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中朱半仙原型,人方正书法也这么庄严!

 雪梅常在 2016-07-08

《白鹿原》中朱半仙原型,人方正书法也这么庄严!

一点号书画圈20160707
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

看过《白鹿原》的人都知道朱先生,却少有人知道他的原型牛兆濂,在三秦民间,他“牛才子”的雅号广为流传。

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1884年)肄业于关中书院。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后积极倡导抗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通过朱先生修《滋水县志》,巧妙地把一些历史事件串缀起来,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历史真实感,也给书中部分情节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事实上,所谓朱先生修《滋水县志》,其实就是牛兆濂修《蓝田县志》。他的这一版又被简称为《牛志》。 《牛志》是陈忠实创作小说《白鹿原》时主要参阅的历史素材之一。在小说,朱先生临终前卖了书院一棵大柏树,印了10套志书,亲手将8套送给8位参与修志的先生手中。小说这一情节虽不符实情,却极合人意,也使朱先生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完善,故事情节更加深沉动人。

对于牛兆濂的传奇故事,用贾平凹在《老西安》一书中的段落就够了:与杨虎城几乎同一时期的,在蓝田县里却也出了个奇人牛兆濂。民间里提牛兆濂是没人知道的,说牛才子则妇孺皆知。当我来到西安时,牛才子已经作古很久了,但他的故事却常常在市民的茶摊上,麻将桌上谈说不已。一个细雨蒙蒙的中午,我在出租车里听司机给我谈天说地,'你知道终南山里隐居着三万个真人吗?’我不知道,过去有'终南捷径’之说,现在有这么多人隐居在那儿,何不显世呢?

司机说:'你瞧着吧,现在世上狼虫虎豹少了,狼虫虎豹都托变成人,这些高人就该显世在人类危难的时候了,就像牛才子当年那样!’于是,他开始讲牛才子,说河南军阀刘镇华1926年率军围困西安8个月,久攻不下,从城外向城里挖地道,城里人都知道地道要挖进来了,但谁也不知道地道口将在何处出现,每个街巷都埋了大瓮,灌满了水,派人日夜守在水瓮边听声看水面。牛才子就出来说话了,但他并没有说地道口要从哪儿出来,他只建议城防当局把一个叫莲花池的地方扩大,让四周的水都引过去,成为一个湖。湖是形成了,水深齐腰,竟于某一日湖水突然下泄,原来是地道正出口在湖中,湖水就把地道全泡塌了。

牛兆濂先生不慕荣利,布衣自足,生性恬淡,沉默寡言,一生过着“十亩薄田,一度春风一度雨;数椽茅屋,半藏农具半藏书”的耕读生活,以耿介廉洁自守,具冰雪之操。文从沈梦觉得,他的《四献祠白菊》诗可谓其德行之写照:

其一亭亭玉立树秋风,一笑相逢野寺中。君是何年归旧隐,可怜霜雪满飞蓬。

其二三径归来头已白,桃源近在帝王州。何因又上芸香阁,晚节寒花许唱酬。

其三扶老一枝仗短筇,瑶台月下笑龙钟。秋风赖有风霜助,留得须眉照玉峰。

其四榛莽荒祠一旦开,数支斜映雪成堆。东篱刺史多情甚,惭愧白衣几度来。

其五映阶金色退深黄,一夜西风两鬓霜,老恨异书浑未见,餐英今此得奇方。

其六白莲落后雁飞声,别有奇花照眼明。瘦影偏宜秋水共,冰心澈底印双清。

牛兆濂先生的书法方正平稳,浑厚庄严,和他的性格颇为类似。他所创立的芸阁书院,现在被后代牛锐砥砺重创,正在以“关学”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