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与价值

 赵东华 2016-07-07

论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与价值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2016-04-10 00:03

刘湘林[1] 
[内容提要] 要想完美的演唱一首歌剧咏叹调,演唱者不仅仅要具有优越的声音条件,同时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和全面的艺术分析与处理能力。良好的声音条件和较强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之间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对于歌剧的总体了解和掌握,也就是音乐大局观是每名演唱者所必须具备的,音乐分析无论是对歌剧咏叹调演唱,还是其他表演类音乐表现形式都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对于我国的演唱者来说,要想真正演唱好经典的咏叹调作品,就必须跨过语言关。尤其对于我国的歌者来说,这更是值得予以更多的重视,并要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的学术课题与实践要求。 
[关键词] 艺术分析/ 艺术处理/ 歌剧咏叹调/总体把握/音乐分析/语言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 2015)04-0221-3 
[1] :刘湘林(1963~)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 
歌剧是一门源自于西欧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人文积淀的综合性表演类艺术形式。歌剧最早诞生于公元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六零七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地创作的歌剧《奥菲欧》被公认为是人类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歌剧作品,从此以后,歌剧开始以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而逐渐成为古典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性是,在人类音乐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歌剧是源自于意大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产物,因此其也就必然带有着深刻的、鲜明的人文主义内涵、特质与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功,开始挣脱教会音乐的藩篱,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革命性的进步。无论是从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手法、音乐表现手法、音乐内涵,等等诸多方面,欧洲音乐都开始全方位的发展,此时的欧洲音乐无论是从音乐技术的角度,还是从人文思想性与内涵层面上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歌剧也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一定程度可以说,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成果在音乐层面上的合理作用与集中体现,同时也最能够体现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和体现出的人文主义内涵和音乐技术进步及革新。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而言,歌剧艺术中几乎囊括和综合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所有表现形式和表现类型,如声乐、器乐、合唱、重唱、独唱、器乐独奏、管弦乐重奏、交响乐,等等,而如果从表演艺术的角度而言,歌剧则可谓是最具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没有之一,其包括了音乐、语言、人声、文学、表演、戏剧、美术、舞美等等。而作为一名歌者,如果从声乐艺术的角度而言,歌剧则意味着更多,具有更加无可比拟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歌剧中的独唱咏叹调,无疑是每名歌者心中最具美感、最富有艺术魅力、最能够展现个人个性特色与魅力,抒发自身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歌剧咏叹调演唱绝不是一件单一的演唱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是一个歌者综合性能力的全面体现和检验。要想完美的演唱一首歌剧咏叹调,演唱者不仅仅要具有优越的声音条件,同时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和全面的艺术分析与处理能力。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而言,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而在现实情况中,对于很多歌者,声乐教师,声乐学生而言,艺术分析与处理则是最容易被习惯性被忽视,甚至忽略的一个方面。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国的声乐演唱艺术事业虽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成就,但仍然与国际先进的声乐演唱水准和理念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什么很多具有极好声音条件的歌手,虽然能够演唱出完美的音色与音响,但却总是折戟与国际声乐赛场,为什么我们的声乐学习者众多,但近些年来我们的歌手却越来越淡出了国际声乐舞台。究其根本就是我们绝大部分歌者在声乐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重视,并要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的。但同时需要指出和明晰的是,强调和阐述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和价值绝不代表否认声音条件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着两种条件和能力之间的关系予以厘清。 
一、歌剧咏叹调演唱中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与声音条件二者关系思辨 
