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话题作文不可忽略的问题 (论文)

 江山携手 2016-07-08

 

写好话题作文不可忽略的问题

蒲公英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考察便有了新的内涵:写作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作文在写作内容、写作观念及写作方式有较大转变。贴近生活、鼓励创新,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话题作文成为近年作文命题的主流。

所谓话题作文,意即作文的命题仅提供一个可供谈话的“话题”以及一个实例,并非规定死了的题目,作文只要不离开这个话题另起炉灶就符合要求,就不会“跑题”。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其具有开放、灵活、创造的特点,给每一个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的舞台,一展才华,张扬个性,创设自由飞翔的空间。

一、厚积薄发,感悟情生

话题作文要注意两个问题:

1、以广角的视线,扫瞄材料。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材料。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源于生活。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积累和收集材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所见所闻的直接材料,有书籍、课本的间接材料,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材料。作者应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为写文章服务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应关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常见的做法是平时留心,注重收集。学生根据实际出发,可以记景物,述过程,谈感受,写收益,注重语言和生活片断的积累,持之以恒,就会成为写作的“材料库”。全部材料工作包括占有鉴别,选择和使用。对其要求是:占有求“多”,鉴别应“精”,选择宜“严”使用要“活”。占有了材料、写作文就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在所有的材料中,在与话题相关的内容里选择熟悉的素材。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放眼生活,从小切入,将鲜活的社会生活,时代话题写进作文里,体现其时代精神人文的素养。积累生活和思想,汇点滴而成江河,厚积才能薄发,有“源”才有“流”。写作就自然有“源头活水”,操作才游刃有余。

2、抒写真切体验,展示个性风采。积累生活是作文的基础,但仅靠积累材料是不够的。因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靠材料堆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体验,感悟生活。文章本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自然就是“有为而作”,文章还是一个人精神产品的独创,理应打上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特征。抒写真切体验,展示个性风采,严肃对待这项精神活动,走出“写作文无非是瞎编乱造”的误区。作文不应是简单地写人写事,而应是我们对世界、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对人生的感悟与体验的结晶,对人生的感悟与体验的沉思。对阅读与见闻收获的提炼,对经历与感情的升华。当然,所有这一切并非是抽象的、笼统的、甚至是说教式的表达,而是通过自己熟悉而感动的人、事、物、景、情、理的必要选择与剪裁之后的生动描述与阐发,且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展示个性风采决不是一句空话。张扬个性,显扬人性,要杜绝“美丽的谎言”,张扬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格魅力。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我们的言行举止、思想性格无不打上自我的烙印。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闪烁着各自不尽相同的色彩和光辉。作文应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与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最能表达的、经过深入思考的看法和见解或抒写自己最憧憬的境界……总之,只有感悟深刻,才有真情迸发,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从根本上说,要有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善于在选材上突破定势思维的樊篱,去开拓一个五彩缤纷的材料天地,在立意上去攀登认识的高峰,从多角度感受生活。

二、把握好话题,掌握重要环节

话题作文要避免两个误区:

1、话题作文取消审题障碍,不等于取消审题环节。写作前必须潜心研读提供的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明确话题作文中心词的含义,着眼点放在对话题的关键词和限制词理解的准确性上,要学会根据话题定主题,力求“准”。准确把握其范围,这样选材构思才能在正确的轨道内运行。如恩施州2003年中考作文题是以“非典与野生动物”为话题作文,针对这一话题应该明确作文必须与话题有关,明确“非典”与“野生动物”的必然联系,捕捉推敲题眼,把握内在关系,吃透文题隐含的意义,立足于题而生发开去才叫扣题。如果不假思索,大谈特谈抗击非典、保护野生动物等问题,那就离题了。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有倾向性、有意向,能引发我们联想,也可供我们立意。立意上力求不落俗套,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话题作文极有利于选材、构思、出新奇。选材新颖是写出创新佳作的关键,选择材料要扣题,选材时不妨变换思维角度,调整思考方向,可从话题的反面找到别具一格的材料,也可将想象中的事件纳入平常的话题之中,找到新颖的材料。语言、文章是思维的载体,良好的构思是源于活跃思维的有效途径。审题之后要对自己写作有一个总体谋划,这样才能流畅自如而条理井然,不会造成写写停停,停停改改的尴尬和忙乱。话题作文范围宽泛,用作题目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文不对题的现象,写作时文题要定窄一些,切入口小一些,切入角度一定要化大为小,选材上一定要小中见大,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文题不一的误区,有利于文章写深写透,写出个性。

 2、话题作文谈化文体或不限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自己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写作中容易造成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漫游,文章完全没有文体感的现象。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认真思考话题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还要认真阅读话题作文提示,这些提示大都精短隽永,有的是富有哲理的文字,有的是真情流露的美文,还有的是启人深思的小故事,这些都能有效地提供话题情境,启发写作思路,营造写作氛围。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调动知识情感储备,根据文题及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素材灵活而准确地加以酌定文体。可以将寓言、童话、小小说、日记等异彩纷呈的文体纳入到思考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写,熟练掌握几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不管哪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基本要求,杜绝“非牛非马”“四不像”的倾向。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综合天地)2004年第1,转载于《鄂西教研》2007年第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