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书训练营Day6.语言框架反作用于思维《语言的魔力》

 易良义 2016-07-06

I:片段取自《语言的魔力》中“语言如何框架体验”。语言不仅是我们思维的体现,反过来,语言的组织、用词又会反作用给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对事实的态度发生变化。如连接词“但是”、“同时”、“虽然”在链接“今天天气晴朗”和“明天会下雨”的内容时,都是相同的内容,但三个词的表达让内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听者也会因为连接词而转移关注点。因此作者给出了“虽然”换框法的建议,任何以“但是”来减少贬损积极体验的句式中,简单地用“虽然”来替代“但是”,可以让人们保持正面关注,积极体验。方法听上去有点“简单粗暴”,但确实无形之中默默地将消极转移为正面积极。

A1:尝试着用“虽然”换框法表达:

(1)终于可以放元旦假期了,但是2号要回公司加班。

终于可以放元旦假期了,虽然2号要回公司加班。

同样的两个内容,“虽然”框架让我意识到,起码我还有另外2天的假期,暗示自己应该好好珍惜2天假期,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嗟叹仅仅有的2天假。

(2)我会坚持完成拆书训练营的练习,但是我觉得很痛苦。

我会坚持完成拆书训练营的练习,虽然我觉得很痛苦。

“但是”框架让我关注在痛苦上,暗示自己坚持完成了还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框架暗示练习虽然辛苦,但坚持完成更是重要,更令人振奋。

A2:以后自己犹豫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用“虽然”换框法提示自己——“我要努力完成拆书家的练武修炼,虽然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努力”“我也可以成为好的拆书家虽然更牛的拆书家很多”。当然,我觉得“虽然“换框法也需要时间修炼,语言习惯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改变。不知道伙伴们有没有好的具体的落地执行方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