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每次把我带到边缘,然后一脚踢下去,大家自己想办法”

 真友书屋 2016-07-06



李屏宾,华语电影美学的关键人物,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陈英雄的《夏天的滋味》、田壮壮的《小城之春》等作也都是由他掌镜。今年2月,他因为《长江图》的摄影拿到柏林银熊奖,前段时间,纽约MOMA为他举行了作品展。


下面梳理了他的作品和工作经历。



“入行时环境非常差,凭执着和喜爱才坚持下去”


“刚开始是拍港片,拍了《竹剑少年》后,中影才正式承认我是摄影师,拍完《策马入林》成绩还不错,张毅要拍《我这样过一生》,找我和师兄杨渭汉任摄影师。我想,要是一起,渭汉就不见了,因为他不说话。我便和张毅说接了外面的戏,其实并无工作。那时候也不懂戏好戏坏,觉得朋友的义气最重要。


《策马入林》Run Away(1984)


“拍摄《策马入林》最初的构想,是觉得武侠片已走到了末路,我们就希望创出一个新的武侠片风格,打破以前武侠片的包袱。由于制作预算很低,在摄影方面不能用太多灯,但戏中却有些树林的夜景暗得根本打光也打不出来……”



最熟悉侯孝贤


“他(侯孝贤)太清楚我了,他会给我更不确定的空间,让我全部从头再来:新的情境、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不给我确定的答案,让我自己去摸索。”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nd a Time to Die(1985)


在1985年与导演侯孝贤合作的《童年往事》里,李屏宾开始运用自然光拍摄的探索。自《童年往事》之后,他逐渐抛弃了预先设定拍摄地光线的摄制理念,每一次拍摄,你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光线。在摄影棚外拍摄意味着放弃对光线的控制,我喜欢接受这样的挑战。


“我想用生活中的真实光线,留住微弱的色彩,与自然配合”

 “第一次跟侯孝贤拍《童年往事》的时候,他常常跟我说一些他自己年轻时觉得很有感觉、很有味道的对白。”

“电影有感觉,只是不容易掌握……从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影像必须要有一个气味,让镜头能够说什么。


《恋恋风尘》 Dust in the Wind(1987)


“我和助手拍完了在车旁边装器材,看到了这片景色。因为台风要来了,乌云很多很厚。而乌云的后面洒下一缕阳光。我当时就觉得这很符合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还有希望。就在一片云快飘过来的时候,我们架好机器,用400尺的胶片拍了这个空镜头。”——这个镜头成为了《恋恋风尘》的结尾。


“几次遇到一些人,他和我说,'我想谢谢你们。年轻的时候看过你们的《恋恋风尘》、《童年往事》,因为我是个乡下小孩,一辈子是没有希望的,但那两个片子给我增加了很多信心’。有时候虽然电影隔了那么多年,你听到一个陌生人和你说,也是很有力量的。对你很多年做很多事情也是一种支持。”


《戏梦人生》 Puppetmaster(1993)


 “其实以前侯孝贤的电影是不动的,完全不能动,我觉得受不了,所以在拍《戏梦人生》时我就开始偷偷动、勉强动、努力地动。但是他剪完的时候,全部都还是不动的!他每次把我带到边缘,然后一脚踢下去,大家自己想办法当然,他自己每次也都是在冒险,他的故事每次都不一样。”


“《戏梦人生》之后,导演和摄影间的关系,对我来讲,是另外一种感觉,是可以更密切的深入到电影的底层部份更亲近,更靠近。


《南国再见,南国》Goodbye South, Goodbye(1996)


《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1998)


侯孝贤和他的团队为《海上花》的拍摄筹备了一年,电影的背景是1880年代的上海,且全片只有四个镜头开拍之前,侯孝贤表示“希望电影的画面有油画的质感”。于是李屏宾设计出模仿画室的光线,在拍摄白墙时加上柔和滤镜。


在对布局的构想上,李屏宾和侯孝贤没能达成一致。侯孝贤想要的是完全的现实主义,没有任何人工痕迹李屏宾认为很难实现,“演员们的走位也非常随意,简直没法提前决定什么时候移动摄影机。”


在其中一幕,他用两次的镜头左右移动来捕捉演员的动作和情感流露,细腻、缓慢——


“你只有一直盯着桌上油灯的阴影,才能感受到摄影机的移动”。


《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2001)


在拍摄《千禧曼波》其中一幕时,李屏宾悄悄走向前对舒淇说“不要一直吃桌上的爆米花,因为爆米花是用来给脸上反光的。” 

