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医学讲义(第五章)十二支化气

 半导体zyll6ccm 2016-07-08


@火神门: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的重要学说。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为“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所以“十二辟卦”就称之为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

十二辟卦配以地支排序的月份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在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是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爻为阳;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泰卦是初、二、三爻为阳爻;大壮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阳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阳爻;而乾卦呢?则全为阳爻。在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

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姤卦,初爻为阴爻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至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爻逐步消失,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

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的姤卦,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那么,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的泰卦,初春的“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将十二辟卦与十二地支以及手足十二经进行一一对应,就构成了我们的“十二辟卦扶阳图”,《内经》中所有五运六气的概念,都可以在这张图里找到答案;人体十二经圆运动,也可以在这张图里清晰可见;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同样在这张图里贯穿其中。

那么,十二地支、十二辟卦、十二经是如何在这张图里进行对应的呢?这就要从《内经》以及“十二支化气”开始谈起。


第一节:十二支化气


十二支配六气是:“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素问·五运行大论》)。


即逢子午年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逢丑未年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逢寅申年为少阳相火之气所主,逢卯酉年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逢辰戌年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逢巳亥年为厥阴风木之气所主。


十二支之所以这样配六气,是因为三阴三阳六气有正化和对化之不同。


王冰《玄珠密语》所述:正化就是指生六气本气的一方;对化就是指其对面受作用或相互影响的一方。换言之,本位是正化,与本位相对的就是对化。


十二地支中的寅卯辰位于东方,巳未午在南方,申酉戌在西方,亥子丑在北方。

午与子均为少阴君火,但午为南方火位所以说午为君火的正化。由于午属南方火位,既然言南方,当然也就主手少阴心。子为北方的水位,虽然不是火位,但在南方午主君火的时候,则北方的子便与午相对,也成了君火之主,所以说子是君火的对化。由于子属北方火位,既然言北方,当然就主足少阴肾。

后天八卦的坎水和离火在伤寒里都归到了少阴,也就是心肾同名少阴。同样,在十二卦系统里,十二地支的子属北方,主足少阴肾并与复卦相配;十二地支的午属南方,主手少阴心并与姤卦相配;子午为君火的正化与对化,心肾固然也是同名少阴(君火)也。


北方水位和南方火位本不相容,而在人身上不仅要相容,而且还同叫一个名字,同名少阴,就是因为有这个正化与对化的关系。有了正化与对化的这一对应关系,子午、复姤、心肾、手足少阴在十二辟卦系统里便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水火就是阴阳,阴阳就是男女。所以,人身的水火就是人身的阴阳,就是人身的男女。一对男女住在同一个宅子里当然就是夫妻。水火如夫妻一般相依相随不弃不离,故曰水火同名少阴。在十二辟卦系统里,水火(足少阴肾和手少阴心)正好是子与午的正化(午)和对化(子),正好对应复卦和姤卦。


在道家功法里,姹女婴儿,龙虎交媾,水火相济,取坎填离都是内和的方法。它是直接通过内氤氲,内媾精的方法来实现人身水火、阴阳的和合。而扶阳学派的理、法、方、药同样来自于道家的道法,以此来实现人身的内和。


按照常理,水为阴,是重浊而下降的;火为阳,是轻清而上浮的。下降的下降,上浮的上浮,两者只会越离越远,为什么能够相和、相媾呢?


《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离为火,离中虚的这一爻从坤中来。坎为水,坎中满的这一爻从乾中来。所以,坎中满者,本乎天也,“本乎天者亲上”;离中虚者,本乎地也,“本乎地者亲下”。正因为此,使上者能下,下者能上,才有水火的相济,才有坎离的沟通。


一个坎中一阳,一个离中一阴;一个本乎天者亲上,一个本乎地者亲下;一个左旋上升,一个右旋下降。所以,扶阳医学最大的立法分为两大类即:一个左升,一个右降。桂枝法和附子法,根据药物的不同配合,都可以实现左升和右降的目的。


我们根据上面的讨论,按照同样的理论方法,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出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这几个气的正化与对化,及其在十二辟卦系统里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未与丑均为太阴湿土,但未在西南方,未为六月月建,六月为长夏,土旺于长夏,所以说未为太阴湿土的正化,主手太阴肺并与遁卦相配。丑位东北方,在西南方未主太阴湿土的时候,则东北方的丑便与未相对,也成了太阴湿土之主,因此丑为太阴湿土的对化,主足太阴脾并与临卦相配。