对于当前的国人来说,非黑即白,建立一面就要打倒另一面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研究层面上,抑或是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总是习惯一旦论证一点,就要否定另一点,用否定另一点来佐证一个观点的正确性与权威性,这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声乐演唱领域来说,这种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和实践方式都是非常不可取,并要坚决摒弃的。从辩证哲学理论的角度来讲,在声乐演唱,或者说歌剧咏叹调演唱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良好的声音条件和较强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之间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如果我们摆脱“和稀泥”式的文字表述方式,这两种条件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则会更加清晰和明确,那就是,无论是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还是其他声乐演唱形式,良好的声音条件都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基础和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声音条件,任何高超的艺术分析与处理能力都无从谈起,任何高超的艺术分析与处理能力最终都要通过美好的声音来实现,良好的声音条件既是高超艺术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这种能力实现唯一途径和工具,从另一角度来讲,全面的,深厚的,高超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演唱者的声音质量、声音水准、声音内涵及声音魅力,但却永远不能取代最根本的声音条件,声乐艺术的残酷性就在于,对于演唱者来说,其先决条件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情况下是上天赋予的,而绝不是像其他很多学科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的,当具有同样优秀的先决条件后,这时的比拼才能够真正开始。而这时,人的艺术造诣,对于声乐作品,对于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就凸显出了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良好的声音条件只有与全面的,较强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相结合,才能使声音具有真正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性的魅力和表现力,才能真正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造诣与艺术水准。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其他声乐艺术演唱形式相比,因为歌剧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深厚的人文性,使得艺术分析及处理能力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二、歌剧咏叹调演唱中的艺术分析及处理的作用与价值 
从歌剧咏叹调演唱中的艺术分析及处理自身作用与价值的角度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歌剧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的分析、理解、把握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和价值 
正如前文已经所提及的,歌剧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产物,其本身也必然带有鲜明的文艺复兴印记与特质。而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精神便是对于人文性的强调与重视。因此,可以说歌剧从其诞生开始,便具有了天然的人文主义精神,无论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无论是在意大利歌剧中,还是在法国歌剧中,每个时期的歌剧艺术,每个国家的歌剧风格与流派,都带有着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与特征,因此,当我们要演唱一首歌剧咏叹调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总体的创作人文背景和创作风格有一个总体性的分析、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是自己更加具有艺术大局观,才能对歌剧咏叹调的整体风格特征与属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保证总体方向上的准确性。比如,当我们要演唱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某一首咏叹调作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古典主义音乐后期创作的一首以德文为歌唱语言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歌剧作品。但同时,这一时期又正处于古典主义音乐的后期,这时的人文主义思潮与运动在当时的欧洲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古典音乐正在努力挣脱皇室贵族桎梏的过程之中,莫扎特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莫扎特已经加入了尚处于隐秘状态的进步组织——共济会,因此,莫扎特的这种思想倾向也不可避免的反映在其创作的歌剧之中,在创作这部歌剧的过程中,莫扎特融入了很多德奥民间说唱剧的音乐元素与表现风格,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这部歌剧中的咏叹调的总体风格虽然仍是具有鲜明古典主义音乐特色的,但在具体的演唱中却十分具有人性本质的色彩,如快乐的捕鸟人帕帕杰诺的几首独唱咏叹调就十分具有个人特色,无忧无虑,又有些玩世不恭,同时有着善良有爱的本质特征。这与之前的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咏叹调作品有着更加鲜明的人物个性色彩,这也使得这几首咏叹调成为了传世的经典,被广为传唱。因此,要想演唱好《魔笛》中的咏叹调作品,我们必须首先必须对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就会确定和明晰,这部歌剧总体仍然是属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但与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相比,因为其带有了一定的德奥民间说唱剧的音乐元素与表现风格,同时在人物塑造上也更加具有个性特征与色彩,因此在演唱过程中给了演唱者更多的人物个性展现空间,如语气变化和处理方面等。 
再比如,如果我们要演唱瓦格纳的歌剧咏叹调作品,我们就必须要对瓦格纳创作思想、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瓦格纳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著名的,最富成就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欧洲古典音乐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的艺术造就与才华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惹人争议之处就在于其歌剧创作中所带有的极为鲜明的,浓厚的思想性与思想倾向。但这种争议更多是存在与意识形态理论层面上的,如果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种争议的存在,或者说瓦格纳歌剧中这种强烈的思想性与思想倾向性则恰恰时期最具魅力之处。因此,当我们在演唱瓦格纳歌剧中的咏叹调是首先必须对其蕴含和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毋须讳言,种种历史记载都清晰无误的证明,瓦格纳是一个标准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主义者,“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1848 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尼采与叔本华的关系决裂后,又因为瓦格纳还是叔本华的信徒,所以尼采也就与他的友谊自然而然的决裂了。”瓦格纳的这种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想也必然鲜明的体现在其歌剧创作之中。