 

《咖啡时光》Café Lumière(2003)



《最好的时光》Three Times(2005)


“拍《最好的时光》,(侯孝贤)说故事的时候,我马上觉得,第一,二段太美了,很有魅力的感觉,一定很好看,还没有拍,连造型都没有,我就已经知道了。”


《红气球之旅》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2007)


“之前李安导演找我拍《色戒》,但是侯导要去法国拍《红气球》。我觉得侯导在国外拍摄没什么经验,他需要我,所以我去拍《红气球》。时间正好,而且也有情怀的原因。李安导演那时候刚得了奥斯卡,如果我去拍李安对侯导有点背叛的感觉,好像从后面对着他的屁股猛踢了一脚。这样不太好。”


《刺客聂隐娘》The Assassin(2015)


拍摄《刺客聂隐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打破陈规,跳脱出众多先前电影所构造出的唐朝。

 

 “我们刚开始筹备拍摄,也没有计较想跟谁比划两下,只是想拍得有意思一些。那时候我跟侯导建议,学习近代山水大师傅抱石的画……傅抱石比较苍茫、狂野、粗犷,这种风格在侯孝贤的古装片里会比较适合。


电影的取景地主要在日本,那儿的寺庙都有上百上千年的历史。寺里物件的安全也成了问题,李屏宾只能尽量减少打灯。他设法在不移动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表现出建筑结构的堂皇与神秘,比如影片中巫纸人那段,就尽量展露了回廊的深远和谜一般的氛围——


“摄影机几乎没动,但视觉效果相当冲击。这就是镜头的语言。”


拍摄运用大量远景和中景的长镜头,很少特写。在室内的拍摄中,灯光、色彩随着摄影机的移动而缓缓推移;在外景,人物渺小地置于自然中,不断行走。

 


“电影是导演的”


 “我认为电影属于导演,我试着了解每个导演想要什么,然后尽全力实现他们的设想导演都是一个目的,想要拍一部好电影,引起别人的关注、触动和共鸣,让大家有所得。我的态度是一样,他们就是导演。”


王童:稻草人Scarecrow(1987)


杨立国:《鲁冰花》Dull Ice Flower(1989)


 许鞍华:《女人四十》Summer Snow(1995)、《半生缘》Eighteen Springs(1997)


王家卫:《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花样年华》中我的光影就有点像中国画'黑中有黑’层次分明的感觉,我一直往这方向发展,后来慢慢发现我的影像跟中国水墨画相似,所以就渐渐喜欢看画里的意境。


其实中国诗词说的很清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觉得画面中就是要有文字、有情绪、有感觉,所以必须要让画面说话,镜头的运动、不动、光影的变化、或者风吹草动——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 


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A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2004)


田壮壮:《小城之春》Springtime In a Small Town(2002)


“跟王家卫、或者在大陆跟徐静蕾、田壮壮合作都有学问,我看到的东西跟他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思考、看东西的方式是'习惯性’的,我则是靠'直觉’看、去发现哪个地方是有趣的。


姜文:《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2007)


“我帮姜文拍《太阳照常升起》,他找到完全像红土地的红色山脉,他要的是沙漠中的那种天气,可是拍了两天却下起雪来,全队兵慌马乱、惊慌到不行,制片很忧虑地认为完了,经费、预算、进度都要受影响。”

 

 “我却说:'为什么不拍,有钱都买不到!’我说这个是老天给你的,这里的天气要有所变化根本很难,等一年都不一定拍得到这场戏,从大阳光到下雪都有,这样是好到不行阿,为什么不拍呢?为什么忧虑呢?”


谭家明:《父子》After This Our Exile(2006)


“我不希望和不同导演合作,最终影像出来都是李屏宾的感觉,导演不存在了。”


周杰伦:《天台爱情》The Rooftop(2013)


“这是一部乡愁感的现代电影,大部分时候我用的是常规白光,只有在拍天台时用强光,为了营造出那种'回忆过去’的氛围。色彩的大胆运用是为了增加华丽感。


“如果只是把多年的经验放进去,那很简单、很容易拍,但那不是电影本身该有的魅力,电影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可以延续新的想法、新的故事、跟新的人合作、可以尝试新的光色——这个是我自己追求的。”


杨超:《长江图》Crosscurrent(2016)


“我常常喜欢白黑,黑中有黑,黑中还有细节,黑中还有层次,其实很像墨的感觉。” 


