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隐士的书屋 2016-07-07
一呼百应的科比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既没有很高的颜值,也表现得算不上聪明(有的甚至还显得笨笨傻傻),可是却出人意料地被很多人喜欢;

当然,你也遇到过这样的身边人,他们拥有出众的外表(有的堪称男/女神)和极其优秀的个人能力,却总是被人疏远,看起来郁郁寡欢、形单影只。

是什么原因让一部分人看起来什么都不用做就大受欢迎,而还有一部分人明明已经十分努力却还是不受待见?

社会交往中的喜欢和吸引

显然,上述的身边人我们都一定遇见过甚至我们自己就属于其中之一,但它们毕竟还是生活中的少数,因为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那些自身条件越好的人,越容易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而倍受欢迎。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但是我们从导语的现象中也可以看出长相和才华不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受欢迎,因为那些有才华或者高颜值的人们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正在为社交苦恼,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而有的人却特别不受待见?

第一个心理学词汇叫中心性品质

什么是中心性品质呢?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能够通过这一品质连带着反映出一个人其它品质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性格中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受欢迎程度会受到中心性品质的影响甚至由中心性品质决定。

通过心理学家的长期研究和实验,“冷酷——热情”被视为人类社会交往中与受欢迎程度息息相关的中心性品质,其它品质诸如才华和长相相对独立,与人类的其它品质特性联系较少(你肯定见过人渣学霸和美丽的绿茶婊,当然你也见过善良的普通人和热心肠的学渣),所以不能成为决定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中心性品质。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但是冷酷和热情则和人类的其它性格特质紧密相关:往往我们看到一个热情的人,就会把联系其周围的其它人类优良的品质也“配送”给他,诸如幽默、开朗、活泼、乐观、大气、潇洒、充满活力等等;相反地,当我们看到一个冷酷的人,会把联系其周围的其它人类不良的品质“配送”给他,诸如消极、悲观、冷漠、无情、刻薄、不易接近、缺乏活力等等。

所以,你肯定看到问题的核心了,你之所以不够受欢迎,可能是你还不够热情。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美国心理学家索罗门·阿希在1946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被试者有关某个人的描述,其中包括七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和谨慎。

同时,他给另外一些被试者一张描述某人性格品质的清单,只是把热情换成了冷酷。

阿希要求被试者根据清单提供的信息对所描述人进行一个详细的人格评定,并详细说明被试者希望他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阿希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仅仅因为热情,就把很多无关的好性格与好品质“给了”他,而另一组仅仅因为冷酷就增加了很多负面的评价。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因此,别人是否喜欢我们很可能跟我们自身是否热情息息相关,不能怪人家眼瞎看不到我们的美好品质,只能怪我们尚没有向别人展现出自身最好的一面。

如果尝试着打开心扉,给周围的人更多一点热情,也许我们的环境就会发生一些美好的变化。

第二个心理学词汇叫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什么叫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简单来讲,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人类骨子里的自私和趋利避害的先天品质,人们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自己对他人的喜恶,相互性原则讲的就是不考虑性格、长相和才华,人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换句话说,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傲娇的小公举——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你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你!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并不是绝对作用于人的受欢迎程度,毕竟我们见过那些对男/女神爱到死缠烂打的追求者并没有因为自己付出的爱而得到男/女神的青睐,这个时候是否被爱也要看性格以外的硬实力。

但是,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的确揭示了人类对人进行喜恶判断的一个倾向,比起讨厌自己的人,我们当然更喜欢和喜欢自己的人呆在一起。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在心理学家林德和阿让森的实验里,被试者被安排和试验助手一同完成某个合作性的工作,但是被试者并不知道和他一起完成工作的是试验助手,当他们一起工作时,试验助手会故意让被试者听到他们私下对被试者的评价,一个试验助手对被试者给出了高度的赞誉,而另一个试验助手则给出了很多负面评价,之后三人继续完成合作工作。

在合作结束之后,实验人员要被试者给自己的两个小伙伴打分评价,被试者的评价与两个试验助手的评价是相应的:第一个试验助手喜欢被试者,被试者也喜欢他;第二个试验助手给出了负面评价,被试者也不喜欢他。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显而易见,相互性原则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交往,跟喜欢我们的人在一起我们会体验到愉快的情绪,随着好心情的出现,他们会展现出很多积极的性格特质,也会激发我们身上积极的性格特质,相互作用,使我们总是沉浸在被重视、被尊重的快乐气氛中。

因此,我们也会很容易理解相互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对于那些自尊程度较高、较为自信的人,他们对别人的评价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性原则发生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

而那些不是很自信,具有较低自我认知的人就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特别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相互性原则在他们身上的作用就十分巨大。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在现代中国社会,应该说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么自信,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敏感和自卑中,同时,无论自信与否,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越不自信的时候越需要被人喜欢和认可。

随着喜欢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越自信,越喜欢和那些给与我们正面信息的人。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当然,相互性原则的发生除了跟人的自尊心有关以外,还和人的回报心理息息相关。

我们总是会想要报答别人的好意——“他都这么喜欢我了,我要是没有什么回馈,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啊”,因此我们会出于回报的心理,自然而然地给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多一些正面而积极的回馈,并很可能最终也喜欢上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当然,死缠烂打的追求和浓度过高的喜欢可能会增加过多的压力和负疚感,反而让当事人产生远离、逃避和厌恶的情绪。)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因此,相互性原则给我们的人际交往给出了温暖的小贴士,如果我们想要受到喜爱和欢迎,就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热爱身边的环境,悦纳周遭的一切。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你,不妨你先向他表达出你对他的喜爱。

第三个心理词汇需要你自己挖掘

关于一个人为什么受欢迎或者不受待见的心理学研究还有很多,心理学家们有一整套有关人类社会交往的心理理论,一篇文章的篇幅可能只能触及诸多理论的皮毛,如果你还想进一步弄明白:

人类在交往中有哪些因素左右了人们关于喜恶的判断?

要怎么做才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成为被人喜欢的香饽饽?

就算没那么受欢迎,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应对他人的评价?

他人的评价是否真实?我们的行为和心情多大程度会被他人的评价影响?

不受欢迎就会不幸福吗?难道没有一种幸福是远离人群的自由自在吗?

你就需要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啦!

为什么不受待见的总是你?

人际交往更像是一场心理博弈,无论你自知还是不自知,你都在用心理习惯和思维智慧参与这场人人都在进行的博弈,这场博弈见不出输赢,但总是会出现各种结果,如何让结果尽可能符合你的心意而不是在每个不顺心的结局面前不知所措,你真的需要拿起心理学的工具,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