因此,如果我们要想演唱好一首瓦格纳歌剧中的咏叹调作品,要想完美的表现咏叹调作品,诠释歌剧人物,展现魅力,那么首先就必须对瓦格纳歌剧的这种鲜明的德意志民族性风格有一个准确的、深刻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如德意志民族和德语所特有的严谨,规整,歌词的哲学意味,等等,只有了解和掌握其本质属性特征以后,我们才能在演唱中完美的表现出这种风格及其魅力,试想,如果我们习惯性的完全按照意大利歌剧的演唱风格与处理方式去对待瓦格纳歌剧,那这样的演唱无疑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可以说,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对于歌剧的总体了解和掌握,也就是音乐大局观是每名演唱者所必须具备的,如果忽视,或者忽略这一点,那我们其他方面的艺术分析及处理就是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如果没有一个总体性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即使多么注重细节的处理,那么也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而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实践演唱活动中所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某种程度上,对于整体性风格的理解和把握的忽视和忽略也是我国声乐演唱一直存在的顽疾,对于我国声乐及歌剧事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也是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更多的探讨的。 
2.音乐分析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与价值。 
音乐分析无论是对歌剧咏叹调演唱,还是其他表演类音乐表现形式都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来说尤为如此。但反观现实,不容否认的是,声乐作为一个音乐表演类艺术形式,与其他器乐演奏艺术相比更容易忽视音乐分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歌剧作为一种最具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但究其根本,音乐才是歌剧的最本质属性与内核。同时也正是因为其综合性的艺术特征,歌剧在音乐方面也就必然要与其他方面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也使得歌剧中的音乐具有更强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歌剧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歌剧的核心在于音乐,而歌剧音乐中的核心则在于歌唱的音乐,而歌唱音乐的核心则在于独唱咏叹调的音乐。因此,可以说,咏叹调的音乐是歌剧音乐的精粹,歌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艺术魅力通过咏叹调中人声与音乐的结合得以最终实现。这并不是要否认歌剧中其他表现形式的重要性和艺术魅力,如重唱、合唱、器乐独奏、器乐合奏等等,但却是不能否认,咏叹调才是歌剧表演中最能够展现人物角色魅力的,最华彩的音乐篇章。因此,要想演唱好一首咏叹调作品,演唱者必须要对咏叹调本身的音乐,及歌剧总体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音乐结构、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处理和表现。例如,当演唱一首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时,那么首先就要对古典主义歌剧的音乐风格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知、把握和了解,包括古典主义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特点等等,然后就要对咏叹调前后的音乐衔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明确自己所要演唱的咏叹调在整体音乐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作用,是承前启后,还是舒缓整体的音乐情绪,亦或是推动整体音乐情绪,是处于整体歌剧音乐中的低潮,或是高潮处,等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咏叹调本身音乐的分析和掌握,咏叹调的整体音乐情绪是什么,音乐动机是什么,主题节奏型是什么,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音程结构有何特点,曲式结构是什么,和声配置有何特点,等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对自身的演唱和表现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布局和处理,这样的艺术处理方式与处理能力也是美声声乐艺术的最重要艺术规格之一。 
3. 歌剧演唱语言的分析与处理对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作用与价值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经典的,流行的歌剧作品,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语言是以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印欧语系为主的。因此,对于我国的演唱者来说,要想真正演唱好经典的咏叹调作品,就必须跨过语言关。当我们演唱欧洲的歌剧作品时,语言往往都会成为我国歌者面前的一道最难逾越的,但同时也是必须跨越的难关。其困难之处在于,当我们面对一种非母语的语言时,我们不仅仅要从发音上做到标准无误,同时还要在演唱中将其韵味和内涵准确、完美的表现出来。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跨域。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很多歌者都往往会忽视,忽略预言的重要性,总是以“像不像,三分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歌唱语言,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的令人贻笑大方的状况。这样的演唱,即使声音再完美,音乐如何细腻,也不可能真正表现出咏叹调本身的真正艺术魅力。因此,尤其对于我国的非母语演唱咏叹调的歌者来说,对待语言一定要严谨,甚至要做到苛刻,才能弥补先天的语言劣势。同时还必须意识到,欧洲经典歌剧的脚本同时也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解决基本语音的基础上还要在咏叹调歌词的语言韵律,内涵风格,等方面上进行细致的、深入的、全面的、准确的分析、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演唱才能真正展现出原汁原味的经典歌剧咏叹调的艺术魅力。尤其对于我国的歌者来说,尤为如此。 
歌剧是最具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当我们要演唱一首歌剧咏叹调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优美的声音,同时更要具备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艺术分析与处理能力,这样才能表现出歌剧咏叹调的真正魅力,尤其对于我国的歌者来说,这更是值得予以更多的重视,并要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的学术课题与实践要求。 
(责任编辑 王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