寅与申均为少阳相火,火虽得南方的午位,但午已取君火之位,寅位东方,东方属木,木能生火,火生于寅,所以寅为少阳相火的正化,主足少阳胆并与泰卦相配。申与寅相对,故申为少阳相火的对化,主手少阳三焦关与否卦相配。

酉与卯均为阳明燥金,但酉位正西方,西方属金,所以酉为阳明燥金的正化,主手阳明大肠并与观卦相配。卯与酉相对,故卯为阳明燥金的对化,主足阳明胃并与大状卦相配。

戌与辰均为太阳寒水,但戌位西北方,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因金能生水,为水之母,所以戌为太阳寒水的正化,主手太阳小肠并与剥卦相配。辰与戌相对,故辰为太阳寒水的对化,主足太阳膀胱并与夬卦相配。

亥与巳均为厥阴风木,但亥位北方,北方属水,水能生木,为木之母,所以亥为厥阴风木的正化,主足厥阴肝并与坤卦相配。巳与亥相对,故巳为厥阴风木的对化,主手厥阴心并与乾卦相配。

根据以上讲解,我们就可以绘制出十二辟卦扶阳图。《易经》、《内经》、《伤寒》都在这张十二辟卦扶阳图里。十二辟卦扶阳图,既有先天圆,又有后天圆,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圆运动。


内经《五运行大论》曰: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坤),左少阴(复),右太阳(剥);见少阴(复),左太阴(临),右厥阴(坤);见太阴(临),左少阳(泰),右少阴(复);见少阳(泰),左阳明(大状),右太阴(临);见阳明(大状),左太阳(夬),右少阳(泰);见太阳(夬),左厥阴(乾),右阳明(大状)。所谓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见也

《内经》的论述与十二支化气在十二辟卦系统中的对应关系是完全一致的。


内经《五运行大论》曰: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坤),左少阴(复),右太阳(剥)”

见少阴(复),左太阴(临),右厥阴(坤)”

见太阴(临),左少阳(泰),右少阴(复)”

见少阳(泰),左阳明(大状),右太阴(临)”

见阳明(大状),左太阳(夬),右少阳(泰)”

见太阳(夬),左厥阴(乾),右阳明(大状)”

《内经》的论述与十二支化气在十二辟卦系统中的对应关系是完全一致的。


《内经》中推算各年的司令客气(司天之气),是以值年地支为基础的,在我们的十二辟卦扶阳图中同样可以找到依据,而且是百分百的吻合。比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素问·天元纪大论》。

《内经》运气学中,在司天在泉之气确定之后,确定左右四间气也可以在我们的十二辟卦扶阳图中看的一目了然。比如:厥阴(坤)在上,则少阳(泰)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复)在上,则阳明(大状)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临)在上,则太阳(夬)在下,左厥阴(乾),右阳明(大状);少阳在上,则厥阴(乾)在下,左少阴(姤),右太阳(夬);阳明在上,则少阴(复)在下,左太阴(临),右厥阴(坤);太阳(夬)在上,则太阴(临)在下,左少阳(泰),右少阴(复),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六气正化对化之说为唐代的王冰首倡,王冰自号启玄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仙道中人。他最早给《素问》全面作的注,到现在都有很大的权威性。从他的注释内容可以看出,字里行间道家的韵味十分浓厚。王冰的六气正化对化之说,为后世的刘温舒、张景岳所推从。


刘温舒谓:“六气分上下左右而行天令,十二支分节令时日而司地化。上下相召,而寒、暑(热)、燥、湿、风、火与四时之气不同者,盖相临不一而使然也。六气司于十二支者,有正对之化也。然厥阴所以司于巳亥者,何也?谓厥阴木也,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对化于巳也。虽有卯为正木之分,乃阳明金对化也,所以从生而顺于巳也。少阴所以司于子午者,何也?谓少阴为君火尊位,所以正得南方离位,故正化于午,对化于子也。太阴所以司于丑未者,何也?谓太阴为土,土属中宫,寄于坤位西南,居未分也,故正化于未,对化于丑也。少阳所以司于寅申者,何也?谓少阳相火,位卑于君火也,虽有午位,君火居之,火生于寅,故正化于寅,对化于申也。阳明所以司于卯酉者,何也?谓阳明为金,酉为西方,西方属金,故正化于酉,对化于卯也。太阳所以司辰戌者,何也?谓太阳为水,虽有子位,以居君火对化,水乃伏土中,即六戌天门戌是也,六己地户辰是也。故水虽土用,正化于戌,对化于辰也。……此天之阴阳合地气十二支,动而不息者也”(《运气论奥谚解》)。”


