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虫大发生、害虫再猖獗、害虫抗药性及农药残留都是农事操作的结果,消除使用杀虫剂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杀虫剂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需要科学地使用杀虫剂。
科学地使用农药,就是要以最少的农药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并将农药的不良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使用农药呢? 了解杀虫剂的特性,根据防治对象确定选用何种杀虫剂
各种杀虫剂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有的宽一些,有的窄一些,有的只对某种害虫有作用。 如要防治同期突发的多种害虫,就要选用防治谱宽一些的杀虫剂,若要有针对性地防治某种害虫,可选用选择性高的杀虫剂,尽量避免杀伤天敌。有时还要根据害虫的发生期长短选择持效期长的杀虫剂。
关注害虫的预测预报,适时施药
及时准确地预报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以及为害程度,以便有效地制定防治方案。 一般来说,应该掌握在害虫幼龄期,一般在3龄以前施药,这样能够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作用。
合理确定用药浓度和用药量
施药浓度,是决定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浓度越高,药效越好。但是,一旦超过一定限度,药效并不会随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强。要严格按照各种药剂的使用规定,掌握好用药量和施药浓度。
不同的农药剂型,应该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 一般来说,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以喷雾、泼浇法为主; 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 粉剂,采用喷粉、撒毒土法等; 触杀性药剂以喷雾法为主。
杀虫剂的合理轮用和混用
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来防治某一种害虫,害虫就会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而如果轮换使用性能相似而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就会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农药的合理混用,也可提高防治效果,还可扩大防治对象,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后果。
来源:明德立达农业科技,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