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收复东沙岛:一段鲜为人知的数卷残篇

 老鄧子 2016-07-09

19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开始,捍卫海权,保卫领海就成为共识。而公众鲜为人知的是,1909年,日本侵占我东沙群岛中最大的东沙岛,并在岛上修建基础设施和移民,妄图造成既成事实。而即便在腐败孱弱的晚清,在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海军被全歼后的惨淡局面下,刚刚重建的北洋海军却对此展现出不惜一战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主动“亮剑”,在外交和军事共同努力下,成功收复被日本侵占的东沙岛。小编今天带您重温这段历史。

01

日商强占东沙岛 


东沙岛是一个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年在此经营的中国渔船,不下数百艘。这片海域,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广东、福建沿海渔民的捕鱼宝地,来此捕鱼的广东渔民来此捕鱼,也抓玳瑁,沿海一带普遍有“要发财、趁东沙”的说法。

渔民们在岛上建了一座海神庙,还安葬了数百位同胞,并为这些孤魂们建起了一座祠堂,名为“兄弟所”。在西方人的记载中,东沙岛名为“普拉塔斯”(Pratas Island),因为1866年有位名叫Pratas的英国人在此避风。在西方的海图中,东沙岛明确标注是广东之岛屿。另外,千百年累计下来的鸟粪,已经形成了富含磷质的砂矿资源,是绝好的天然肥料,在欧美广受欢迎。根据当时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东沙岛上的磷质矿砂居然厚达15-20英尺。富饶的东沙岛也引起了日本人的觊觎。

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在多次勘探东沙岛,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并升起了日本国旗。

在西泽留下的文献中,称该岛为“无主荒岛”故意略去未说的是:在这块“无主荒地”上作业的中国渔民,被他用暴力强行驱赶,龙王庙、兄弟所(祠堂)等也被尽行拆毁,而数百座中国人的坟墓均被掘开填平,尸骨烧化后扔入大海。这年冬季,日本军舰也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日本人还在岛上建了一个码头,并修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小铁路,还通上了电话、水管,建立了淡水厂,盖起了日式办公室和宿舍。他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竖起了日本的主权木碑。当时的美国《洛杉矶时报》就认为,日本驱逐舰进入东沙岛,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

02

清廷迅速作出反映 


两江总督端方首先得到消息,他在1907年9月底迅速向外务部报告了该情况。外务部立即致电亮光总督张人骏,请他火速查清。1909年春节一过,南洋海军副将吴敬荣率“飞鹰舰”远航东沙,确认了东沙岛已被日本人强占,并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

两广总督张人骏随即将有关东沙岛的各种文献,包括英、法海军的相关海图,连同“飞鹰舰”拍回的照片,急送北京外务部。在公文中,张人骏指出:“若不设法争回,则各国必援均沾之例,争思攘占,所关非细”,希望外务部“迅与日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收管,另筹布置,以申主权。”

1909年3月17日,张人骏照会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浅之进,正式要求日本方面敦促日商从东沙岛上撤离。但日本方面提出,中国方面如果主张主权,则应提供“地方志书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确据”。日本人在拆毁中国渔民建立的海神庙后,坚持索要方志。就在广东方面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两江总督端方找到当时知名历史学家陈庆年,提供了大量翔实可信的证据。

陈庆年阅遍所有海道图书,终于找到了家藏的雍正年间历史学家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沿海形势图》惠州甲子港之西,明有东沙一岛,其东北为田尾表岛,西南为南碣岛;当碣石镇之南海中即其位置所在。证明日人所占之东沙,确为我国版图。

陈庆年把家藏的雍正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沿海形势图》献给(“奉呈精鉴”)了端方。端方转交张人骏,张有了此证据,底气大足,在中国强硬的立场和有力的证据面前,日本人逐渐退让,并最终在6月份基本达成意向。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1909年 11月19日,在东沙岛举行了庄严的交接仪式。在全副武装的广海舰护卫下,鲜艳的黄龙旗终于在东沙岛上空冉冉升起。广海舰鸣放21响礼炮,向大清国旗致敬。这是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

03

巡航西沙 昭示主权


在办理东沙岛交涉的过程中,保卫南海主权成了广东上下的共识。

同样在1909年,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得悉榆林港西边200多海里处,还有个群岛,西方人都叫它Parcels(即西沙群岛),他认为应当立即前往考察,并宣示主权,以免重蹈东沙岛被人当作“无主荒地”强占的覆辙。他的计划得到张人骏的大力支持。5月份, 一支多达170多人的考察队伍建立了起来:除了两艘军舰的官兵和李准的卫队排之外,还有当地官员、商人、测绘员、化验员、工程师、医生、各种工人等。

1909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初一),大清舰队正式出航。舰队在榆林港停留了几天,5月29日(农历四月十一)下午四点,起锚航向西沙,于次日登上一无名岛。李准将此岛用坐舰之名命名为伏波岛,并指挥军人和工人,在珊瑚石上刻下了“大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的字样。他们还在岛上伐木建屋,在屋侧树了一根5丈高的白色桅杆,在桅杆上高悬黄龙旗。 次日,李准下令将所带的种羊等留在岛上几对,随后便离开了伏波岛,相继登陆其他各岛,逐一命名,勒石树碑,升起国旗。

此次巡航,李准共考察命名了14个岛屿,除伏波、琛航两岛以军舰名命名,珊瑚、甘泉两岛以地理特征命名之外,其余10个岛屿使用随行官员们的籍贯地命名,计有邻水(四川)、休宁(安徽)、新会(广东)、宁波(浙江)、霍邱(安徽)、归安(浙江)、乌程(浙江)、华阳(四川)、番禺(广东)、阳湖(江苏)、丰润(直隶)。 李准返航后,两广总督张人骏立即将随行测绘员所画的海图,飞章呈交陆军部和军机处,而李准所收集的各种珍奇,开始巡回展览。

1933年4月,当中国军队正在长城各口奋勇抗击日军时,法国人趁机侵占了南沙九岛。全国军民在高喊抗日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南海主权。这时已60多岁、隐居在天津的李准,向天津《大公报》报详细回忆了他当年率领舰队巡航西沙、宣示主权的故事,被全球各地中文报纸争相转载,极大地鼓舞了正处身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全国军民。

内容来源:雪珥著《国运1909》、吕一燃著《中国海疆史》、《看历史》杂志,,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