第二节:主 气


主气,即主时之六气,用以说明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因六气主时固定不变,年年如此,所以叫做主气。主气分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


1、主气的推算方法

主气主时,分为六步,二十四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六气六步主时的次序是与五行相生的顺序相一致的。即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


六步推移顺序可概括为“厥少少,太阳太”六字。主气推算规律与主运基本相同,但主气中火分为二,君火属少阴,相火属少阳,这是因为气有六而运只有五之故。


主气的推算方法是:把一年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分属于六气六步之中。


从每年大寒日开始计算,十五天多一点为一个节气,四个节气为一步,每一步为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始于厥阴风木,终于太阳寒水,六步为一年。


厥阴风木为初之气,主由大寒后至春分前;相当于十二月中到二月中。少阴君火为二之气,主由春分后至小满前,相当于二月中到四月中。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主由小满后至大暑前,相当于四月中到六月中。太阴湿土为四之气,主由大暑后至秋分前,相当于六月中到八月中。阳明燥金为五之气,主由秋分后至小雪前,相当于八月中到十月中。太阳寒水为终之气,主由小雪后至大寒前,相当于十月中到十二月中。一年的主气,至此而一周。


凡此六气之气,计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一岁周遍,年年无异。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日出谓之显明”(《素问,六微旨大论》王冰注)。在此,显明是指正东方卯位,自东而南迤,即为右行。


2、主气的气候常规

用主气说明一年之中气候的正常变化,与四时、主运的意义相同,但六气推步则更为细致。如四季气候一般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而六气的风、暑、湿、火、燥、寒,分属于六步,则更较具体。


第三节:客 气


客气是各年气候上的异常变化:因其年年有转移,与主气之固定者不同,亦犹“客”之往来无常,故称客气。

客气也分为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推算客气必须了解三阴三阳和司天、在泉、以及四间气的含义。


1、三阴三阳

客气推移是以阴阳气之多少为先后次序的。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按着三阴三阳顺序再配以十二地支、六气和五行,来推算客气。


推算各年的司令客气(司天之气),是以值年地支为基础的。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素问·天元纪大论》。

每年的年支,凡逢子和午,不论天干是什么,客气均属少阴司天,丑和未年属太阴司天,其余类推。相配以后是: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依此次序逐年推移,六气六年一循环,地支十二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六十年中地支轮用五周,六气循环十周。


总之,客气六步的次第,是以阴阳为序,三阴在前,三阳在后。其推移顺序是:一阴厥阴风木,二阴少阴君火,三阴太阴湿土;一阳少阳相火,二阳阳明燥金,三阳太阳寒水。可以概括为“厥少太,少阳太”六个字。


2、司天在泉,左右间气

司天在泉,是值年客气在这一年中主事的统称。主管每年上半年的客气称为司天之气,主管每年下半年的客气为在泉之气。


左右间气,就是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左右的气。六气分作六步来推移,司天之气占一步,司天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司天左间,司天之气右边一步是司天右间;在泉之气占一步,在泉之气的左边一步是在泉左间,在泉之气的右边一步是在泉右间。司天之气的左间右间和在泉之气的左间右间加在一起,就是四间气。司天在泉加上左右间气,共为六气,是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值年客气逐年推移,因此,司天在泉四间气也每年不同。


司天在泉左右间的推算方法:根据地支配三阴三阳的规律进行推算。

凡逢子逢午之年就是少阴君火司天;凡逢丑逢未之年就是太阴湿土司天;凡逢寅逢申之年就是少阳相火司天;凡逢卯逢酉之年就是阳明燥金司天;凡逢辰逢戌之年就是太阳寒水司天;凡逢巳逢亥之年就是厥阴风木司天。

在六步中,每年司天之气总是在六步中的第三步上,即固定在主气的三之气上:司天之气确定了,在泉之气以及左右间也就知道了。因为司天之气的对面就是在泉之气,而司天和在泉的左右方,便是司天的左间右间和在泉的左间右间。如此每年有一次转换,六年中就有六个不同的司天在泉之气。

年支和司天在泉规律表:

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总是阴阳相对上下相交的。其规律是:如阳司天则阴在泉,阴司天则阳在泉。其中少阴与阳明、太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又是相合而轮转的。

