表示慰问。在尊师爱师的努力巾,我们不仅能继续从老师那里学习人生哲学,还能密切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推动个人事业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李树结了果实.就是不说,来采摘的人也会在树下走出—条路来。引用到师生关系上来,就是说老师与学生相处,一定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就,也不能在老师面前卖弄,而要时刻懂得一个“谦”字。
      6.同学:建立友谊,重视聚会
      重要的不是受什么样的教育,重要的是和谁做同学,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布什
      接受教育,不仅学到知识,获得一张文凭,还会结识许多同学,增加了自己的人脉。所以,与同学相处,不仅要在学校时发展友谊,更要注意在离校后保持联络,重视聚会,打造自己的关系网。
      同学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如今的同学关系当然还保留原始同学关系的许多要素。但当今,按社会历史生态学的理念,同学关系已经演变为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方式。同学本身是资源,用时髦的话说,是人力资源;拉上过硬的同学关系,即为优化配置资源。
     此外,随着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会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培训班进行自我充电,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同学关系”,这种“新同学关系”与传统学历教育产生的“同学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更稀缺的社会资源,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从哈佛商学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林林总总的MPAMBAEMBA,这学生每年交几万十几万的学费,最看重的当然不仅是几门功课、几十个学分,甚至最后到手的一张文凭。实际上,这些聪明学子削尖了脑袋往里冲,真正看重的是那里早已聚结成的强大的商界关系网。对这些学员来说,同学的关系网比文凭重要得多。
      因此,为维持同学之间的交情,我们要注意经常保持联络,重视聚会。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这其实是很错误、很没有眼光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即为同学,实是福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问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越加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一与实现心中的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
      同学是具有共同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背景的一群人,是在这个相互竞争的世界上所十分稀缺、难得的人际网络,有可能成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事业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加油站和发动机。今天的“同学会”、“校会友”盛极一时,恰是因为商业时代、网络时代合作博弈呼唤出的强人需求。
      聚会,是同学感情交流、感情投资和回收的最佳场合。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认识的提高,更多的人有了对密切的同学关系的渴望,无论自己的成就如何、地位如何,同学分开后,还保持着联系或成立了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想法。
       7.邻居:保持距离,宽容相待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刘安
      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在警察专科学校做.厂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学生们的名字按其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宿舍房问。六个月后,要求学生说出三个最亲近伙伴的名字。他竟然发现,学生的朋友都是在名字字母顺序上和自己相近的人,确切的数据是平均相差4.5个字母。
     这一实验表明:在关系学领域,存在着一种“邻里效应”。家庭间的各种交往中,交往最频繁的就是邻里了。从主观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想搞好邻里关系。但是客观上,不知怎么搞好邻里关系以及搞不好的为数并不少。为此,我们要学会与邻居保持距离,做到宽容相待,从而实现和睦相处。
     比如,要约束好自己,自觉爱护公共卫生,自觉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为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显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打扰。此外,关于占楼道等公共场所,要事先与相关楼层的邻居做好沟通,说清原因以及占用时间,得到他们的体谅,也可以在物品旁贴一张“安民告示”说明情况。这些替他人着想的做法都是保持距离、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得理不饶人。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邻里之间难免发生不愉快的小事情。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两家都退一步,把话说开了也就过去了。
     得理不饶人,不仅没有人情味,有理也会变得无理。用这种方式处世的人,当然不可能有好人缘。何况,你得理时不饶人,以后有机会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从而“不择手段”,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给对方留有余地,见好就收,结果就不同了。
     距离产生美,邻里之间互相不打扰,是融洽相处的关键。而当发生摩擦的时候,懂得退让,“经路窄处,留—步与人行”,才能做到宽以待人。
      8.客户:赢得合作,利益共享
      聪明的人永远不拒绝需要的东西。——贺拉斯
      “客户”是公司的上帝,是组织的利润之源。与客户打交道,必须懂得与客户协调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研究发现,和自己上下游的企业构成一条坚固强势的价值链,通过扶持、共同拓展、战略联盟等方法建立起价值链壁垒,能够实现价值链利润,保证该条价值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因此,与客户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l)了解客户当的的状态和困难。真正良好的客情不是通过吃吃喝喝来确立的,赢得客户真正信赖的是你的专业知识,因为你的专业知识加.卜他的销售网络,才是对方获得利润的真正保证。
      2)深度参与客户的发展。深度参与客户的发展有很多内涵,除了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外,更多地在于密切关注客户的业务、产品和客户的市场乃至客户的客户。扮演客户的智囊并对其各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提出高水平的建议和咨询。在深度参与的同时,客户经理需要对客户倾注足够的情感和关怀。
      3)扶持客户,向客户提供战略性的帮助。所谓战略性的帮助,是指既能促进客户的发展,又能促进自己业务和销售额增长的工作。给客户的只是相对同定的投入,却赢取了长久小变的收益。
      4)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强化、加固价值链。价值链巾的企业,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处于强势的企业应该用自己强势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等来强化、改变价值链中的弱势企业。
      总之,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才能确立稳固的发展基础。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留住20%的关键客户”。
      19世纪的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帕累托法则”。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总是那些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丫80%的利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不平衡关系。
      如果你发现,自己公司的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你就会想方没法在20%的顾客身上下工夫,这样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于所有的顾客更容易,也会更加提高效率。
     比如,瑞典的银行组织发现,80%的客户并不能为银行创造利润,他们对银行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银行的服务感到很满意。而200%的客户的贡献甚至超过银行100%利润的资金,相反,这些“大财主”却对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所以,银行开始努力改善对可盈利客户的服务,从而使对银行贡献大的客户明显感受到了服务的变化,进而增加了与银行的往来。
      开拓客户资源,首先要学会获取和接近客户。找客户的办法很多,但归纳起来只有四个字即:“广告”和“关系”.“广告”是找客户的前提,“关系”是得到客户的基础,而“服务”则是巩固客户和扩大市场的关键。在寻找客户之前,必须对自己的主营产品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定位。定位考虑的因素有:市场、实力、产品或服务。

来源:张俊杰《做人做事的学问》

感悟: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做人做事,有规矩与礼数。有一些大家公认的原则可以遵循: “先做人后做事”、“先交朋友,后办事”、“抓人心,办大事”、“懂礼节,好办事”等等黄金法则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且获得了大家的普遍心理认同,因此,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普遍指导价值。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的玄机,重要且必要。/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