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是禅者的正精进

 发哥07domrg8zi 2016-07-08

如何是禅者的正精进

有正精进,就有邪精进。


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因为常常贪睡,被佛呵斥,他便涕泣自责,不再睡眠,结果七天之后双目失明。睡眠是眼睛的食粮,未到大悟彻了的境界,岂可不眠?佛祖怜悯他,教导他修天眼通,从此他不须依赖肉眼看了。


还有一位名叫输屡那的佛弟子,也是因为过于精进,以至欲速不达,思悔欲退。佛知道后问他:“你过去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他答:“爱弹琴。”佛问:“弦松时如何?”“没声音了。”“弦扭得太紧时怎样?”“会断!”“不松不紧时如何?”“可以弹了。”佛说:“这就对啦!修行就像调琴弦,不能太松,太松就是懈怠;也不可太紧,太紧了就会断掉,即使不断,也会发出难听的噪音,要松紧适度啊!”这位弟子听了佛的教诲,就改变了修行的态度。

佛陀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我曾把佛的这句话引申为“把全生命的情感、理智、精力,投注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发展上,让它集中形成一个焦点,然后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对佛陀这句话的体会就是这样。

所有成功的人,都善于集中他的生命力。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人人都知晓,他只受了两年的小学教育,没有任何学校的学历证件和毕业文凭,但他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凭什么呢?凭着他对研究、发明的浓厚热爱,以工作为享受,自动、自发,只有快乐,绝无压迫感。他的成功就在于制心一处,精一不杂。如果不能制心一处,精力分散,将会一事无成;善于集中心力,才有创造力,也才能突破难关,开拓境域。

正精进,在实践上就是摒除杂念、集中心力。我们要进行思维,先要确定主题,然后集中心力去思维,没有结论绝不思维另外的问题。我们要工作,就应该心无二用,把感情、理智毫无保留地投入工作。对修行而言,则是“精者不杂”,也就是要不断地净化自己;“进者不退”,不要受到外在一切的牵制、干扰,安祥度自然会一天天地加深,亲和力和同化力也自然会一天天地扩大、加强,这就是禅者的正精进。

(选自耕云先生《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1990年,台北)

如何是禅者的正精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