举例:

一阴(厥阴)司天,必定是一阳(少阳)在泉;二阴(少阴)司天,必定是二阳(阳明)在泉;三阴(太阴)司天,必定是三阳(太阳)在泉。

那么,一阳(少阳)司天,便是一阴(厥阴)在泉;二阳(阳明)司天,便是二阴(少阴)在泉;三阳(太阳)司天,便是三阴(太阴)在泉。

也就是说,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相隔三步,那么在十二辟卦扶阳图中,司天与在泉就相隔三卦。一阴(厥阴)司天,必定是一阳(少阳)在泉,如图所示:

司天在泉之气确定了,左右四间气自然也就确定了。如,以戊戌年为例,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阳是三阳。因此,本年在泉之气便是三阴(太阴),即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太阳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在泉太阴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其余各年依此类推。

故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司天之气既定,则在泉之气及左右间气亦随之而定。四间气是随着司天在泉之气的转移而转移的,并包含着阴阳升降之理。即阳升则阴降,阴升则阳降。司天之气在上,不断地右转,自上而右,以降于地;在泉之气在下,不断地左转,自下而左,以升于天。


举例:

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转太阳于上方,则太阴必在下方。巳亥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转厥阴于上方,则少阳必在下方。由太阳司天转移为厥阴司天,则原来在泉右间少阴升到司天左间,而原来司天的右间阳明则下降到在泉左间,这就成为阴升阳降。余可类推。六气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按十二支顺序迭为迁转,所谓“上下有位,左右有纪”(《素问·六微旨大论》),“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素问·五运行大论》)。


3、客气的气化规律

客气气化,就是指气候变化。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既定,则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之化便随之而定。“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这是客气司天的气化规律。


由于各年三阴三阳司天不同,因而化生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在泉之气和四步间气的气化规律与司天之气是一致的。故曰:“地化奈何?……司天同候,间气皆然”(《素问·至真要大论》)。


虽然司天在泉和左右间的气化规律是一致的,但这六步所主气化在时间上有所不同。司天在泉主管一年(一岁)的气化,而一间气只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一步)的气化。故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司天和在泉虽各主半年气化,但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故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4、客气的异常变化

客气的气化规律是客气司天的一般规律,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异常的变化。客气司天气化的异常变化有如下两种:


(1)客气的胜复:

胜是主动的,作强胜解;复是被动的,作报复解。“胜复之气”即上半年有超常胜气,下半年随之而发生相反的复气。如上半年热气偏胜,则下半年寒气来复等。


胜复之气在时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初气到三气是上半年司天之气主政,发生了超常的气候叫胜气;四气到终气为下半年在泉之气主政,发生与上半年相反的气候叫复气。


胜复之气每年的有无,没有一定的规律。有胜气,才有复气;如无胜气,则无复气。若有胜气而无复气,便要产生灾害。


复后又胜,并不等于循环不变,因胜气非只一种,它是随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正如《内经》所说:“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2)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

客气的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六年一循环,年年有转移,这是客气的一般规律。但亦有气候反常,不按一定规律转移的,即所谓“不迁正”,“不退位”,“升之不前”,“降之不下”(《素问·刺法论》)的问题。


所谓“不迁正”,就是应该转到的值年司天之气而没有转到,即应值司天之气不足,不能按时主值,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至”。

所谓“不退位”,就是应该转位的司天之气仍然停留,即旧的司天之气太过,应让位而仍然在原位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岁气司天或在泉的“至而不去”。


举例:

以己亥年为例,己亥厥阴风木司天。下一年应是庚子年,庚子少阴君火司天。若己亥年风木之气有余,复作布政,留而不去。到了庚子年,在气候变化及其他方面,仍然表现出去年己亥年所有的风木之气的特点,对己亥年的厥阴风木司天而言,这就是“不退位”。


由于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之气“不退位”,必然使庚子年少阴君火司天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对庚子年的少阴君火司天而言,这就是“不迁正”。司天在泉之气“不退位”,“不迁正”,也必然影响左右间气的升降,使其应升不升,应降不降,即“升之不前”,“降之不下”,导致整个客气的规律失常。


第四节:客主加临


1、客主加临的推算方法

把值年司天的客气与主气的三之气相加。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值年司天客气固定地加临于主气三气之上,实际上就是固定地加临于少阳相火之上,相加之后,主气六步年年固定不变,而客气六步则每年按次推移,六年一循环。