拍摄《长江图》时,李屏宾每天都写一首杂诗在每一场戏里,记录每场的精华和焦点。他坚持用胶片拍摄,因为胶片才能表现江面的层次反差和水墨的厚重感。



跨国合作


行定勋《春雪》Spring Snow / Snowy Love Falln In Spring(2005)



吉尔·布都(Gilles Bourdos):《见到你真好》Inquiétudes (2003)、《后来》Afterwards (2008)、《雷诺阿》 Renoir (2012)



陈英雄:《夏天的滋味》Vertical Ray of the Sun(2000)


电影配乐是影响李屏宾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如果场景的转变能够提高摄制的质量,李屏宾会提出他的意见和建议,但无论场景如何调整,最重要的原则是让演员能够自在地发挥


《夏天的滋味》的片场是一间狭小的公寓,很难进行光线的捕捉尤其难以营造早晨的光线氛围。李屏宾在窗户外设置灯光来模拟早晨的阳光效果,他不特意用光点亮房间暗处,而是运用暗淡的冷绿光反射在木质墙壁上。最后——


“环境、演员、自然光线以及微弱的人造光线融合在一起,共同制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2010)


《挪威的森林》中追随直子和渡边在草地向前走镜头,影片拍摄铺了几百节超长轨道只为了不间断的镜头所传达的极致的不间断的关注与感情。



是枝裕和:《空气人偶》Air Doll(2009)




李屏宾希望能在作品中拍出一种“人生的转变”,“人生是跟着每次的事件变化一直在岔路上游走,游到哪儿你也不知道。你一直要观察,有时你看到好的时候来不及记录,它就过了。火车不能停,也不能回头。”



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参考资料:


1. Interview: Mark Lee Ping-Bing, http://www./blog/interview-mark-lee-ping-bing/ 

2.Mark Lee Ping-Bing’s Layered and Luminous Cinematography Shows the Power Of Minimalism,http://www./2016/06/cinematographer-mark-lee-ping-bing-moma-retrospective-hou-hsiao-hsien-in-the-mood-for-love-1201690818/ 

3. Luminosity: The Art of Cinematographer Mark Lee Ping-Bing,http://www./calendar/film/1644

4. Wikipedia:李屏宾, https://zh./wiki/李屏賓

5. 豆瓣电影-李屏宾 Mark Lee Ping Bing的全部作品(56), 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274482/movies?sortby=time&format=pic&

6. 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074216/

7. 李屏宾 | 在静止中知晓世界,这就是镜头的语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MxOTMwNQ==&mid=2649758503&idx=1&sn=5109f906953d23e12599b7f6562304ec&scene=1&srcid=0629VTleuXQlfvLDyk4acRY5#wechat_redirect

8. 言论|风的影子与李屏宾之光,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U3ODEzNQ==&mid=200630199&idx=1&sn=8121f549ce0ed8dc956e762db41b9f53&scene=1&srcid=0629bGboXARhn3eFz7HqPdyA#wechat_redirect

9. 李屏宾:中国传统所能孕育出的最好的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cyOTA2Mw==&mid=408276727&idx=1&sn=596259182328470b2845fba6c7b151a7&scene=1&srcid=0629UxjYmS8628VPV2dNKq1q#wechat_redirect

10. 摄影师的正传笔记——专访光影诗人李屏宾, http:///stream/51965/

11.  李屏宾 — 与光影诗人在纽约MoMA的三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k0MzU2OA==&mid=2247483778&idx=1&sn=1bc24c32b4829fbdac433de5b53bb0a7&scene=1&srcid=0629zvqnfYh3Pj1qe1V8GEL5#wechat_redirect

12. 李屏宾:最痛的时候也是最隽永的时光, http://toutiao.com/i6253742445620625921/

13.  李屏宾--侯孝贤的另一双眼睛 专访及回忆录(二), http:///stream/51208/

14. 【光影诗人李屏宾】外一篇:助理回忆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AxNDAzOQ==&mid=201683524&idx=4&sn=aaa65b19f1a4069fcfe54c0b8e44e1ce&scene=1&srcid=0630UuK8pMadVl7yUYIi9Slr#wechat_redirect

15. 专访柏林银熊得主李屏宾:拍《长江图》时全程失控, http://ent.ifeng.com/a/20160221/42578532_0.shtml

16. 对话李屏宾:《长江图》没转4K是最大遗憾, http://ent.sina.com.cn/m/c/2016-02-21/doc-ifxprucs6295554.shtml


编辑整理:郭思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