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遇猝死 你会不会现场急救

 海潮轩 2016-07-08

    6月29日晚,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金波在地铁猝死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急救知识的关注。

    我国每分钟约1人“心脏性猝死”

    临床猝死,分为心脏性猝死和包含急性脑血管病的非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心血管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以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的、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具有自然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特征。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一旦进入生物学死亡即脑死亡,则无可挽救。

    貌似“健康”的中年男性,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在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例心脏骤停发生——不到2分钟,就有1例心脏骤停。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1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紧急而凶险,大多见于成年人。”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心脏骤停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甚至看似健康的人。也就是说,看似健康人群,也有猝死的风险。

    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猝死的第一原因,约占心脏骤停总数的80%以上。除了家庭病史和心脏疾病之外,一些马拉松选手在跑步中的猝死,大多由于心脏骤停。其中最普遍的情况,又分为耗氧量的瞬间增加与锂离子浓度的骤降。

    相关统计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猝死在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病人,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由于大家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贾大成说。

    “黄金4分钟”是救命时间

    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提出“生存链”的概念。维持“生存链”关键是“黄金4分钟”,即意外发生后,第一目击者要在4分钟内,开始实行心肺复苏操作,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等待专业人员和抢救设备的到达。只有这样,患者才有成活的可能。第一目击者如果消极等待,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能保证救护车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超过4分钟,患者可能生还无望,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所以,人们将抢救患者最初的4分钟视为“黄金4分钟”。

    “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而我国各大城市,救护车的平均到达时间为10分钟。人一旦无呼吸、无脉搏,大脑血液里的氧气只能维持4分钟,这是挽救生命关键时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田军章介绍,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心脏跳动,使新鲜血液输送到大脑,人的脑细胞就会死亡。每拖延1分钟,脑细胞死亡率就增加7%—10%。心脏骤停大于4到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大于10分钟,将导致脑死亡。

    如果路遇猝死情况发生,懂得简单急救技能的话,就能在现场及时开展抢救,为在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前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6月29日,地铁里的目击者介绍,当天19时30分许,金波晕倒在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的站台,随后失去意识。两名女乘客上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随后,一名自称是急救医生的外国女子参与救治,按压其胸部。20时许,金波被送往朝阳医院抢救。遗憾的是,还是太晚了,送到医院时金波已没有生命体征,属于突发性心脏病猝死。

    急救专业体系亟待完善

    要在“黄金4分钟”内迅速展开救护,考验的是整个急救专业体系。急救系统的完善是政府、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抓住以下三点很重要:

    1、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多位急救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教育,高危行业、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学校也应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

    “呼吁每个家庭1-2个人学会急救。因为70%猝死发生在家庭,在其他场合同样能够救人。”贾大成说,心肺复苏并不难学,首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如果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立即高声呼救,寻求旁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取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对溺水、创伤、药物中毒以及8岁以下儿童,先徒手心肺复苏5个循环(约2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对突发心脏骤停,按压是最重要的。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厘米,让胸廓充分回弹。

    2、公共场合配备AED设备。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日本、美国、韩国、丹麦等国家,AED在大巴车、商场、学校、工厂等很多公共场合都有配置。对于突发心脏病的人,在急救十分钟内使用AED,可提高50%的存活率。

    “抢救猝死最有效的方法是电击除颤。金波发生猝死的现场如果有AED,或许会是另一种结果。”贾大成说,“据我了解,一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虽然配备了AED,但很多成为摆设。”贾大成等专家呼吁,为地铁、火车站、体育场馆、商业街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及警车、消防车配备AED。“每台AED的价格2万到6万元。如果有企业愿意捐助,打上该企业LOGO,这样的形象广告很值得。同时,通过急救培训,让更多人学习使用AED。”AED急救设备的紧缺,或因不会使用而“闲置”,是令猝死者最终无法获救的一个重要原因。

    3、猝死高危人群应及早接受治疗。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最大危险因素。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普及公众教育、加强诊断预防、推广先进疗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心内科专家王景峰教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