如: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太阳寒水。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厥阴风木。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少阴君火。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亦为太阴湿土。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少阳相火。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阳明燥金。其他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亦可按此相加,其客主之气,便秩然可见。


2、主客相得与顺逆

客气主气六步分别加临以后,还要观察客主之气是否相得。“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根据五行生克原理,如客主之气相生,或客主同气,或客气克主气为相得。若主气克客气则为不相得:故曰:“主胜逆,客胜从”(《素问,至真要大论争》。


除了相得与不相得之外,又有顺逆之别。客气生主气者为顺。如客气是少阴君火,而主气是少阳相火者为顺,反之为逆。故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素问·六微旨大论》)。


总之,主客的顺逆总以客气为主,客气胜过主气为顺,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为顺。相反,如主气胜过客气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三者为逆。此外,还有“同气”,如客气少阳相火,加在主气少阳相火之上,或厥阴风木加在厥阴风木之上等,既无生克之分,又无君臣之异,两者性质相同,即称为同气,仍为相得之例。


3、主客顺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般说来,“顺”代表本步(四个节气)所主气候异常而变化不太大。对人体来说,发病轻而缓。“逆”则代表本步所主气候异常而变化较大,对人体来说,发病重而急、“同气”则代表气候和平,对人体来说,多不为病。


上面我们讲了五运六气、三阴三阳、十二地支化气,人体十二经与十二辟卦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我们的“十二辟卦扶阳图”上有很好的体现。弄通十二辟卦扶阳图,能够帮助我们很容易的学习和掌握五运六气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为下一步学习“医易互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举例:抽爻换象之法


【组成】

桂枝尖、淫羊藿、茅术、广皮、炙甘草、生姜。

【方解】

用桂枝,宣通太阳;茅术与广皮合,分湿浊,调金木,借桂枝升达之性、透达太阳之力,使邪气从太阳皮毛而出,经润后鬼门而解;与淫羊藿合,则开合有度,随阴阳开合之性而动,使汗出不过,纳不闭汗,自然皮毛与肺之呼吸相通,一吸一呼而开合皆可成自然之机动也。桂枝得淫羊藿,一出一入,一开一合,以引阳入阴,以宣阳而化阴,使内外宣通,阴阳协合,而营能守中,卫能护外,人身内外如一,百脉畅调,周身舒达。炙甘草,崇脾土而四旁得运,清浊得分;再借生姜辛温之性,通达神明,与温化之品,养脉之物,内通外达,上行下效,四肢百骸,无不相应,正可复,邪可去,如是荣卫协和,阴阳畅通,病去而人安矣。


【应用要点】

此法乃为麻黄汤法未用楂肉,加淫羊藿。


此方为元气将复之际,寒气闭寒毛窍,使营卫协和之机被阻,为风寒伤及太阳阳明之界限,借仲师桂枝法,协助太阳,拨转肌腠,使太阳阳明转输有路,而营卫得以协和,寒邪可解,六气可复。此际不宜攻伐,藉此协和营卫,引通去来,不必用桂枝法全方。此为抽爻换象之妙法也。


【感悟】

此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第50个医案,第五诊处方药用,用以治疗表证发热时之方。


寒在太阳,气化不利,小便不畅,感冒发烧,温度越高,寒邪出的越多,此际为扶阳医学桂枝麻黄汤法所主,一付就行,以防亢龙有悔。


太阳寒出,痛苦不堪,在十二辟卦扶阳图中,由夬卦(一阴爻压五阳爻)宣阳而化阴后变为乾卦(六爻全阳),即抽去夬卦一阴爻而转换成乾卦六爻全阳之象,此为抽爻换象之妙法也。如何抽去夬卦上面的一阴爻(风寒)呢?这便是本法中茅术加广皮的宣通作用,使之由夬卦转变为乾卦之象,我们称之为麻黄汤法,在医易互通课程中,我们会结合药物配合在十二辟卦中的易演逐步深入讲解。


元气将复之际,乃黎明前之黑暗,如果没有此步,说明体内寒邪还没有排出,行百里半九十,打击寒邪必要全歼,不能姑息养奸。

………………………………………………………………………………

>>> 关于我们:

“火神门”微信号:FY0909CC:一个让您在手掌上可以轻松学习扶阳医学的传承平台,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倾力打造、精心奉献!

>>> 我们的使命是,传承和创造出更多的:

医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医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