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易良义 2016-07-07

最近学了一些文案写作的知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文案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首先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可以帮你筛选出合适的受众,尽可能地在标题中就传达出完整的信息,因为大部分读者只看标题,这样就可以针对这类读者进行销售了,标题的很大一个作用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正文,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市面上有几千本书都以“如何”命名,很多写作者都相信,把“如何”写入标题中,标题再差也差不多哪里去,“如何”告诉读者内文中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是相关建议,让读者相信他们能从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当我看到采铜的这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时,我已经被打动了。

如果你还在困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怎样才能达成你的理想的话,那么,这么书能提供你一些建议和指导。

精华领读-01-序和目录

这是我第一次做领读,那么在带领大家阅读第一章之前,先一起来看看序和目录。读书时,先看看前言,序言和目录部分,这有助于你系统地了解作者写书的目的,以及一本书的结构。

序言

第一章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一、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下出发,联结过去与未来)
二、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如何解决远期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三、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四、“快”与“慢”的自由切换(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第二章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一、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终极目标作为首要原则)
二、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三、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选择太多怎么办?)
四、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变)

第三章即刻行动——改变一切的核心力量
一、“现在”就是恰当的时机(不管怎样,只要开始就好)
二、精益创业的行动启示(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
三、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四 、三行而后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第四章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一、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二、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三、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四、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第五章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一、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
二、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三、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
四、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第六章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一、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二、没有突出的长板就是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三、你是“差不多先生”吗?(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
四、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
五、不痛苦地坚持到底(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起真正的兴趣)

第七章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一、“学渣”与“学霸”都不是好选择(做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二、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怎样从大学走向社会?)
三、独特性,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请坚持你的与众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通过七个方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来写这本书的。

时间,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他,想要成长和海边,就必须处理好时间,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选择,我们想要在哪个方向是取得成功,需要果断地做出选择,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适合选项。

行动,“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增长智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非常到位,一边行动一边思考,因为有时候的行动并没有一开始完全想清楚,这就需要在行动中思考,并不断完善行动的意义,并在构建行动的价值。

学习,前进的道路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想要更好的成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并且学会如何学习,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思维,思考必须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修炼思维,才能真正变得强大,借助【思维】工具,突破大脑的限制。

才能,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当你通过不断努力,在一个领域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才能时,你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了。

成功,如果你试着去践行这些方法,就会慢慢发现,这些行动可以帮助你构建独特的心智,成为一个独特而又优秀的人。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精华领读-02-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1、怎样看待时间?

作者在书中提到,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飞利浦·津巴多提出“时间视角”这一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五种对待时间的视角:

一是积极过去视角:注重过去美好的事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是却非常容易忽略当下的快乐。

二是消极过去视角:经常回忆负面的事情,很难从往日的伤痛中走出来,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三是享乐主义视角:及时行乐的心态,满足于现状,他们通常有较高的幸福感,但是也非常容易陷入酗酒、烟瘾。

四是宿命论视角: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会主动追求,也不奋力反抗,对生活总是逆来顺受。

五是未来视角:关注未来,习惯向前看,会经常有很多计划,但因为时常对未来担心,所以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这五种视角各有优缺点,如果长期维持单一视角,很容易走向极端。最好是采用折中的方式,并且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调节。如:工作场景下,讲究计划性和效率,可以未来视角为主;休息时间,注重享受,拥有快乐的心情,可以是享乐主义视角。

2、如何解决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冲突?

五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恰好是一个典型的远期未来长度。因为时间长,目标不会马上达成,所以更多的是考虑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于眼前的事,则会更多的考虑可行性和具体的实现步骤。这就有可能产生矛盾:比如你远期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律师博士”,这有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资,但是它是比较遥远的。而看一部电影,玩一轮游戏确实可以马上就能带给自己兴奋感的,但是它确实达成远期目标的一种阻碍。那么如何解决这两种冲突呢?作者是这样说的:

一是使远期目标更加具体化,情景化和可实施;二是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对于远期目标,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比如讲五年分割成周年、半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将一个概念型的目标具体到每一天完成什么事情。

对于近期未来目标,降低“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其实就是加大逃避的成本,你甚至可以用一些“极端”的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不交网费,卸载手机里所有的游戏应用等等。

3、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作者从“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两个角度来衡量,将所有事情分成四类:

一是高收益,长半衰期事件:就是可以可以给你带来极大的好处,比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情绪上的等等,并且这个好处可以一直持续到未来。比如学会如何去阅读;学会一种思维方式。

二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事件:可以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但是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比如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

三是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给你带来的好处比较低,但是对未来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每天运动一小时;每天写一篇文章。

四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未来也没什么帮助。比如漫无目的的刷朋友圈;发呆。

尽可能多做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反省每一天你做的哪些事情是“短半衰期”的,然后克制自己。好好想一想哪些事情是对你未来有益,不管它是高收益还是低收益,只要有益处,就去做。

4、工作要 "快",生活要"慢"!

现代社会什么都讲究快。过去有一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而现在“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工农时代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于是"时间管理"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流行,时间管理让我们原本的快节奏变得更快起来!

然而,人生不只有工作,人生还有生活。朱光潜先生曾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充满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真正意义和价值”。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空暇,没有休闲,那么生命将会失去平衡,甚至会被快节奏击倒。

我们不能否认,工作需要高效率,然而,我们的生活需要慢下来,平衡的关键在于能区分“快”的事件和“慢”的事件。比如,做家务等每天都要简单重复要做的事情,工作中的事情等等,这些事情快速完成,可以提高效率;而听一场音乐会,欣赏艺术品,自我总结与反思,或者跟家人相处的时光等等,这些事情需要慢下来,去享受,去欣赏,去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