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默是一种力量

 虹72 2016-07-07


沉默是一种力量


可以说,由于“言多必失”,所以大多数的人选择了沉默。沉默的人,也许是失意的人,但绝对不是温顺的人。也许他们正默默地积蓄力量,今天忍受“嘴下之辱”等待有一天爆发。沉默,实际是承担压力的表现。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沉默,是力量的积蓄。沉默从容、安之若素往往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在很久以前,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使者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皇帝看到三个金人非常地开心。可是这小国的使者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来检查,称三个金人的重量,又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使者笑着说:“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只是露出称赞许的目光,答案正确。

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会说话的人。确实,老天给人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无非是让人多听而少说。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智者往往拙于言谈,而善谈者罕有智者。古语也说过,人要三缄其口;孔子也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种种现象表示,如果一个人想要有价值,要想做成大事,最好的方式是,善于倾听,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默默的辛勤耕耘。总之,少说才能沉稳,少说才能不惹是非,少说才能使自己保持清醒,才能真正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从这个方面讲,看一个人是否会沉默,也能判断出他将来是否会有成就。从这个故事中更可以说明沉默并不是因为不爱说话,而是深藏不露,等待时机。

沉默也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说话,而是因为他们懂得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没有一定的把握,他们是不会随便乱说的。

试想,当双方的误会已深,越解释岂不会使事情愈加不可收拾?不如沉默,让双方都能有个冷静思考的空间,这时候沉默就是一种意见;当话语令人难堪时,沉默便是一种仁爱了。

沉默不是表示厌倦什么,沉默往往是思索的开始。有人喜欢默默地注视别人更喜欢被别人默默地注视,此时,沉默又是一种浪漫了。沉默是一种如黄金般的柔和和凝重,沉默更是一种无言的表达:既然你们都说了,我还有重复的必要吗?在沉默的背后你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

一个人选择沉默,并非是与世无争、随波逐流、冷眼旁观的那种封建士大夫式的悠闲;选择沉默,更不是要与人格格不入、孤芳自赏、古板世故孤僻的那种自命不凡的清高。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事,你尽可能地少发言,更不要说去指责了。保持中立或叫弃权不偏不倚是谓中庸之道。俗话说“好坏不开口,神仙难下手。”这是智者总结出来的处世为人的精辟法则。

“言多必失”这个词是不错的,因为古人都在说。所以有的时候沉默还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长久的来看。

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沉默更成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妙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也许你无意的一句话,甚至影响到方方面面。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不爱说话而沉默。

沉默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深邃,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学识。话不再多,关键是分量,是恰到好处的无言。

那些表面上显得不善言谈的人容易给人以厚道的印象,不善言谈的人,使人无法捕捉他内心世界的秘密,不善言谈的人,肯定不会得罪人。因此,沉默可以左右逢源,沉默可以化解矛盾,沉默使人不言自畏。沉默并不是因为不爱说话,要知道,越是在人性最隐秘的层次上,人的语言之光越难穿透。最真实最切己的感情体验往往是找不到言辞的。沉默是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个大千世界的最基本的功力。只有自己承担不起一种重负时,才需要和别人喋喋不休,才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力量。鲁迅曾说过:“一个正在和命运恶战的人是顾不上说话的,真正有实力的胜利者也并不做声,譬如鹰攫兔子,喊叫的是兔子而不是鹰;猫捕老鼠,啼哭的是老鼠不是猫。”

在这人世界上,所言者只占一二,所不能言者常在八九。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未到说话的时候。

“傻瓜们”为什么选择沉默?他们为什么这样活?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沉默并不是不爱说话,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沉默让人更有把握,让人更容易积存力量,爱说话的人最终会为自己所说的话付出代价,而不爱说话的人也会有损失,只有选择沉默,把握住说话这个“度”的人才会是智者。

“傻瓜们”为何选择沉默?如果我们深入一点了解的话,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傻瓜”显得成熟稳重、有城府有定力,靠得住;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能表露你的幼稚、浅薄和心虚。倘若“知少少就扮代表”,逢人见事,口水喷喷、指手划脚、自以为是,一副先知先觉、行家里手的派头,让人觉得是在喝醉了之后胡言乱语的人,而“傻瓜们”则不一样,他总是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傻瓜,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外表是这样,但他们内心存在着一种力量,一种等待爆发的力量。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力量。如果你是一位上级,沉默能给下级产生不怒而威的敬畏;如果你是下级沉默可以让上级留下老实沉着的好印象。如果你是位少女,沉默是端庄的矜持;如果你是位少男,沉默又是稳重的风度。沉默并不是不爱说话,它只是一个人说话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一个人积存力量的表现。

在生活中,可以发现,那些“傻瓜”往往会惹人爱,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有很多时候都在沉默。那些不看物件不分场合,夸夸其谈、口水多过茶,见人就表现自己攻击别人,或占有一点歪理就喋喋不休的人,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祝福》里的祥林嫂一样,人见人嫌。碰到什么事动辄就小事冒烟、大冒火、狂妄恣肆,以为这样可以吓唬人,其实只能让人感到底气不足,想起杨志卖刀中的泼皮牛二,令人生厌。

沉默让人感受到你的大度和豁达,可以增进你和同事、朋友和家人之间的感情。试想,如果为了无所谓的芝麻小事,为了谁对谁错,为了一时的痛快,为了面子而争得脸红脖子粗,结果也许能分出个胜负来,却伤了彼此的感情。这样值得吗?

如果语言是花,沉默就是它的种子;如果语言是树,沉默就是它的根须;如果语言是船,沉默就是它的舵手;如果语言是箭,沉默就是它的弓弦;说话和沉默是相辅相成的好兄弟。人,有时要说话,有时要沉默;要学会说话,也要学会沉默;要善于说话,也要善于沉默。对人处事,只有沉默冷静,才能从容理性、沉着有定,才能避免骄躁冲动,失态出丑,受人以柄,自取其辱。才能专心致志,韬光养晦,静观其变,运筹帷幄,伺机而动,以静制胜。什么“大辩若讷”、“大音无声”,什么“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就是沉默的力量。“傻瓜们”就是抓住了这种力量,他们糊糊处世,用自己的方式做人,所以他们成功。他们沉默并不是不爱说话,现象是众人们看的,但实质只有那些沉默的“傻瓜们”才知道。

来源:王昕《糊涂学里的智糊涂》

感悟: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这是人性的虚荣心决定的,把自己的家底悉数掏给别人看。尽管这些人大都是有才或有财之人,但是他们一旦真正地和人竞争起来,却往往处于劣势。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别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老底,他们有几斤几两别人心里非常清楚,可以提前做好应付准备。有些聪明人,懂得掩藏起来总是最安全的老祖宗道理,很善于隐藏自己。他们养精蓄锐,锋芒不露,一旦动起真格,就能像一柄利剑,直刺对手要害。在这个社会上,这样的聪明人才是安全的。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