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致悲怆之美:大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

 hdpingxu 2016-07-09

温馨提示

2、音乐时长共8分55秒,共1曲。请务必用上你的设备(耳机或音箱),去聆听细节!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你会很快乏味那些空洞无物的流行音乐,而这样的名曲,则永世长存。请欣赏:


每次拉线,都动人心魄。


万人演出场所,鸦雀无声,都沉浸在一种蓝色的悲怆之中。人们的意识在不断深入生命本质,探索探索,追问追问,直追实相。于是,对于世间的苦难,人们有了更多更深的关照与体悟。


即使你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但您能从骨子里面感受到这份悲怆之痛、悲怆之美。昨天一个非常优雅的朋友告诉我,她喜欢比较悲切的旋律,那是一种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我同意她的观点,悲怆不是悲观,悲怆让人反省,让人节制,让人谦逊,让人敬畏,但不沉溺。真正的悲怆,里面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沉思与反省,行动与果决,那是改变最深沉最有力的推动力。世界上永远不缺无知的盲目乐观与狂热,而理性的悲观者则是一种稀缺资源,这是悲怆审美的基础!


悲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力量,伟大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在悲怆中诞生。音乐、绘画、雕塑、文学、哲学等等,以及现代的工业发明创造及那些伟大的产品,概莫能外。


这首《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被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是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千古流芳的作品。


小提琴版本:



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1844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一个贫苦家庭。5岁师时从父亲学琴,8岁首次公演,被视为神童。1854年到马德里师从赛斯学艺,并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7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长达40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年逾60岁高龄仍技艺不衰。



吉普赛的悲怆:“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办法在一张固定床上睡觉……”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这首《流浪者之歌》,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大提琴浑厚丰满,深沉复杂的音色,迅速让这种悲怆沉淀到骨头里面。


你喜欢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